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丢失传统

时间:2022-09-04 02:02:40

我们正在丢失传统

钱穆先生在演讲《如何研究中国经济史》中提到:“中国人只注意经济之必需。如此而有裕,即着意在人生美化上。虽中国民族亦具有伟大的制造工艺才能,但亦都不从牟利上着眼。故经济之向上发展,虽同属于一种物质方面的,而西方则偏在科学机械方面,中国则偏在艺术陶冶方面。”这个观点,倒正好可以用来印证李允F先生大作《华夏意匠》中贯穿在中国古代建筑史的一个核心理念。如此提纲挈领,才可明白《华夏意匠》这本旨在讲述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的著作,其实却从字里行间,把泱泱中华的人文地理历史都融会贯通了。但读完之后,反复回味欣赏书中精美的插图和简练优雅的文字之余,却不仅对我们国家建筑的未来产生了一些担心。也不免对自己生活在丽江古城这一“幸存”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中感到非常的荣幸,甚至还有些得意起来。

为什么得意呢?也许是因为只有在这里,坐在阳光下看着这本古建筑的书,抬头望望,山坡上还是原汁原味的木构建筑,而且绝大部分都还保留着古色古香的窗花门饰,这里很多建筑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上百年的建筑已经不多,但毕竟还沿袭着传统的建房工艺,用木料来建筑房子。建筑本身,并没有去希望它能树立多长时间,而是本着经济的角度,选择最合适的材料。这样朴实的建筑思想,也一直贯穿在中国建筑发展史上,更折射出中国人的经济观。李允F先生在《华夏意匠》中提到,从金字塔时代开始,西方人就把建筑物看作是一件永久性的纪念物,于是他们尽自己的可能来完成这件工作。著名的西方古代建筑物都是花上数以十年或者百年计的时间才完成的。而中国建筑的施工时间比起西方建筑快得多,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都没有把建筑物看成是一件永久性的纪念物,没有号召过人民为一个永恒的世界工作。无论房屋或者整个城市,古旧了,破坏了,或者已经不再适合当时要求的时候,便索性全部抛弃重新建造。这种态度是完全实际的。

但是,很不幸,今天的中国人,已经把西方的文化和中国的观念离奇地组织在一起。在规划大型建筑物,尤其是公共建筑物的时候,要按照西方人的想法,去追求永久的纪念性,而当各种因素改变的时候,就又会用中国式的思考,一毁了之。最近,引起舆论大哗的沈阳爆破拆除五里河体育场事件,才短短十八年,就把一座已经先后投资超过2.5亿元的中国足球最具纪念意义的体育场拆除,浪费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不说,更是让历史无从积淀,这一野蛮行径几乎可以和项羽一把火烧光阿房宫相提并论。项羽烧掉的,是帝王专制的奢靡和威权,还有点正面积极意义。而五里河炸出来的,却是市政规划的盲目和对社会财富的挥霍。

今天的中国,就是在西方文化的强力入侵下,忘记了自己的文化传承,从而失去了创造的能力。中国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在3500年至4000年前便已经大体上确立起来,它的发展真如梁思成那么说的“四千年来一气呵成”。而中国近代建筑,却少有秉承这一悠久原则的优秀作品,更多是类似人民大会堂边那个巨大的半球形音乐厅那样的割裂中国历史的“前卫”或者“概念”的建筑。在上海,放眼望去有上百栋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摩天大厦,无不以在阳光下璀璨夺目的玻璃幕墙作为标志。在北京,一条长安街上的建筑都是不伦不类的堡垒式的大厦,如同街道两边站满了矮胖的壮汉。这样的城市,如果不是清楚地告诉你这是哪里,那不管杭州、上海、北京还是南京,都已经是千城一面。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筑方面,哪个现代化的国内城市,还能像丽江古城这样,记得咱们老祖宗的传统,在经济富裕的时候,去把盈余投入到艺术和美化生活之中呢?还能不跟随西方的指挥棒,要在几十层的空调楼宇里办公来显示财富和实力,住在笼子一样的高楼大厦里“享受”人生?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更是一个拜金的社会,这段迷失了中国传统根源的历史,只能留给百年之后的人去评价,不如清茶一杯,开卷有益,就读读《华夏意匠》罢了。

上一篇:神秘的关索戏 下一篇:一个茶花僧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