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环境教育研究

时间:2022-09-04 01:34:49

湖南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环境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生态意识的日益觉醒,生态旅游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环境教育和保护方面。如今,环境教育与生态旅游的结合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如何在生态旅游中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森林公园本身丰富的自然和景观资源特性,再加上合理保护和适度开发,逐渐已成为了人们进行森林生态旅游、科研、教育和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关键词:环境教育 森林公园 解说系统

一、湖南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湖南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又称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经湖南省政府、原国家科委批准于1985年成立,是省级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隶属省林业厅。整个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为观赏植物区、引种驯化区、森林运动休闲区、城市园林景观示范区、科研科普中心、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管理生活区、三湘景园等8个区。

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自建园以来,先后建立了组培中心、动保中心、全国首家森林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中心、长沙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雨花营地和林业生物灾害防控博物馆(正在建设中)等科普教育基地,通过科普讲座、科普展板宣传、制作植物标本、科普导游讲解和形式多样的中小学冬、夏令营等系列科普活动,向入园的公众提供优质的科普教育,实现对他们的科学普及和环境教育功能。天际岭森林公园现在已经成为了湖南省重要的科研阵地、科普教育基地和森林旅游的理想场所。

二、天际岭森林公园环境教育实施面临的问题

1.资金支持的缺乏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天际岭在开展环境教育方面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经费问题。天际岭森林公园的经费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和景区的门票收入。由于游览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再加上公园附近的居民私自用“摩的”将游客带入景区,也造成了门票收入的部分分流,使得景区门票收入来源很不稳定。

2.环境教育硬件系统有待完善

(1)解说牌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景区内已经设有很多景点、动植物解说牌,但这些解说牌存在一定的问题:景区内的景点、动植物解说牌设计在材质、风格、规格、颜色等方面与环境不够协调,如现有的植物解说牌采用金属、塑料板材,式样方整,颜色突兀,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城市痕迹明显;有些解说牌因为年久失修,被破坏程度较大,有些解说牌上的字迹几乎无法辨认,已经失去原有的教育功能。很多植物解说牌的摆放位置欠佳,有的置于几种植物之间,解说指示的植物种类不明确,有的解说牌高高挂于树干之上,不便于游客阅读等。

森林公园门口以及主要三岔口、游人集散地没有设置显眼的引导牌示,游客容易迷路,浪费时间;景区内路牌也较少,而且指向很模糊,游客身在其中,对于“自己目前所处何地”、“前方有何景点”、“大概有多远”等信息无从得知。

没有引导游客入林,一般只是在主干道上进行游览参观。进入景区深处,几乎没有任何路线指示标识,游客非常容易迷路;而且植物解说牌也变得稀少,甚至不见踪迹。

(2)部分基础设施较差

如樱园的垃圾桶数量很少,甚至沿途只简单用蓝色的塑料桶充当临时垃圾桶,颜色突兀,破坏了与周围景色之间的协调感。景区内沿途地面上虽然每隔一段距离都设有广播设施,即使在游人比较集中的时段,景区内也没有提供任何广播介绍(如动植物解说、园区介绍等),这些设施形同虚设。

没有正规的游客中心。一般来说游客中心是各景区、各旅游地必不可少的场所之一。它可以为游客提供包括景区介绍、医疗服务、排疑解难等各种各样的服务。景区内虽然设有导游中心,但只是简单地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功能单一,而且所处位置不起眼,很多游客表示根本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百鸟园内动物稀少,整个园区只有寥寥几只散养的孔雀、黑天鹅,鸟笼和动物解说牌基本成为了摆设――与门口丰富的“园区介绍”相去甚远,加上10元的入园费,游客们都有“上当”之感。

3.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景区内包括导游员在内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对景区本身不够了解,对于游客的问题,常常一问三不知,从而无法向游客传达有关森林公园的有效信息。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在走访过程中,景区的“宣教中心”的工作人员不仅回答模糊不清,而且甚至表现得非常警惕,防范心理很明显。

同时,对于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培训不充分。这些志愿者对森林公园内设施建设、生态常识和动植物资源不了解,所参入的工作也非常简单(如疏导景区交通等),没有能够真正体现科普志愿者的积极作用。

4.景区内外商贩管理混乱

景区内外小摊小贩较多,而且不规范。樱园是游人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小摊小贩比较集中的地方:在樱园的一侧一段不足两百米的距离内就盘踞了三四个摊贩,他们临时架起简单的货架,货品摆放零乱,被随意丢弃的食品包装袋、甘蔗皮菠萝皮散落一地;森林公园的入口道路两旁竖起很多贩卖油炸食品和带皮食品的小食品摊点加上还有“摩的”们常常将本就不宽裕的街道入口堵得水泄不通,同时也造成了噪音、空气以及垃圾等方面的污染。

