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冬瓜漂浮育苗技术

时间:2022-09-04 12:33:19

旱冬瓜漂浮育苗技术

摘要:从水床位置选择、苗棚和水床建造、选盘和选配基质、基质装填、播种、供水、施肥及营养液配制、苗棚管理、效益分析等方面,探讨了旱冬瓜漂浮育苗技术,指出了旱冬瓜漂浮育苗是一种节约化育苗技术,比常规旱冬瓜容器苗成本低、省工时、便于管理、节约育苗时间、缩短育苗出圃期限、提高移栽成活率,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旱冬瓜;漂浮育苗;技术

1 引言

旱冬瓜(Ainus.nepalensis.D.Dom)又名尼泊尔桤木,属桦木科桤木属落叶乔木,喜温良气候,较耐寒,喜光,幼树稍庇荫,对土壤要求不严,中性至酸性土壤均能生长,在疏松、湿润、肥沃土壤上生长良好,稍耐干旱瘠薄。生长迅速、杆形好、分枝高,天然更新能力强,在光强充足的荒地及林中空地能及时更新,在湿润山谷中常见小片分布的天然纯林,也常与云南松、思茅松、云南油杉、栎类混生[1]。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及四川南部、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部等地,在云南垂直分布于海拔1 000~2 800m,但以海拔1 500~2 400m的范围较多。

旱冬瓜木材无异味,木材淡红褐色,纹理直,散孔材,机构中等,质较软,干燥快,易加工,不变形,是较好的家具、木模及建筑用材,最宜做茶叶包箱,树皮约含单宁22%,是良好的栲胶材料[2]。此外,旱冬瓜根具有固氮菌,对山地土壤的改良有较好作用,是值得推广的荒山绿化树种,是用以营建生态、用材等多功能林的优良树种,也是云南省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的重点乡土树种之一[3]。

但由于旱冬瓜幼苗的稳苗期较长,生长慢,较难管理,如追肥不慎,就会导致大量的幼苗死亡或枯萎。到造林季节时,当年育苗当年出圃的苗木非常少,远远满足不了工程造林需要,严重影响了工程的实施和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旱冬瓜造林成活率,降低成本,培育优质、高效地旱冬瓜苗木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2 材料与方法

2.1 苗床位置选择

水床位置应选择开阔地,东、南、西三面无高大树木,建筑物或山岗,西北方向有防风障,地势平坦向阳,上午9时至下午3时受光好,低温回升快,有洁净的水源,便于管理和云苗。

2.2 苗棚和水床建造

2.2.1 苗棚规格

苗棚规格大致长12~13m,宽1.5m,高0.8~10m,每个棚的面积约20m2。每个棚用8根长32m,直径6mm的钢筋(可持续用5年或更长时间)搭成了弓形棚架,上盖长14.5m,宽约2.5m,厚0.1~0.5mm的透明塑料薄膜。然后用8根橡皮筋或压膜带固定薄膜,棚两端的钢筋拱用1m高的木桩支撑固定,在距水床两端1.5m处打一眼0.4m高的小木桩,用于固定两端薄膜,便于掀膜通风。

2.2.2 建造要求

一般情况下,标准水床为11.6m×1.38m,使苗盘放入水床后,应尽可能地盖严水面,以减少藻类生长。水床应建在水平地面,有利于进入后期锻苗时排除营养液。同时,将地面清洁干净后,用空心砖砌埂,床面整平,拍实后铺0.15mm厚的塑料薄膜,四周压牢,用于装水。

2.2.3 苗床规划

一个苗棚设一个净面积为16m2的水床,占地面积20m2左右,每个标准水床用68cm×34cm的苗盘66个(200穴/盘),可育旱冬瓜13 200株,根据所需旱冬瓜苗木数量推算苗床面积。

2.3 选盘和选配基质

2.3.1 选择苗盘

选用聚苯乙烯泡沫为苗盘,其规格为长68cm、宽34cm、厚6cm,每盘200穴。每个标准床放66个聚苯乙烯塑料泡沫格盘。

2.3.2 选配基质材料

旱冬瓜从萌发到成苗一直生长在基质中,因此,基质的选择是整个育苗技术中的关键因素,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漂浮育苗的成败,基质的作用:一是对旱冬瓜株苗和根系提供机械支撑;二是提供足够的空气提供根系呼吸;三是提供适宜的水分和营养供旱冬瓜苗生长。

旱冬瓜漂浮育苗所用的基质可以选用烤烟漂浮育苗基质,如果没有可以自己选配,用泥炭(又叫草煤、草炭),蛭石和膨化珍珠岩,比例为泥炭50%~60%,蛭石和膨化珍珠岩各占20%~25%为宜,还可以用泥炭或优质大田土,腐熟的猪粪或牛粪,细碎的隔年玉米秆配制基质。

2.4 基质装填

2.4.1 基质装填要求

基质装填情况直接影响漂浮育苗的效果,特别是装填数量和均匀程度,是促进营养供应均匀,苗木大小一致的重要条件。

(1)装料前应筛选出过大的基质材料和泥块,并且湿润基质,达到握之成团、触之即散的效果;若基质过于湿润则导致装填过实,基质过干燥往往装填不实,造成中空,使基质不能与营养液接触,而造成,种子不能萌发。

(2)基质装填时,要充分均匀,松紧程度适中。装填过于紧实,则导致根系难于扎到基质内,而在基质表面,形成螺旋根,导致幼苗晒死;其次是装填过实,苗盘入水后,吃水过深,盘面过湿,基质水分过于饱和,造成氧气供应不足,根系缺氧活力下降,最后吸不到营养造成苗木生长不良或死亡。

