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域统筹的水环境综合管理研究

时间:2022-09-04 10:12:53

基于流域统筹的水环境综合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特征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基于流域统筹的概念与内涵,结合流域统筹下水环境综合管理的发展方向,总结出三大技术手段,并详细论述其技术内涵和实施措施,归纳出具体要求,进一步提出保障措施,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流域统筹 水环境综合管理 区域供排水通道 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联动系统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流域是具有层次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复合系统,其中流域水环境不仅构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与生态环境的控制因素,也是诸多水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共同症结所在,并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珠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珠江流域水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关注。

1 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

1.1 干流水质总体良好,部分流经城市的河段和内河涌水环境污染严重

干流水质以Ⅱ~Ⅲ类为主,总体良好,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得到保障,2010年流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6%,但部分流经城市的河段和内河涌的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水污染物排放量巨大,部分河段纳污量已超出环境容量。

1.2 污水处理设施较完善,区域供水和排水系统交错分布、缺乏统筹

污水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截至2010年底,广东珠江流域所有市县均建有污水处理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266座,总处理能力1581.7万吨/日,但区域供水和排水系统交错分布、缺乏统筹,存在上游污水系统布局在下游供水系统之上等问题。

1.3 水环境管理体制及机制初步形成,跨界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近年来,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初步形成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环境管理体制,但跨界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据统计,2010年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仅为76.3%,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约89.1%。

2 流域统筹的水环境综合管理概述

2.1 流域统筹的概念与内涵

流域统筹是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流域为单元,划定水环境功能区,统筹流域用地安排,因地制宜地布设各类综合治理措施,解决流域与区域的协调发展问题、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部门间的矛盾冲突,保障流域水环境的持续稳定和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发达国家与地区水环境综合管理经验借鉴

2.2.1 莱茵河流域:国际协调与管理

莱茵河作为跨国性河流,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为恢复莱茵河生态系统和持续保护莱茵河,由荷兰发起,流域各国共同成立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国际行动,通过有效的协调,各成员国部长会议通过了“莱茵河行动计划” [1]。

2.2.2 密西西比流域:依法开展流域综合治理

密西西比河流域以法律为依据,开展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利用国家、州层面等多项法律法规,在流域机构的协调与管理下,解决和处理利益分配、矛盾冲突等各种问题,实现水环境逐步改善的目标[2]。

2.2.3 墨累-达令流域:联邦政府与州政府间的多次协商

墨累-达令流域水环境问题是通过合作来解决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流域综合管理项目,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与四个州政府所达成的《墨累-达令流域倡议书》是建立在协商机制之上的,其中方案制订阶段的充分参与是落实协议的关键[2]。

2.3 流域统筹下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的发展方向

2.3.1 强调流域水环境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综合协调管理

加强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的统筹管理,促进上下游、多部门的协调与协作,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水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绿色流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2.3.2 注重流域跨学科综合研究与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

加强流域问题的跨学科综合研究,采用先进技术与管理手段,合理安排流域内用地功能,促进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由对水的“行政管理”转变为对水的“功能管理”。

2.3.3 探索建立流域统筹的水环境综合管理保障体系

探索建立流域统筹的水环境综合管理保障体系,通过设置专门流域管理机构、地方政府签订协议、设立专项资金以及建立协调与预警机制等,促进广东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由“集群决策型”向“调整协作型”转变。

3 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的技术手段

3.1 优化流域水环境功能分区

3.1.1 划定区域供排水通道

推进流域河网整治一体化,科学规划供排水布局。对于广东珠江流域,充分依据珠江河网的独特性,西江、北江片逐步建立“靠西取水、靠东退水”的供排水格局,东江片通过各类水闸及枢纽逐步实现供排水分离,避免上、下游城市间取水、排污相互交叉混合。

进一步优化调整供排水格局,合理划定区域供排水通道。对于广东珠江流域,结合区域取排水河系分离、容量利用以及发展需求,划定区域供排水通道。

3.1.2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按照主要供排水格局调整方案,适度集中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以区域联合保护为原则,建议在东江、西江等地联合共建饮用水源保护区,共同涵养饮用水源。

科学保护饮用水源,开展水源地环境风险排查和环境整治。对于广东珠江流域,重点对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以及白盆珠水库等大型饮用水库进行环境风险排查和环境整治。

3.2 实施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3.2.1 严格产业污染控制

推行清洁生产,建立严格产业准入制度。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以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为导向,以制度和标准建设为切入点,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鼓励产业废水集中处理,严格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工业产业废水及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3.2.2 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优先解决城镇生活污染,加快推进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以水系为单元进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

鼓励相邻区域打破行政区限制,促进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以统筹流域与区域为原则,培育大型骨干环保产业集团,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共建共享。

3.2.3 强化整治面源污染

加大整治力度,防治城市面源与农业面源污染。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以统筹城乡为原则,加强城市和农村的面源污染整治。

3.2.4 综合整治污染河道

研究并推广经济可行的河道综合整治技术,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对于广东珠江流域,重点开展珠江广州河段、深圳河、淡水河、石马河、东莞运河、石岐河、佛山水道、前山河、江门河、南江河等河道的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对受污染河道的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

3.3 建设流域水环境监测与预警应急响应联动系统

3.3.1 构建一体化的流域水质监测网络

强化流域水环境区域联合监测,推进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一体化。对于广东珠江流域,着力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环境监测管理中心[3],构建一体化环境监测网络,完善流域水质自动监控网络。

3.3.2 建设区域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联动系统

加强区域环境风险防范,提升区域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能力。对于广东珠江流域,联合共建污染源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协同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与覆盖全流域的分级响应机制,建成突发性事故应急监测体系。

4 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的保障体系

4.1 成立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机构

对于广东珠江流域,可采取流域管理委员会加流域管理局双层体制[4],成立珠江流域管理委员会,并根据珠江流域的水系分布,在流域管理委员会下设珠江流域管理局或类似机构,如东江、西江、北江等流域管理局。

4.2 签订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协议

对于广东珠江流域,为协调上下游地区水环境管理,珠江流域管理委员会促使流域各地政府共同签订《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协议》。

4.3 设立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专项基金

对于广东珠江流域,设立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专项基金,按照“类别差距越大赔偿额度越大,污染越重赔偿额度越大”和“地表水有偿使用功能”原则,污染方向受污染方支付赔偿金,基金由珠江流域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管理,主要用于水环境统筹协调管理。

4.4 建立流域协调与预警监控机制

对于广东珠江流域,建立并完善流域协调与预警监控机制,重点建立利用水环境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建立流域衔接地带水环境管理的通报和备案机制以及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污染联防联控监督协作机制。

5 结语

当前,流域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流域管理经验,以广东珠江流域为范例,在流域尺度综合运用并推广包括工程、法律、政策、行政、经济等技术手段与保障措施,促进跨部门与跨地区的协调,统筹流域空间范围内的水量和水质,确保江河健康和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哲仁.莱茵河——治理保护与国际合作[M].黄河水利出版社.

[2] 何俊仕,尉成海,王教河.流域与区域相结合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 吴世良,刘昕宇.建设一体化水质监测管理体系服务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J].人江,2006(6).

[4] 幸红.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机制探讨——以珠江流域为视角[J].法学杂志,2007(3).

上一篇:区域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基础设施体系的构建思路 下一篇:Bayes理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