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锉削》实训教学难点分析与探讨

时间:2022-09-03 11:52:03

《平面锉削》实训教学难点分析与探讨

【摘 要】钳工的平面锉削是所有学习的人都非常“头痛”。原因是:尽管他们为之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努力,但是到头来,由于掌握不了其中的技巧,最终还是收效甚微,或是徒劳一场。作者本人根据教学二十多年来所接触到的实际情况,谈一下平面锉削的技巧。以供各位学者及同仁参考。

【关键词】平面的重要性;锉削姿势和动作; 锉削平面的方法

一、平面锉削的重要性

谈起钳工基本功训练,凡是每一位接受过培训的学生或工人都会记忆犹深。特别是锉平面。钳工的平面锉削是所有学习的人都非常“头疼”的事。原因是:尽管他们为之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努力,但是到头来,由于掌握不了其中的技巧,最终还是收效甚微,或是徒劳一场。

(一)难度

面对着那样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铁块。多数人刚开始锉削时总是雄心勃勃,“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豪情壮志。但经过几天,十几天,甚至几十天的辛苦努力和体验,尽管腿站的发软,全身骨头发酸。更甚者是多数人的右手心因握锉刀磨出了水泡,一摸就痛的钻心。可看着那个经过无数次的修磨也达不到精度要求的铁疙瘩,心灰了,意冷了,厌倦了。为此,很多学生开始扔下锉刀,偷懒聊天,乃至旷课。睡大觉,上网吧。溜大街不上课等已是经常之事。总之一句话:“干钳工没意思;锉平面太难,干不好,这个罪不受了。”

(二)平面度的重要性

钳工的锉配工件作业是否很好,其基础就是各工件平面的好坏。如果锉不好平面,就如同建筑工人打不好地基一样。想要盖起一座优质的楼房根本就是不可能之事。更别说是高层大厦了。钳工只有在保证能锉好平面度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把垂直度、平行度锉好,然后达到控制尺寸精度的目的。最后才能做好或完成以后的最佳锉配作业。有人可能会疑问:锉削平面有多难?不就是拿把锉刀在铁块上磨几下就可以了吗?是这样想的人,肯定不懂行。凡钳工锉削要求合格的平面精度都是在0.02毫米以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1/4或1/3)打个比方说:用一个直线度非常好的量具“刀口直尺”,然后把它放在锉好的工件面上,通过透光的方法去检查,应该看到的是:均匀而又非常微弱的一丝光线。且不允许有任何一处有透光度大的现象出现。否则就不合格。

二、锉削姿势和动作

锉削平面基本功练习是钳工第一个阶段的最重要的练习。它要求所学者在这个阶段必须要掌握住正确的锉削姿势。因为他关系到锉削力道和身体角度用力方向形成合力的运用和发挥。也是对锉削质量的好坏及对操作时的疲劳程度起有一定的影响。要正确掌握挫削姿势必须强调握锉,站立步位和姿势动作及操作用力等几方面的动作要领。而这些动作要领在《钳工生产实习》教科书上都有详细介绍。笔者只是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教学谈一下经验心得,以供同仁参考。

(一)锉刀握法(教科书内容)[2]

《1》大于250毫米板锉的握法,右手紧握锉刀柄,柄端放置在拇指根部的手掌上,大拇指放在锉刀柄的正上端,其余手指由下而上地握着锉刀柄。右手的基本握法是将拇指的根部肌肉压在锉刀头上。拇指自然伸直,无名指和中指顶住锉刀头端。其余二指弯向手心。右手端平,左手协同右手使锉刀保持平衡。[1]

作者简介:冯金玉(1957-),男,河南新乡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主要从事钳工实训教学工作,

《2》200毫米以下板锉的握法,是在250毫米板锉握法的基础上,单独把食指伸直贴在锉刀侧面。这样握的目的主要是:便于掌握锉刀的平衡。

《3》(个人经验心得):300毫米以下板锉的握法,都应该像200毫米以下板锉的握法一样。因为第一种握法虽然锉刀柄握的牢稳能用上力,但缺点是:手腕容易形成弯曲状态,感觉不太舒服,锉刀推动时不容易保持平衡。而第二种握法可以让小臂,手腕,锉刀三者形成一条直线,这样手腕感觉舒服,锉刀推动时容易保持平衡。

