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9-04 07:25:33

关于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摘 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但是现今的大学生礼仪观念确日趋淡薄,究其原因是很多方面共同形成的,如:家庭影响,社会环境,学校培养方向的偏重点,等等。在一系列问题暴露之后,高校逐渐意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礼仪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变现状的几点建议。旨在提醒大学生加强礼仪观念的培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礼仪观 传统文化 礼仪素养 综合素质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各有分说。我国著名的史学家钱穆先生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台北会见美国学者邓尔麟时说:“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只是看到了它的手指和脚趾,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在更高的地方来看中国之心。”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在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方言、风俗彼此歧异,但是,无论你走到哪里,“礼”,都是一样的。“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说的就是一个人如果不学习礼仪,就不能有所成就。礼仪不但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还能体现一个学校、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道德风尚。

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礼仪都将是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高校通过礼仪观的不断培养让他们在步入社会后能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做知礼懂礼的高素质大学生。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却是非常残酷的,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修养严重缺失,不知礼,不懂礼,不尊礼的现象普遍存在,它不仅破坏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同时也损害了高校的良好形象,反映出我们教育的缺失。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如果礼仪观缺失,对其未来的事业发展会形成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可以说成也礼仪,败也礼仪。因此,大学生的礼仪缺失现状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从培养一个“技术机器”到培养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涵养的综合型人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部分大学生礼仪观缺失现状

“尊师重道,尊老爱幼,谦卑礼让”,这些古训在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已经日益淡化。他们在学校见到老师很少问好,见到同学很少打招呼;在学校的公共场合经常看到男女学生勾肩搭背,还有的学生乱扔垃圾;学生穿着拖鞋进教室,带着早餐进教室,在食堂随意插队,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问题屡禁不止,这些都反映出了当代的大学生礼仪文化的严重缺失。

现在是一个追求个性的年代,被大家所认同的很多道理在当代许多大学生看来都是没有个性的表现,他们选择与这些经过历史沉淀的礼仪背道而驰,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证明自己是有个性的,不从众的。许多大学生都将这个看成是自己的成就,并乐此不疲。而这种个性脱离道德的行为,对大学生的发展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到大学人才输出的质量。

二、造成大学生礼仪观缺失的原因

1.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重点偏离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场地,礼仪道德都需要从小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然而,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大力推行,基本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这些独生子女就成了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每个父母都将自己认为最好的给自己的小孩,孩子一直都是家庭的中心,不论任何事情他们都有优先享有权。因此,他们不会分享,不会谦让,更加不会关心他人。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给小孩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学生的学习,以及人格的完善的任务是由学校来完成。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小孩很少有机会能与父母沟通,父母对自己的小孩缺少了解,不能在小孩思想行为发生偏差的初期及时地纠正,最终让孩子养成了不良的习惯,错过了人格形成的最佳时机。

而学校方面,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将大部分的时间和关注重点都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升学成为学校最大的任务。“高考指挥棒”在我国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导着学校的教育重点。在这种巨大的升学压力的控制下,老师将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进而忽略了学生的礼仪教育。

学生在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走进大学校门后,因为不适应“不强迫”“无任务”的学习环境而手足无措,有些认为这是高中学习方式的延续,继续给自己布置各种考试任务,并疲于应付这些考试;有些则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彻底地放弃学习,选择用恋爱等方式来打发自由支配的时间。并没有意识到大学是他们走向社会前最后一次完善自己、洗礼自己的最佳场所,而忽视了个人礼仪修养的培养。

2.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

近几年,随着网络等各种信息渠道的扩展,人们可以通过许多便捷的手段得到最新的信息。这些信息渠道无法分辨信息的良莠,负面的信息和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使学生受到不良影响。大学生处在生理成熟但是心理并不成熟的阶段,在这些负面信息的不断影响下,他们默认了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如:艳照门、手机门等各种门事件。部分学生认为这是个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并且有人相继模仿,声称这是一个体现个性的时代,尊重个性的时代,觉得很多不雅的行为是一种个性的体现。在这些负面消息的影响下大学生出现了行为和意识偏差,如果不及时更正就会造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偏差,礼义廉耻更无从谈起了。

3.大学生不注重提高内在修养

有学者做过一份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可以做到习礼、用礼的大学生远远少于知礼、懂礼的学生人数,在生活中随时注重礼仪的自觉性和坚持性缺乏。然而礼仪修养的提升关键就是“用礼”。大学生都知道穿拖鞋、背心上课是不礼貌的,上课过程中手机铃声响起是不礼貌的,但是这些现象却屡禁不止。当代大学生普遍比较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有部分学生对礼仪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内心缺乏对礼仪规范的认同感,还有部分学生带有极大的功利性学习礼仪,用以塑造形象,获得求职的成功。礼仪的本质是尊重,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尊重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将所学的礼仪知识付诸实践活动,自觉遵守礼仪规范,用所掌握的礼仪规范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如何改变大学生礼仪缺失现状

(一)将礼仪教育贯穿于日常教育过程中。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需要的是一种潜移默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贯穿到教育的过程中。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如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等。在学校设立礼仪标准,作为学生的日常考核项目,并且定期选举礼仪标兵,时时提倡,时时督促。对不文明现象进行披露,让大家引以为戒。同时从学院领导到老师都要践行礼仪标准,从自身做起,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做到为人师表,从而不断地影响学生,让他们不断地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修正自己的行为,做到人人讲礼仪,时时讲礼仪。

(二)开设礼仪课程,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丰富学生的礼仪知识。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缺乏专门的礼仪教育,学生接受这些知识都是从思想政治课程中浅显地接收了少量的信息。很多学生希望自己是个有礼之人,但是他们因为缺乏获得礼仪知识的渠道,很多时候不明白该如何做才是有礼,如何正确地与他人握手,与他人交谈,如何正确地坐,如何正确地站等等,这些都需要系统地培训才能很好地掌握,并且进一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专门课程的培训,让学生在课堂上反复地练习,并安排他们不断地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礼仪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收获自信和逐渐形成一种认同感,自觉地学习礼仪,在生活中遵守礼仪。

(三)在学校开展与礼相关的各种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而让学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大学生在学校除了课堂时间外,有丰富的课余时间去参加一系列的活动。学校可以不间断地举行各种比赛,如:舞蹈大赛,演讲比赛,模拟应聘大赛,化妆大赛。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来为学生们进行专题讲座,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同学们学习礼仪相关知识。人与人的密切交往才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个人礼仪,学校可以成立各种社团,并且鼓励同学们参加,在社团活动中学会如何以礼待人,懂得礼仪谦让。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开设大学生礼仪课程,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大学生的礼仪规范,已经成为加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讲究礼仪是良好个人形象的表现,也是人类优秀文化底蕴的再现。礼仪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功用,对一个民族文明的兴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学生对礼仪认识的多少,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也是成为衡量一所学校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参考。加强学生礼仪规范建设,重点在引导,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开展活动。应从教师带头做起,形成一种学习氛围,以领导老师带动学生干部、以学生干部带动广大同学,全校上下形成合力,形成氛围,促进学生自觉遵守礼仪,自觉践行礼仪,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牟兰.浅论高职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现状及其成因和对策[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2]葛仲夏.大学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状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8.

上一篇:强化教育改革基础建设初探 下一篇:对当代美术基础教学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