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诊疗体会

时间:2022-09-04 06:27:59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诊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4--02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又称“经行腹痛”.西医认为原发痛经,是由内在的子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传统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防治措施多有研究,本人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就此病谈一点诊疗经验体会与同仁探讨。

1.临床特点

①原发性痛经在青少年期常见,多在初潮后6~12个月发病,无排卵性月经一般不发生痛经;②痛经多于月经第1~2天出现,常为下腹部阵发性绞痛,有时也放射至、腰部及道,疼痛程度也多变异,可表现为轻微痉挛性疼痛,严重时患者不能忍受,在疼痛感剧烈时会有头昏出现、低血压、面色苍白及出冷汗,严重者甚至会昏厥.也有患者在经前l~2天即开始下腹部疼痛。月经来潮时加剧;膜样月经患者疼痛剧烈,一旦排出后疼痛迅速减轻;③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2.鉴别诊断

由于月经期盆腔充血,盆腔及其周围脏器原有的病变(如膀胱炎、结肠炎、阑尾炎等)症状加剧,易与痛经混淆,应注意鉴别。

3.分期辨证

3.1 经前期及月经期:月经病的治疗当重视时机和行经的周期变化,依赖于除旧布新的过程,经来内膜脱落干净,为下次月经打下新的基础。故经前期及月经期常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行气、温阳、化痰的药物共同达到祛瘀生新、疏通气血、活血止痛的目的。该阶段的用药是治标止痛、缓解症状的关键所在,多于经前5~7d开始服用,一般需经过3个月至半年左右痛经可以明显缓解,直至血块脱膜呈碎片状脱落而愈。在临床上,笔者常将膜样痛经分为3个证型进行论治。

3.1.1 气滞血瘀证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患者常表现为经行腹痛剧烈,子宫内膜呈整块脱落,经期可前后不定,经前期胀痛、胁肋胀满、烦急、月经量多、舌质偏紫或淡黯、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细,笔者常采用化膜汤进行治疗。化膜汤是由全国名老中医朱南孙教授创制,方药组成:血竭末3g(另吞),生蒲黄15g(包煎),五灵脂10g,三棱9g,莪术9g,青皮6g,生山楂9g,刘寄奴12g,熟军炭4.5g,炮姜炭4.5g.化膜汤以血竭散瘀化膜、消积定痛为君,活血散瘀止痛之蒲黄、五灵脂为臣,佐以生山楂、刘寄奴散瘀行滞,青皮疏肝破气、化积增强止痛之效。

3.1.2 阳虚寒凝证患者常平素形寒饮冷,经行腹痛剧烈,伴大血块及脱膜组织,腹痛喜暖,腰酸手足冰冷,经期便溏、小便频或清长无力,舌质胖大、淡红或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或弱。笔者常用金铃子散合青囊丸加味治疗:川楝子6g,延胡索10g,吴茱萸3g,生蒲黄15g(包煎),五灵脂10g,香附12g,乌药6g,当归10g,炮姜炭6g,泽兰15g.方中五灵脂、蒲黄化瘀止痛;延胡索、川楝子、香附行气活血、调经止痛;吴茱萸温补肝肾以调其本;当归养血活血;炮姜炭温经止血;辛温之泽兰可活血化瘀、助经血下行,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之功。肾阳不足者可配伍二仙汤或炮附子、小茴香、续断等温补肾阳、行气止痛;脾阳虚者可用六君子汤配合本方治疗;偏阴虚者加生地黄、丹皮、川楝子养阴清热、活血散瘀;湿热者加扁蓄、车前子、焦山栀清利湿热;经期少腹冷痛明显者可配合温灸疗法,用艾条行温和灸命门与肾俞穴(双).

3.1.3 痰湿瘀阻证患者往往表现为经行剧烈腹痛,月经量尚可,色暗多伴月经后期夹大块脱膜组织,疲乏懈怠、脘腹痞闷、纳差、舌淡或暗、苔白腻、脉沉滑或细滑,方用当归芍药散合失笑散加味: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9g,炒白术10g,茯苓12g,生蒲黄15g(包煎),五灵脂10g,浙贝9g,莪术9g,牡蛎20g.

3.2 经后期治疗:经净后遂取复旧之法,重在补益气血之品进行调理,此乃固本之举,以补益脾肾为立足点,重点在于益肾养精。补脾轻证常用山药、莲子、芡实、白扁豆、沙参等,重症用党参、黄芪、白术、薏苡仁、黄精、茯苓等。气虚有热者宜用平和之品,补肾当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常用熟地、巴戟天、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川断、女贞子等切忌燥伤阴津,并宜配合健脾之品。无论补脾补肾皆可加入当归、制首乌、白芍等养血和血之品。

3.3 外治法

3.3.1 采用按摩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取穴关元、曲骨、天枢(双侧)、地机(双侧)、三阴交(双侧)、太冲(双侧)。患者排空小便,仰卧位,用中指和食指按揉关元、曲骨、天枢(双侧)各1分钟;用拇指指腹点按下肢双侧的地机、三阴交、太冲各分钟,然后取艾条采用温和灸法灸关元、曲骨、天枢(双侧)各5分钟。每于月经来潮前7d开始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即止。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3.3.2 血瘀寒凝是痛经的主要病理机制。采用足浴方法治疗痛经,应用自拟中药方泡脚(桂枝、益母草、柴胡、当归、甘草、白芍等)临床疗效明显。将中药加水浸泡20分钟,煮沸后再煮10分钟,待药液温度降至35°到40°时开始泡足,水面至踝关节10厘米以上,每次浸泡30分钟到40分钟,并给予适当的物理刺激,如按摩、捏脚、搓脚等。每天1次,经前期连续3到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

4.饮食调护

患者除接受药物治疗外,应注意行经时避免冒雨涉水及久卧湿地,并做好经期保暖,有条件可做经前及经期腹部热敷。经前期及经期摄取足够的蛋白及维生素,保障足够的营养,切勿食凉饮冷。在经期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痛经或出现崩漏,要有足够的休息及充足的睡眠,这有利于机体的恢复。疼痛严重者当卧床休息,还应注意怡情悦性、慎郁思恚怒,防肝郁气滞,并在经期切勿盆浴,绝对禁止性生活。

5.讨论

原发性痛经有虚实之分,实者多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温热蕴结,致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虚者多为肝肾亏损、气血虚弱致使精亏血少。冲任失养,不荣则通。痛经是以腹痛为主症,本病治疗主要以调理气血为主,具体实施时应标本兼治,通过缓急止痛以治标,平时辩证求因以治本。经前、经期冲任二脉气实血虚,易生阻滞,制宜理气活血、活血以行滞,经后血海暂虚,治宜益气养血以补虚。痛经在当下生活中已经成为很多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在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平时生活及饮食习惯,为身体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提高生活质量。

上一篇: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管理 下一篇: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