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蛙》中“重男轻女”现象的透析

时间:2022-09-04 02:48:37

莫言《蛙》中“重男轻女”现象的透析

摘 要:本文通过莫言的《蛙》里面的人物语言的分析,透析出“重男轻女”现象的经济、文化和制度原因。旨在告诫人们“重男轻女”生育观的危害,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育观。

关键词:重男轻女 孝道 父系制

一、《蛙》中“重男轻女”现象的体现

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就是乡村医生“姑姑”-万心。在不同的时代,她扮演着不同的人生角色:在50年代的中国,由于国家劳动力不足,鼓励多生,迎来了中国生育高峰。这时“姑姑”是人们口中的“活菩萨”、“送子娘娘”;在1965年底,由于前十年人口急剧增长,让国家感到压力,于是第一个计划生育的高潮掀了起来。姑姑也投入到了计划生育的浪潮之中,成了公社计划生育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这时“姑姑”害了上千名婴儿的性命,成了人们口中的“魔鬼”。从角色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出,“姑姑”万心是一个绝对拥护党和国家政策的人。那么,有个问题值得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在计划生育中“姑姑”成了万人唾弃的“魔鬼”。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生第二胎、第三胎至到生个儿子出来才甘心呢?文中提到,为了生个儿子,张拳妻子黄秋雅、“我”的妻子王仁美、陈鼻妻子王胆纷纷丢了性命。因为在这些人的意识里,他们没有儿子便是绝了后。譬如:陈鼻得知是个女儿便痛苦万分地说“天绝我也~天绝我也~老陈家五世单传,没想到绝在我的手里”[1]。再到40年后,小狮子期满“我”,将“我”的植于陈眉腹中的目的也是为了传承香火。小狮子冷笑道:“你有女儿,没有儿子。没有儿子,就是绝户给你代孕,为你生儿子继承你的血统,延续你的家族。”[2]。以及那个所谓的牛蛙公司即代孕公司的服务宗旨也是帮别人生儿子。我们可以从这些例子中看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生育观。

二、“重男轻女”的原因

(一)经济条件

在50、60年代,中国广大农村仍然以封闭的小农生产方式为主。这种生存方式是个体的,一家一户的,生产工具落后,几乎都靠手工操作,生产力水平很低。这也决定了一个家庭要想多生产东西,就得增加人手即增加劳动力。这种全靠体力的劳动,男性自然比女性强,所以就表现为多生男孩子。在文中“我”的娘说“跑儿啊,咋不当那个党员啦,也不当那个干部啦,回家种地,不也挺好的吗?现在是化时期了,现在分田干了,粮食多得吃不完,人也自由了,我看你就回来吧”[3];“往坏里想,袁腮道,让王仁美把这个儿子生出来,你削职为民,回家种地,又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农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在他们的眼里,只要生了儿子,有了劳动力,一切生计问题都可以解决。农村的养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养老是人们年老时的生存需求。农民年老后丧失劳动力,没有退休金也没有社会保障,靠什么继续生活呢?只有靠下一代,其中女孩子成年后嫁出去便没有养老义务,也是俗话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那么养老义务就只有儿子来承担。这也是农村“养儿防老“观念形成的根本原因。正如文中袁腮说“二十年后,你儿子凤凰腾达,你当老太爷,享清福,不是一样吗?”也如路遇(2002)所言“传统社会这种经济的生存性需求是多生育、重生男观念的经济根源”。

(二)文化和制度条件

“儒家‘孝’文化对‘早、多、男’生育文化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数千年来,作为中国传统生育文化表现形式的‘重男轻女’、‘多子多福’和‘传宗接代’的形成,与‘孝’文化的影响有直接关系”(路遇2002)。那么在生育观上的核心便是一定要生了儿子才算尽了“孝”。例如文中“扁头”的儿子说“大叔,像您这样的杰出人物,没有儿子实在是太不应该了。知道不?您这是在犯罪,孔夫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也印证了在“父系制”的社会里认儿子传宗接代。刘坤亮(1992)说“‘传宗接代’表现为一种理性观念,经济政策对它无能为力。”在文中,为了让陈鼻能主动把王胆带去做掉孩子,罚款陈鼻的财产全部归还。这算是,一项“经济诱降”政策了。但是,毫无作用。也体现了“传宗接代”的生育观是没有经济措施可以对付的即它具有独立性(刘坤亮1992)。同时,文中“姑姑”万心,为了让超生的那些妇女能配合计划生育政策,几乎是用尽全身解数与形形的人斗智斗勇。以及40年以后,计划生育政策算是名存实亡。如“扁头”的儿子说“‘有钱的罚着生’、‘当官的让二奶生’、‘随便生,想生几个生几个’、‘只有那些无钱又胆小的公务员不敢生’”。这些例子既说明“重男轻女”观念的顽固性,又说明了“重男轻女”的生育观是父系制的产物(刘坤亮1992)。

综上所述,重男轻女思想观念的形成有其经济、文化和制度的根源,并且在形成后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以至当代社会。我们可以清楚的书中分析出,“重男轻女”的危害:残害许多无辜的生命;对家庭和社会形成冲击,性犯罪增多。以及它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譬如:给人口再生产带来严重障碍,造成人口萎缩;男性劳动力过剩,女性就业压力加大等。因此本文的旨意在于给与仍有“重男轻女”观念的人们一个警醒,让他们认识到“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重要性以及树立正确的生育观。

参考文献:

[1]莫言.《蛙》北京出版社,2013.

[2]刘坤亮.《“重男轻女”生育观之我见》[J].南方人口,1992,01:46-47.

[3]路遇.《论中国传统生育文化》[J]. 东岳论丛,2002,02:5-12.

作者简介:

张艳梅(1989~),女,四川南充,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上一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 下一篇:实验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践行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