(二)姿势动作

姿势动作决定着锉削力道的正确合理。锉削力道:即身体用力方向的力与锉削时锉刀前进方向的力形成一致的合力。锉削时只有让身体用力的方向与锉削力的方向形成一致时。才能使锉削即稳又快的进行。(个人经验心得)

(1)锉削时的站立姿势:两手端平锉刀放在工件上面。收腹弯腰,左腿前弓,右腿蹬直(左腿膝盖力朝着锉削力方向,右脚与锉削力方向成75°夹角)。右臂自然下垂贴附在身体右侧,小臂与大臂自然弯曲成90°角。肘端不允许后翘或外翘。在锉削时小臂、手腕、锉刀要形成一条水平直线。(个人经验心得)

(2)锉削行程:身体先于锉刀一起向前右腿蹬直并稍向前倾,重心在左脚,左膝部呈弯曲状态;当锉刀锉至约3/4行程时,身体停止前进。两臂则继续将锉刀向前锉到头,同时左腿自然伸直并随着锉削时的反作用力。将身体重心后移,使身体恢复原位。并顺势将锉刀收回;当锉刀收回将近结束,身体又开始先于锉刀前倾,作第二次锉削的向前运动[1]。

在锉削时两手的用力原则:必须使锉刀保持直线水平的锉削运动。为此,锉削时右手的压力要随锉刀推动而逐渐增加,左手的压力要随锉刀的推动而逐渐减小。回程时不加压力,以减少锉齿的磨损。

(3)锉削速度:一般应低于40次/分钟,推出时稍慢,回程时稍快,动作要自然协调[1]。

笔者对以上教科书的内容,再加上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并自编了两个口诀,以供读者参考。

锉削站立姿势口诀:左腿弯弓膝朝前,右腿蹬直脚斜偏。两腿相宽五、六分(公分),站立稳当是关键。(个人经验心得)

锉削姿势口诀:初学锉削夹鸡蛋(后有介绍夹乒乓球练习),收腹弯腰放松肩。要想姿势成协调,起跑动作来示范。锉削用力靠身体,端锉手腕抵胸前。左(小)臂横平手捏锉,右(小)臂锉削走直线。(个人经验心得)

三、锉削平面方法(教科书内容)

(一)顺向锉:锉刀运动方向与工件夹持方向始终一致。在锉宽平面时为使整个加工表面能均匀地锉削。每次退回锉刀时应横向作适当的移动。顺向锉的锉纹整齐一致。比较美观,这是最基本的一种锉削方法[2]。

(二)交叉锉:锉刀运动方向与工件夹持方向约成30~40°角,且锉纹交叉。由于锉刀于工件的接触面大,锉刀容易掌握平稳,同时从锉痕上可以判断出锉削面的高低情况。便于不断地修正锉削部位。交叉锉法一般适用于作粗锉。精锉时必须顺向锉。使锉痕变直,纹路一致。

四、锉削平面时产生中凸的原因(教科书内容)

(一)锉削时双手的用力不能使锉刀保持平衡,锉刀在开始推出时,右手压力太大,锉刀后端被压下。锉刀推到前面时,左手压力太大,锉刀前端被压下。造成工件前后端被锉得多,中间锉得少,形成中凸[3]。

(二)锉削姿势不正确,造成整个面的锉削量不均匀。

(三)锉刀本身中凹,致使锉出工件中凸。

(四)锉削时锉刀左右移动不均匀。

五、强化练习锉削平面法((个人经验心得)