2.4.2 装填方法

在苗盘上方约5cm处将基质轻撒在盘面上,然后用一直木板,将基质推入穴中,如此操作2~3次然后轻墩苗盘,使基质材料紧实,装填过程中,不可用手拍压基质,装盘一般要求在室内进行,不提倡在苗圃或苗棚内装盘。

2.5 播种

2.5.1 播种时节

播种时宜早不宜迟,一般气候稳定在10℃以上可播种。在昆明地区,可立春节令前后5d播种,早出苗可增强旱冬瓜苗木的抗逆性。

2.5.2 播种方式

旱冬瓜籽种细小,室内发芽率仅40%左右,可适当多播,但不能过多,一般塑盘每穴用3~4粒种子,播种方式可采取手工点播。

2.6 供水

2.6.1 水质

水质是一些旱冬瓜漂浮育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井水、河水和池塘水所含矿物质养分明显不同,自来水和井水均可作为漂浮育苗的水源,坑塘水往往含有黑胫病和黑根病及其他病原物,不宜使用。

2.6.2 水量和加水时间

水量是影响旱冬瓜漂浮育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床充水不可过深过浅,过浅肥料浓度大,过深浪费肥料,水层厚度一般控制在10~15cm。苗床做好后,于播种前一周灌水,盖上无滴薄膜,这样有利于提高水温。

2.7 施肥及营养液配制

2.7.1 施肥种类和数量

一般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作为主要肥料,要求肥料中硝态氮占60%,氨态氮占40%,纯施硝态氮会使水的pH值升高,造成苗木生长障碍。同时肥料最好不用尿素,其消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对根系有毒害作用。苗盘入水时,每个标准水床对复合肥用量一般为1.5~2.0kg,其他肥料用量可根据复合肥用量比例推算。

2.7.2 施肥方法

肥料施入苗池前,需将肥料完全溶解与一大桶中,然后沿苗池走向,边走边将肥料溶液倒入苗池水中,稍作搅动,使营养液混匀。

2.7.3 漂浮育苗营养液配制方法

营养配制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水量适中,水层厚度一般10~15cm,二是把握好苗盘入水时主要养分浓度。一个水床营养液配制方案为营养液1 500kg,复合肥1.5kg,硫酸镁6g,硫酸亚铁3g,硫酸铜1g,硫酸锌1g,瑞素霉12g。

2.8 苗棚管理

2.8.1 温湿度管理

经过处理的旱冬瓜籽种,播种后15d前棚内应处于保温状态,使苗盘表面温度保持20~24℃,促使出苗整齐一致,20~25d幼苗可出齐,这个期间仍然以保温为主,夜间温度可降到10~16℃,白天保持24~28℃,幼苗期要特别注意掀膜通风,避免棚内温度超过30℃而引起热害及高温烧苗,当旱冬瓜幼苗长出4个真叶时,应将薄膜四周卷起至顶,加大通风量,使旱冬瓜进行适应性锻炼提高抗逆性。

2.8.2 间苗和定苗

从旱冬瓜幼苗出土后,长出4个真叶(苗高3~4cm)时,就可以开始间苗和定苗,在拔去苗穴中多余的旱冬瓜的同时,在空穴上补栽旱冬瓜苗,保证每穴一苗,间苗、定苗时注意保持苗床卫生,减少病原物传播。

2.8.3 防病和防藻

旱冬瓜漂浮育苗最常见的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枯叶病,这几种病害的防治最主要是保持苗床卫生,其次是经常通风排湿,加强光照,药剂防治可采取喷洒撒波尔多液,早霜灵、敌克松。多菌灵等,对于发病严重的苗盘要抽出防治,好转后再放入水床。旱冬瓜漂浮育苗藻类危害也很普遍,防治绿藻危害的措施有:一是采用黑色塑料薄膜铺地;二是依照苗盘数量确定苗池大小,尽可能不暴露水面;三是用硫酸铜除藻。

2.8.4 锻苗

一般旱冬瓜茎高10cm左右,把薄膜拉到拱顶部,进行晒苗锻炼,使叶片富有弹性,并将苗盘取出,将已穿穴孔的根刮掉,促进穴内苗木侧根的生长,到6月份雨水天时,及时排干苗床中的营养液,进行锻苗,锻苗程度以中午轻微萎焉,早晚能恢复为宜,这样就可使叶片富有弹性,增强苗木的耐脱水性,提高苗木的抗逆性,减少病害,提高移栽成活率。

2.9 效益分析

旱冬瓜漂浮育苗成本为0.03元/株,比旱冬瓜常规容器育苗成本为0.05元/株少0.02元/株。若天保工程造林300株/667m2,按7∶3的混交比例,需旱冬瓜苗90株/667m2,那么可降低造林成本1.8元/667m2,如果按市场价旱冬瓜容器苗0.1元计算,可降低造林成本7.2元/667m2。

旱冬瓜漂浮育苗出圃时间比较快,当年1月育苗,7月就可出圃。然而,常规容器苗则是当年育苗,到5月假植,等生长能出圃时,造林季节已过,只能到第2年7月才可出圃,这样旱冬瓜漂浮育苗的时间就比常规旱冬瓜容器苗提前1年出圃。

4 结语

旱冬瓜漂浮育苗是一种集约化育苗,它比常规旱冬瓜容器苗成本低、省工时、便于管理、节约育苗时间、缩短苗木出圃期限、提高移栽成活率。但旱冬瓜漂浮育苗技术还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因此旱冬瓜漂浮育苗育出的苗上山造林后的生长情况还有待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2] 李大伟,陈宏伟,史富强,等.云南旱冬瓜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地理分布[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 (5):25~28.

[3]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上一篇:优良绿化树种野鸦椿栽培技术 下一篇:暴马丁香苗木培育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