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型企业融资结构和影响因素分析调查报告

时间:2022-09-04 02:14:25

小微型企业融资结构和影响因素分析调查报告

【摘 要】由于自身规模和运营方式的独特性,小微型企业有着不同于大中型企业的融资结构。融资难问题始终制约着小微型企业的发展。通过对南京市(市区、六合、江宁、浦口区)小微型企业的实地调查,我们分析了小微型企业的分布状况、融资现状、融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从投入期和行业两个角度,归纳分析小微型企业的融资结构差异;并将影响其差异的因素分为利率、繁琐的金融机构贷款程序、企业的抵押品和担保等。

【关键词】小微型企业 融资结构 影响因素

1.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受“抓大放小”、“优先发展重工业大企业”发展思路的影响,一直忽视小微企业的发展。融资难成为制约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深入了解小微型企业的融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对南京市区、六合、江宁和浦口四个地方的小微型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参与调查的小型企业有42家,微型企业有55家。为方便研究,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把经营年限5年以上(包括5年)的企业划归为成长期企业,经营年限5年以下的企业为投入期企业,调查样本中处于投入期的企业有35家,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有62家,其比重分别为36.08%和63.92%。按行业划分,样本企业分布在八个行业,其中餐饮业有23家,占总数的23.71%,有22家企业是电子科技行业,占总数的22.68%,零售企业(18家)占总数的18.56%。另外34家企业分别为仓储(6家)、房地产(3家)、工业(8家)、建筑业(6家)。

2.调查结果分析

2.1融资现状

(1)小微型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口,资金需求旺盛,但是融资满足程度低。

小微型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由图1可知,南京市的小微型企业存在巨大的资金需求,其中有很大部分企业无法获得所需资金,融资难严重制约着小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

图1 小微型企业对资金需求状况统计

由图2可知,银行贷款虽然在小微型企业的融资中占半壁江山,却无法满足小微型企业的资金需求。仅靠银行来扶持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2)银行贷款数量少,严重影响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满足程度。

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我国银行贷款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而小型企业不足20%,规模或限额以下企业更是不到5%。2010年度,授信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小微型企业占中国企业贷款总额不足5%。近80%的中小企业长期处于融资渠道不畅的格局,90%以上的小微型企业基本靠自筹来解决创业资金问题。

2.2融资结构

(1)小微型企业的融资结构随着企业发展阶段而不断变化。

图3 投入期小微型企业融资结构

从图3可知,处于投入期的小微型企业,内源资金平均占到所需资金的71.8%;民间借贷中的亲友借贷占15.6%,剩下12.6%的资金缺口则通过银行借款来弥补。这种不正规的借款方式,不仅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也不利于小微型企业的持续发展。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投入期的小微型企业大多刚刚成立,财务状况不稳定,经营风险较高,也很难快速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因而很少企业会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贷款。

经过投入期,进入成长阶段的小微型企业已初具规模,生产经营进入轨道,盈利不断增加。处于此阶段的企业,其融资结构较投入期企业有较大差别,由图4可知,内源融资特别是自有资金的比重开始下降,相比投入期下降7.6个百分点,成为64.23%;与之相反的是银行贷款的比重大幅增加,由12.60%上升到了21.39%。

图4成长期小微型企业融资结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行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小微企业的融资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的。处于投入期的小微型企业,其融资渠道中内源融资占主导地位,外源融资结构相对单一,融资渠道狭窄;成长型小微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比例开始下降,外源融资比例相对升高,其中以银行贷款为主,融资渠道相对多元。

(2)不同行业间的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方式具有相似性,融资结构具有差异性。

图5 不同行业企业融资结构比较

图5中的数据是以内源融资占总资产的比重由高到低排列得出的。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企业内源融资比例的下降,民间借贷与银行贷款的比重逐步上升,这说明随着进入行业所需要的资本门槛的提高,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比例都有所上升。以上说明,不同行业间的小微型企业,融资结构具有差异性。

总的来说,小微型企业在行业间的融资方式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都遵循着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的特点,内源融资、民间借贷及银行贷款的对小微企业总资产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9.22%、14.84%、15.95%,这说明在非正规金融在弥补小微型企业的资金缺口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2.3影响因素

从图6看出,在影响小微企业主向银行贷款因素中,利率、贷款审批程序、抵押品和担保是最主要的三个因素。

图7 影响小微型企业贷款的因素

(1)利率过重影响小微型企业向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如图,有37家企业表示利率的高低是其考虑是否向银行贷款的首要因素。有贷款经历的企业主普遍认为,银行贷款的成本较高。这些费用同利率成本共同构成了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综合起来,小微企业采取正规金融渠道的融资成本约总融资的10%—15%左右。

(2)贷款审批程序繁琐,不适合小微型企业对资金需求短而急的特点。

样本企业中,有34家企业表示贷款的审批程序是影响其向银行贷款的主要因素。

在同样本企业企业主的访谈中,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审批程序过长,花费时间较多,根本不能够满足小微型企业短而急的资金需求。以民生银行为例,整个过程至少要经过十个工作日,而对于资金需求“短而急”的小微企业,等待贷款的发放往往就意味着错过发展业务的最佳时期。

(3)缺少抵押品和担保成为阻碍小微型申请贷款的因素。

在所调查的企业中,有22家企业表示缺少抵押品和担保是影响其向银行贷款的首要因素。对于小微型企业来说,在97家企业中,只有46家企业拥有以上所述的各种抵押品,仅占比47.4%。缺少固定资产严重制约着小微型企业的融资,进而影响其规模的扩大,而较小的规模又无法满足贷款需求,于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何打破这个怪圈,是商业银行和小微型企业急需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彦、李凌.江苏省小微型企业融资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

[2]王佳宁、罗重谱.中国小型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选择与总体趋势[J]改革.2012(02)

[3]蔡翔、宋瑞敏、蒋志兵.小微型企业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J]当代财经.2005(12)

[4]陈金波.小微型企业的就业促进作用[J]商业研究.2009(10)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上一篇:“四化同步”大视野下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研究 下一篇:成本控制系统对企业生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