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国企改制中资产管理的痹症与防治

时间:2022-09-04 05:01:21

探索国企改制中资产管理的痹症与防治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在国有企业进行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对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是改革中的重点问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笔者对国有的企业制度改革中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如何预防国企资产流失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企改制 资产管理 痹症 防治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战略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在这三十多年,我国的经济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也进行了深入的制度改革。虽然现在对于国有企业的制度改革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目前国内普遍的看法就是国有企业在朝着“民营化”和“私有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化的竞争方式,实现股权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不断提升国企的竞争力和活力,更好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国企改制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资产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本文就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进行具体讨论。

一、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国企资产管理的监管制度有待完善和规范

在国有企业进行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因为缺乏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明确规定,使得国有资产在转让中出现了很多合法流失的现象。这是因为,我国国企的制度改革仍然处在探索阶段,法律规定不符合改革的实际,所以导致各种问题频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国有企业的资产转让没有对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和指导,所以很多国有企业在进行资产转让时,大多都照搬国外的一些经验,不符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利益相关者就利用法律存在的漏洞和自己职务,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第二点,国企的资产转让管理存在法律空白,这样即便发现在资产转移中存在非法占用的问题,但是因为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司法机关根本没有办法介入其中进行调查,最多只能采用政府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但是目前看来,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明显。正是因为相关法律的缺失,导致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再加上我国现行的资产管理体制,导致对资产管理仍然停留在政府职能的基础上,没有对其实行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管理。

(二)国有资产产权失效,政府干预太过

第一点,国有资产的产权属于全体人民,这样就使得其产权缺少一个具体的负责人,也无法形成一个具有直接利益激励相关的主体。这种情况就使得资产的者不存在道德风险的责任问题,在他们不作为的情况下让国有资产发生严重的流失。由于缺少明确的产权主体,所以上到国务院,下到企业的员工,都是国有资产的人。在如此长链条中,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机制对资产进行管理,不能按照国家意志进行管理。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作为国有资产的人不用承担个人的风险责任,当然也就没有权利进行利益分享的,所以人才会采用不作为或者越位等方式来瓜分国有资产。第二点,虽然国有资产没有具体的产权所有者,但是法律却规定人有权对其进行处理,这样就会导致人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过分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对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又因为产权人经常发生人事变动,就使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法更加不稳定,增加企业活动的风险。第三点,国有控股在企业中的比重太大,使得经常出现一股独大的现象,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理会等同虚设。

二、国企改制中预防资产流失的主要对策

(一)不断完善国企改制中的资产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中对资产进行管理缺乏法律依据,使得资产管理制度根本得到不到有效落实,甚至还存在很多违规使用国有资金的现象,严重危害了国企的资产安全。所以,要想预防国企资产流失的问题,就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提供依据。所谓的资产管理立法,就是要对资产管理的流程和操作要求进行规定,尽量减少国企自由发挥的权限,将它们的政府性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实现转化。比如说,国企改制会涉及到资产的转让,但是在相关的法律中,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和股权转让并没有非常具体的规定,大多都是一笔带过,没有对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这样就容易在进行国企产权交易的过程中,相关的利益主体利用法律上存在的漏洞,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就需要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专业立法之后,然后设立对应的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并核对每个职能部门的权限进行明确地规定和划分,让国企中的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完善,预防在改制过程中出现国有资产的非法转移。

(二)全力解决历史问题,实行政企分离

在实行国企改制中,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也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表现为政企不分家、产权管理失效、政府职能管理不当等,虽然很多国企在改制中都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危害,但是却苦于没有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导致它们成为影响国企进行资产管理的重要因素。要想彻底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就不能让政府完全掌握国有企业的管理权,让位于企业的自主管理,或者是政府对国企的管理要控制在企业和国家都能接受的范围之内。要想确定这个范围,可以根据以下四点进行具体划分。

第一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国有企业,必须实行国家的绝对控股,其所有股权必须超过51%,并对这类国企的股票流向用法律形式进行严格控制。第二点,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行业,可以采用企业承包制的形式,其生产部分由企业完成,然后通过政府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在这种形式中,企业和政府处于相等的地位上,双方都要按照合同规定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第三点,对于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企业,国家只需要性对控股即可。对于这类企业的股票流向则完全以市场作用为主。采用这种形式既能让国家掌握一定的管理权,又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但是采用这种形式时,需要对其中的细节部分进行相应调整,比如说,在企业股权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就要对个股人员的数量上限进行调整,避免一股独大。又比如说,增加名义董事的实权等。第四点,对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企业来说,国家控制则要完全退出,因为它一旦无法应对市场竞争,就会遭到市场淘汰。

(三)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

首先,实行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制度,避免他们将国企当成“铁饭碗”,抱着让企业养老的态度。同时,还可以不断完善他们的责任制以及监督和激励机制,实现经理人和企业的共赢。其次,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对国企的资产进行管理,让地方性的国有资产实现分级管理到所有的转变,实现信息共享,将对资产的监管真正落到实处。再次,对国有企业的日常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突出强调绩效考核,并将此内容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之所以要强化绩效考核机制,就是为了增强企业的自主性,改变过去以国家经营为主的方式,避免企业出现自我膨胀。同时,绩效考核还能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有效监管,并能灵活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引入市场化的淘汰机制。最后,实行关联方的监管制度。这个制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有效预防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方面,国企可以和金融机构建立纵向的监管模式,由国家指定专门的银行金融机构对国企的资产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打破过去的利益链条。只有将以上几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彻底完善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做好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的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从两个方面对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中资产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三种比较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国企改制中的资产流失问题。但是,受到笔者个人水平限制,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分析并不彻底,还有一些原因没有进行论述,比如说信息不对称和市场等因素,有待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勇红.国企改制中资产价值确定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

[2]唐云松,李高新.国企改制中资产管理的痹症与防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4(11):105-108.

[3]孙非亚.国企改制过程中保护国有资产的对策分析[J].辽宁法治研究,2009,02(21):61-66.

[4]谢翠霞.国企改制中不良资产账务问题处理[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2,04(13):65-68.

[5]赵轶男.国企改制中如何避免国有资产流失[J].中国外资,2013,01(15):99.

[6]刘玉明.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分析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3,10(07):46-48.

[7]陆铖.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资产处置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上一篇:试论商品经济发展与唐代均田制的瓦解 下一篇:电力市场电量分析及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