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框架施工的探讨

时间:2022-09-04 09:55:42

关于建筑框架施工的探讨

【摘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被普遍采用。框架结构具有构件截面较小、节点多、混凝土标号存在差异、梁板柱施工时间差异等特点,在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此影响质量的问题:例如梁柱节点箍筋问题、梁柱钢筋保护层厚度问题、梁柱节点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问题等。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这此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了对策,使施工能够满足规范要求,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质量;混凝土

1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成因及对策

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构造复杂,特别是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柱子,梁柱钢筋纵横交错,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要放在柱纵向钢筋内部井字形交叉,这样柱子的箍筋绑扎就很不方使。在实际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先安装梁板模板,再绑扎安装梁钢筋,待梁钢筋安装结束,然后整体沉梁。但这样一来,节点区箍筋就无法绑扎,进而致使梁柱节点区出现不放、少放或者即使放也是杂乱的挤在起,从而给节点区质量留下安全隐患:另种方法是采取用两个开口箍筋对向拼合的方法。但这种做法不符合规范规定,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在钢筋下料加工的时候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知钢筋: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箍筋高度确定,箍筋开口处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间距用知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在安装梁钢筋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且不会出现变形开口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很好,使得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 梁、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问题成因及对策

钢筋保护层厚度通常是指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而不是构件最外侧钢筋(即箍筋)到模板的距离,更不是拉筋外侧到模板的距离。钢筋保护层的作用是确保混凝土握裹钢筋,使两者共同工作:一是考虑耐久性,即对钢筋的保护,防止因混凝土开裂后钢筋被氧化锈蚀,且满足耐火极限的需要。所以保护层太厚会导致构件有效截面削弱过多而太薄则降低上述两个作用。当前相关文献已按环境类别对不同构件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做出新的规定,其含义也十分明确,具体施工中应严格执行。但考虑到每个工程都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所遇到的问题也各式各样。

构件截面尺寸较大时,如结构转换层梁、梁式筏形基础、条形基础、箱形基础的梁、板等,可增大或减小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厚度的增减量比例较小,对构件截面尺寸及承载力影响较小。施工人员可在保证安全或设计认可的原则下根据具体工程、构件及部位灵活运用;当建筑物的防火等级要求较高时,可根据防火规范的要求适当增大钢筋保护层厚度,但应与设计方共同协商,确定是减小有效截面值,还是保持该值不变而增大构件截面尺寸;对类环境的C25混凝土梁,其主筋保护层厚度为25nm,箍筋均应包含在其内,实际箍筋外侧保护层厚度为17mm,当箍筋在10以上或有其它外拉筋时,主筋保护层取25nm就未免偏小,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将原构件增大10-20mm,同时增大保护层厚度,使有效截面保持不变;由于柱箍筋直径较大,间距较密,肢数较多,加工难度较大。安装时内外箍筋很难做到完全重叠,只能部分外突部分内四,外突箍筋使模板无法安装,为此施工单位总是有意识地将箍筋做小点以使安装模板。但会造成柱纵筋保护层偏大,解决该问题有赖于提高现场加工精度,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必然造成侧梁而筋保护层厚度偏大。井字架梁节点也有同样问题,这此问题无法避免。但需注意:是梁箍筋的下料问题,由于向框架梁主筋需从另向框架梁而筋底下穿过。若该向框架梁端箍按原尺寸下料,而筋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对梁骨架受力不利,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时高度可减小2-5mm(仅向框架梁端需要):一是施工时应确定以哪向为主向,次要方向保护层厚度可增大。保护层厚度增大后,方面梁截面有效高度变小,正截面受弯承能力减小另方面构件表面容易开裂,此时,须在设计时就明确以哪向为大,并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向梁端加铺层钢网以防表面开裂。

3 梁柱节点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问题分析及处理

当前在框架结构施工中几乎都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工艺,且习惯于将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分两批集中浇筑,则柱与梁板的节点区有“夹层”,即节点区柱的混凝土强度和梁板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相同,存在质量隐患。如果中独浇筑节点的混凝土,会存在柱与梁板分隔困难的问题,若节点区同柱一起浇筑,会因节点区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出现违背规范规定的问题。在实际施工时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根据节点核心区受扭受剪验算规律。当梁板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仅相差5Mpa时,节点区可与楼盖起浇筑:当梁板比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低10和15Mpa时,可在节点处增加纵向钢筋,设置型钢或矩形芯柱及增加箍筋以补强。这种方法施工方便,质量容易保证,易被各施工单位接受,但节点区轴扭比增大,延性减小。梁板比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20Mpa及以上时,再靠增设节点区竖向钢筋来提高抗扭强度已不可行,此时节点区需采用与柱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中独浇筑。在梁板与柱交界处。离柱边不小于50mm且不小于1/2梁高处。沿45斜而从梁顶而到梁底而用5mm网眼铁筛布隔开。但为防止交界面出现施工冷缝,建议施工时节点区混凝土采用塔吊用漏斗浇筑,梁板混凝土则采用泵送,同时浇筑。

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冬季施工的问题分析及处理

冬季浇筑钢筋混凝土时,低温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影响很大。编制冬季施工技术措施与方案定要结合实际统筹兼顾,做到科学合理,全面、具体、适用,确保冬施质量。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控制:做好温度测量,及时掌握冬施的开始时间。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测温点,定时定点每昼夜测温不少于4次,求出平均温度并做好统计与记录;量混凝土出罐、入模温度。每工作班不少于4次。混凝土养护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应在易于散热的部位设置测温孔全部测温孔均应编号,并绘制测温孔布置图:测量混凝土温度时,温度计应采取措施与外界温隔离,温度计留置在测温孔内的时间不应少于3mm、在达到临界强度以前每2h测量次,以后每6h测量次,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优先选用综合蓄热法。综合蓄热法即根据周围环境温度掺加早强防冻剂,同时对混凝土及时进行保温覆盖,充分利用预加热量和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放出的水化热,防止热量过快损失,减缓混凝土的冷却速度,使混凝土在正常温度条件下达到预定的设计强度。严格控制冬季施工商品混凝土的配置。施工现场主要是控制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0度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0度。

参考文献:

[1] 任全宏,常建军.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房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陕西建筑,2011,(03).

[2] 罗凌霄.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应注意的事项―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8).

[3] 刘家玮.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处箍筋加密区的施工技巧[J].建筑工人,2012,(03).

[4] 刘炳寅.高层框架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现实问题[J].山西建筑,2013,(05).

[5] 李立军.浅议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J].河南建材,2014,(09).

上一篇:综述建筑施工工程图预算审核方案的问题分析 下一篇:浅谈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