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考物理备考

时间:2022-09-03 11:39:38

如何做好中考物理备考

【摘 要】物理是中考必考科目,考前的总复习,是整个初中教学环节的归纳再现和升华,做好考前的备考工作,目的就是通过梳理初中两年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有序化、系统化的做好复习,所以如何做好中考物理备考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考;物理;备考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物理是中考必考科目,在升学压力很大的当下,做好备考工作,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升学考试添砖加瓦,突显的十分重要,考前的总复习,是整个初中教学环节的归纳再现和升华,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熟练化和技能化,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其他科目相比,物理具有以下特点:①知识点多、知识面广;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需要理解;③物理实验的方法及操作需要掌握;④会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等。作为一名一线物理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中考物理备考谈几点看法。

一、把握命题脉搏,做到有的放矢

中考命题以《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标准为依据,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考试题目结合具体问题,创设生活式的物理情境,重在考查同学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理解,考查同学们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特别注重与实验探究有关内容的考查,由于开放型试题逐年增加,还十分注重考察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法的解体能力。

二、以本为本,抓住考点

1.突出基础

中考物理试卷中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7∶2∶1,中考题都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是中考的重点。但是近两年中考题基本摒弃了纯粹考查记忆性知识的试题,要求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更多的是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查,而且往往是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题难度不大,但是情景性强,涉及面广。为此学生要做到复习细致,在广度上力争不留漏洞。

2.抓住重点、关注热点,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

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力、热、光、电四大板块,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其中的一些主干知识仍然是每年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在复习中将以《物理课程标准》为载体,围绕考点,突出“重点”,譬如:“力和运动”、“压强和浮力”、“电功”、 “透镜”、 “能量”、“电功率”、 “内能”等;重点实验中的“密度的测定”、“杠杆平衡条件的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以及“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的实验和部分重点演示实验等等,展开专题训练。此外特别关注环保、能源、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国内外时政大事等社会热点问题。例如磁悬浮列车、火星探测器、神舟飞船、深水探测等。

3.优化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需要我们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加强记忆,理解提升,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最好自己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去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这在整个复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我们还可以把多个知识点链接在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事件上来,从而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三、以学生为本,以课堂为练兵场,认清中考,决胜千里

中考年年考,年年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本,以课本为中心,联系近几年的中考题,采取合理的方法,制定可行的计划和各种目标。并且要处理好学生与老师,课堂与课外,平时复习与模拟考试,课本与资料,一般知识与重点知识,课本知识与学生能力之间的各种关系。

首先,处理好学生与考试之间的关系,心理上要调整好心态,在中考复习时,必要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避免因压力过大而造成过度紧张,让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增强自信,正确对待考试。

其次,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真确的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比如单项选择题的应答:主要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比较能力。应答的主要方式有两种:①直接判断法;②排除法,单项选择题一定不要缺答。填空题的应答:对概念性的问题回答要确切、简练;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包括数字的位数、单位、正负号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作图题的应答:主要考查学生作图技能和应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图题中,一类是定性的,另一类是定量的。对定量性的作图一定要准确,如力的图示法解题、透镜中焦点的确定等。实验题的应答:必须在没有实际仪器的情况下把各种实验及要求牢记在心,应答时严格按题中要求来作答。

最后,由于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我们的备考主战场依然是课堂,教师必须充分的利用和把握好课堂45分钟,适时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因材施教,另外还要摸清学生的底子和现状,把学生分类、分组,抓住学生的心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量力而行,合理利用时间,做到事半功倍。

上一篇:《电势能和电势》引发三位一体的问题化学习 下一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