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提升课堂效益

时间:2022-09-04 04:39:29

“调动学生”提升课堂效益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一堂好课必定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身心得到发展的课,是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的课。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这样的课是真正的优质课。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做法:

一、先学后教,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提前布置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先自学,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在授课前,我让学生课前根据预学案先进行预习,通过预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让学生反馈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课堂的合作探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如在学习《文化生活》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时,我让学生先进行知识梳理,并根据课标、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提出自己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将其书写在预学案中的《问题反馈》上,老师通过批阅预学案,检查同学们自学的情况,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设置探究的题目。在这一框题中,大多数同学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

1、在进行文化创新时,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

2、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为什么?

于是,我就将这两个问题结合视频材料设计成了如下设问:

1、在进行国画创新时,徐悲鸿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

2、从文化的角度看,为什么中国的杂技舞剧《天鹅湖》能够取得成功?

这样就做到了有的放矢,课堂上学生会的内容不讲,绝大数学生会的内容不讲,绝大数学生不会的内容一定要讲,而这个讲,也是老师有选择的讲。

二、合作探究,精讲少讲

在新授课中,对于存在疑问的问题让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通过不同成员的解答、分析和争论,并让学生进行评价,老师在关键处点拨、补充,明确答案。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如在学习《文化生活》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时,对于文化创新的两条重要途径要求在观看视频之后让学生进行探究。

小组成员观看了徐悲鸿的绘画创作,并阅读了如下文字:徐悲鸿一生致力于国画的创新实践,他认为革新中国绘画的要旨在于:“古法之佳者,守之;不佳者,改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之后, 大家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徐悲鸿的成功就在于他坚持不懈的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的同学认为,徐悲鸿正是因为纵横古今、贯通中外才取得了不朽的业绩,还有的同学认为徐悲鸿在绘画中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是他成功的基石。对于这些不同的观点,我让许多同学进行了评价:第一种观点片面,未看到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及对西方文化的态度;第二种观点过于笼统,分析不够细致;第三种观点片面,只看到文化创新中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 ,而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对于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最后我让班中的两位同学对于徐悲鸿的成功原因进行了总结,大家对文化创新的两条重要途径有了明确的认识。

为了巩固在这一知识,我又播放了视频――中国杂技舞剧《天鹅湖》,让同学们在震撼中感受文化创新的魅力,并再次通过阅读如下材料分析中国杂技舞剧《天鹅湖》取得成功的原因:

中国版杂技舞剧《天鹅湖》的创作借鉴了十九世纪俄罗斯芭蕾舞剧的剧情,并将柴可夫斯基的经典音乐和世界高雅艺术之一的芭蕾以及中国国粹杂技巧妙地进行糅合创新,实现中国杂技从单纯的“技”到“剧”的质的飞跃。

通过这一材料的总结,同学们自己得出了文化创新的两条重要途径:一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二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我再把上节课内容与本节课内容结合,综合出了一个重要的大题: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让学生把两节课的观点进行总结,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

三、先练后讲,总结提升

通过学生的解题,可以了解学生知识应用的情况,也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熟悉,理解更加深刻。在对问题探究完之后,便是考察学生知识掌握运用的情况了。

让学生先独立即时完成当堂达标,然后再让学生分析有分歧的题目。特别是主观性试题,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中板书答案(同一题目,主观性试题在当堂达标中只有一个)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找出答的好的地方,答得不好的地方,存在什么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老师适当点拨和补充,从而使学生完成由知识到能力及方法的转变,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总之,以生为本,才能够时时把握学生学习的脉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激励学生发挥自己最大潜能的舞台,使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出色成绩,更是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下一篇:浅谈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