三、天际岭森林公园环境教育实施的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

森林公园一方面应该积极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增加对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旅游项目的发展投入;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招商引资,通过开发促开发,支持森林公园面向社会,走向市场,采取联营、参股等形式,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建设森林公园,兴办森林生态旅游。

2.完善解说系统

(1)环境解说牌的风格应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森林公园的环境解说牌的形状、线条、颜色和结构应符合美学要求,风格统一。以森林景观为特色的区域,解说牌的设计应更加贴近大自然,解说牌材料尽量采用木材,并使用较深的颜色,不宜采用过于规整的形状,如悬挂在树干上的植物解说牌可考虑椭圆、仿树根形、仿树叶形等等,这样的设计既生动有趣,又能做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应避免使用金属、塑料、水泥等材质,材质以产于当地的天然石材和木材为主,景点的石质解说牌尽量就地取材。并且根据解说牌系统的分类,保证同一类型的解说牌在内容和形式上保持统一。

(2)合理布局环境解说牌

环境解说牌的布局应该从景区的整体环境加以考虑,根据解说牌的内容、特点、解说对象的位置等加以合理布局。在不破坏自然景观整体美感的前提下,对景区牌示进行个人性化设计,包括解说牌大小、设置高度、辅助设施、甚至文字的大小和字体的间距等方面。如对解说牌示的安装进行选址时就应该考虑小孩、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特殊性,可以通过限制解说牌示的安装高度、提供广播或听觉辅助设备等方式给他们的旅游体验带来更加愉悦的人文关怀。

(3)科学合理地设计环境解说牌的内容

对于环境解说牌的内容设计,一方面要使用简单、易读的语言,避免冗长、大篇幅的说教,避免使用技术术语与行话;另一反面,也要兼顾到教育信息的全面,内容设计应该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尽可能多地传达重要的教育信息。

各类解说牌和公告牌时最好能设置双语解说,以满足外国游客的需求。适应森林公园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4)加强环境解说牌的维护与保养

对解说牌进行定期养护与维修,对字迹模糊的解说牌重建或修复,不当的指示标志予以拆除。

(5)设计可供游客携带的解说材料

各种导游手册、旅游景点介绍等出版物能够更加系统的介绍有关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并且具有可以携带、具有纪念价值、能够为旅游部门增加收入等特点。森林公园的樱花景区在每年的春天樱花澜漫,满天纷飞,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针对游客较多的时间段,分发一些关于樱花的导游手册能够大大起到环境教育的作用。因为根据实地的调查发现,几乎很少有游客知道樱花园中的有多少品种,不同品种之间有什么不同。如果在导游手册上加以说明,导游手册配上精美的花卉图片,在图片的旁边附上一段介绍植物的基本信息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常识的文字,可以使游客们在欣赏樱花的同时还能加以对比不同品种之间的细微差别,也是一种乐趣。

(6)加强解说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培养

根据天际岭游客的旅游特点,应该以自导式解说为主、向导式定点解说为辅的方式进行系统完善。在一些游客较为集中的重要休憩点、重要景点,可以安排专业的解说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在这些地方为游客提供免费、义务滚动解说服务。他们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语言的沟通作用和行动的示范作用对旅游者进行环境教育。因此,必须加强生态旅游过程中解说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环境教育工作。

对景区内工作人员的环境教育能力培训和考核,应从环境教育的角度出发,将环境教育作为他们岗前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培训应当包括环境意识、环境审美能力、环境保护常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各种景观中所涉及的自然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几个方面。可以采取邀请生态学专家、旅游专家等举办定期讲座、培训班等,增强他们的知识与能力。

3.基础设施的完善

建设正规的游客中心。首先,游客中心可以继续提供专业的导游服务、医疗服务和咨询服务。其次,可在中心内配备多媒体演示设施,让游客在进入景区之前就对整个景区的概貌、景点以及线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游客所需的导游图、导游手册、必要装备均可以在此买到。

4.加强当地居民的环境教育

对森林公园园内及周围现有居民的环境教育要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入手,要时刻考虑居民的切身利益,让森林公园成为居民衣食住行的依托,而不要为了旅游开发、环境治理等损害他们的利益。当这些居民体会到了良好的环境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自然会倍加爱惜当地的环境,从而形成根本性的观念转化。另外,还可以利用电视、电台、杂志、报刊等大众传媒,或者通过图片展示、现场示范参观、散发宣传材料及文艺演出等方法进行宣传,使居民认识到“为自身利益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把当地居民的被动保护变为主动保护行为。

针对景区内外商贩管理混乱的问题,管理方可根据景区规划、市民需求,让小摊贩规范合法化,划出一定区域,限定时段、地点,统一规划建造一些特色摊位供应水、饮料、零食等小商品,让其有序经营。同时配备相关工作人员,对区域内秩序、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突出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

参考文献:

[1]张玲.植物园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2]张丽.旅游环境教育及实施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

[3]普书贞.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对策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8(21).

上一篇:高职生综合能力训练体系研究 下一篇:浅谈中职物理课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