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背景下中职计算机课的课堂教学研究

时间:2022-09-04 03:44:42

技能大赛背景下中职计算机课的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目前,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带动下,各类职业院校已形成“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局面。通过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经验和做法,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转变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课堂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技能大赛;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伴随着近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功举行,以及各省市的各类技能大赛的开展,全国各大中职学校全面掀起了学习技能的高潮,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现举办的技能大赛具有高度的社会开放度和企业参与度,打破了传统学科大赛的封闭模式,同时技能大赛从命题、裁判到成绩评定等大都是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这样使学校师生与行业企业专家近距离接触。要想在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脚,就必须改革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现状

现有的计算机教学以课堂、教师、课本三者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特性。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学生则在教师设计好的教案中顺利地完成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市场需求、就业去向等诸多实际因素。这样的教学偏离实际太远,最终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我们似乎教了很多知识,制订了详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而学生却不能接受,或者学而无用,最终培养了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的学生。

二、技能大赛下职业教育的改革

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大赛从命题、裁判到成绩评定等大都是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行业企业参与到大赛中,拉进了职业教育与企业间的距离,使得学校更了解企业,企业更关注学校,技能大赛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

三、计算机课的课堂教学研究

(一)教学对象的研究

中职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基础素质欠缺,文化知识的积累甚少,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学生普遍存在想掌握一门技能又不愿在学习上花力气的思想。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却昏昏欲睡或学习中遇到困难就想着玩游戏、开小差,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针对学生的表现,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习的热情。

1.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源动力。部分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初衷就是为了能够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等等,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却不愿意认真地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每一个教学内容都要经心设计,以学生为考虑的出发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氛围

上课时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美的微笑,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肯定的手式,如一股暖流注入学生的心间;课后教师用心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及时地消除学生心中的困惑,让学生感受到师恩的真诚。只要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耐心、真诚和关爱,学生就会更加喜欢我们的课堂,有效课堂将更加持久、有效。

3.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激发学习的恒心

以培养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为契机,摒弃学生懒惰、享乐的习性,树立学习的榜样,宣扬学习计算机课的浓厚氛围,激励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巩固为实现目标努力奋斗的恒心。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要科学,保证按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来安排课程顺序,使学生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接受知识;其次,专业课程设置要实用,保证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用人单位实现完美对接;再则课程设置要有前瞻,保证学生在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保持与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充分衔接,不会落后于实践应用。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要坚持把能力培养作为中心,重点把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作为重点。

(三)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才能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都是计算机教学中较好的方法,教师精心假设一个情境,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发挥主动性,完成教学内容;教师选择有代表、趣味的项目进行演示讲解,学生通过项目的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把一门课程中若干个任务分解成许多简单的子任务,从应用各种的顺序关系来组织相关知识点的讲授,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实际操作训练,不断的革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永远向往的殿堂。

(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技能大赛中参赛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像一双无形的手,左右着最终的比赛结果。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水平,还要对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培养非智力因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五大品质: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与创造性,也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智力水平。

通过技能大赛,促进计算机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拉近学校师生与行业企业专家间的距离,使学校详细了解企业的人才衡量标准,并大力了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参考文献:

[1]闫志刚,张韦韦.技能大赛引航职教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19).

[2]王刚.我院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上一篇:试论爱在后进生成长中的激励作用 下一篇:解答初中应用物理竞赛的方法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