(一) 夹球练习法

起初练习锉削平面时,为了使端锉刀的手和小臂能一直沿水平线锉削工件,笔者发明了“夹球练习法”。 既在大臂与小臂的肘关节内侧处放一乒乓球,然后将球贴在腰侧处(右手握锉刀要将球夹在腰右侧,左手握锉刀将球夹在腰左侧)并保证在锉削时球不能掉在地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在锉削过程中大臂不出后腰,小臂和锉刀端成水平直线。保证锉削不会形成曲柄式运动。因此,这样锉出来的工件平面要比以前传统的练习法效果好很多。基本上练习2-3天就可以达到锉削姿势的正确掌握。

(二)点锉修面法

在使用大锉刀锉削2-3天后的基础上,工件的平面度基本上中凸的就很少了,大概还有0.05-0.06毫米需要修平,这离我们要求的小于0.02毫米公差精度还有一定差距。因而更需要端锉刀的手和臂更稳、更准的锉掉工件的高凸处。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因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体会和经验、自创出了一种“点锉修平面法 ”,并自编了一个口诀:“锉削平面并不难,左手压行工件间。右手端锉贴身上,点锉高凸更保险。只要动作不出错,不锉平面难上难”。

什么意思呢?第一句就是说:锉削一个平面并不难,只要有意志肯吃苦就能锉好,锉成功。第二句:左手压、行工件间。这一句压的意思是把锉刀放在工件上,用左手的大拇指来压住锉刀(主要是保证平衡),同时把左小臂也立起来,以此来增加锉削压力。“行进工件间”意思是说左手拇指的压力在锉削行进中不要超出工件的长度,这样锉刀在操作运行中就不会压跷板,易掌握平。第三句:右手端锉帖身上。意思是说:端锉的右手腕要帖附在身体的右腹部部位,不要让手腕架空,以此来增加手腕的支撑力度,使得在锉削中锉刀运行平稳,不走弧形。第四句:“点锉高凸更保险”这个“点”做更短解释,在锉削修面时。锉刀行进的越短就越不容易压跷板。为此,锉削高凸点的准确率就越大。笔者把它称之为“点锉法”。既将压,推,抬三个动作在同一瞬间完成。这里所说的压是把锉刀放在工件上手指压在上边,压平。推:即在压平以后右手推锉刀。抬:是在压稳再推的瞬间,把锉刀提起来收回,再重复做前一次的动作。最后两句“只要动作不出错,不锉平面难上难”。意思是说:只要心静,心稳的去锉削,并保证动作姿势,身体力道,锉削力道都正确,那么就不可能锉不出一个好的平面来。

六、阶段练习成就基本功完成

笔者把锉削基本功练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锉削姿势及平面锉削阶段;第二是:垂直度及平行度锉削阶段;第三是:尺寸精度练习阶段。

多年来笔者所教学生,绝大部分(70%以上)都能在锉削基本功的第一阶段掌握住平面锉削精度练习。这就为第二阶段的锉垂直平面及平行度锉削练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说实在话,第二阶段的垂直平行度锉削练习,是锉削练习中的最重要关键一环。它主要是修炼人的性格和刚强的毅力,及细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如果这个阶段能很快掌握的话,那么第三阶段的掌握尺寸精度锉削练习就会很快完成。大致总结了一下:锉削基本功练习一般需要六周时间(也就是30天)。其中平面锉削时间约占0.8/3。垂直及平行度锉削练习约占1.2/3。

总而言之,要想练好钳工锉削基本功,就必须先学会锉好平面。俗话说:“头三脚难踢”。笔者认为最难的还是这第一步。这就像幼儿学走路一样,第一步是他最关键的一步。因此所有教钳工实习的老师和学习钳工的人,一定要抓好平面锉削练习这一关。

七、教学成果

笔者教学已有三十年。所教学生也有近两千多人。他们在学校的学习都有一个共同的骄傲:那就是自己攻克了锉削这一大难关。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实训锉削产生了兴趣,对自己有了信心,为此在多次的钳工技能大赛中拥有很多参赛学生,其中大部分都能名列前茅和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 刘汉蓉,张兆平.钳工生产实习.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2

[2] 蒋增福.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 董二根.钳工知识解答.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上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作文的启蒙教学 下一篇:农村英语学习效率的几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