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是在合理避税吗?

时间:2022-09-03 11:15:36

苹果是在合理避税吗?

经过长达3年的酝酿后,欧盟终于主动向在欧洲避税的美国技术巨头苹果发起了反击。8月30日,欧洲法院判决爱尔兰政府非法给予苹果公司税制优惠,并要求苹果偿还至少145亿美元的税款。苹果是在合理避税么?

―Jone

负责此案的欧洲竞争委员会专员Margrethe Vestager称,苹果在欧洲获取利润的实际税率从2003年的1%降到2014年的0.005%,这应该被视为爱尔兰对苹果不正当的国家补助。

然而事件发生当天,爱尔兰财政部就对该判决表示抗议,他们表示爱尔兰政府没有为包括苹果在内的任何公司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爱尔兰政府的行为很好理解,通过低税率来吸引技术公司在本国设立分公司,创造税收与就业可以说是这个国家经济的基石。这笔高达145亿美元、相当于爱尔兰2015年全国公司所得税税收两倍之多的“偷漏”税款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爱尔兰当前的财务问题。

苹果CEO库克也很快以公开信的形式作出回应,他指责欧盟的调查歪曲了事实,没有考虑到爱尔兰税制的独特之处,并且讽刺了欧盟这种不顾爱尔兰政府意愿越俎代庖的行为。

考虑到苹果90%的海外利润通过设立在爱尔兰的子公司合法避税,如果爱尔兰被迫屈服于欧盟判决,将对苹果的欧洲生意造成巨大打击。

其实,苹果所采用的“爱尔兰荷兰三明治”避税手法早已有之,包括Google在内的大量技术公司都正在通过这种方式合法避税。一直以来,不仅欧盟对技术公司的避税方式表示不满,就连部分美国官员也对此表示不满,参议院议员卡尔・莱文就曾批评这种避税手段是“不道德的”。

根据美国公共利益研究组织(PIRG)的报告,税收和预算倡议者Dan Simth分析统计了美国营收排名前100位上市公司2012年的财报后发现,包括苹果、微软、宝洁、星巴克等知名跨国公司存放在海外的利润近1.2万亿美元。

这些利润数字大多超过该公司在美国本土的营收,不过并不意味着都真正来自海外公司。它们大多是利用会计手段和各国税收差异将企业利润留存在所得税税率较低的国家,而不是留在母国,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在今年6月,欧盟宣布,就一系列打击逃税避税漏洞的规定和标准达成协议,以避免大型跨国公司转移利润及逃避缴纳高额税金。根据新规定,将利润转移至几乎没有业务活动的低税率国家的子公司的企业可能会被迫将税务重新分配至税率较高的母公司所在地。欧洲议会研究服务中心(Europ ean Parliamentary Research Serv ice)估计,公司避税行为每年给欧盟国家造成的收入损失约为500亿至700亿欧元(约合3722亿元至5210亿元人民 币)。

然而,在这一次苹果与欧盟的冲突中,美国政府坚定地站在苹果一边。美国财政部在白皮书中强烈谴责了欧盟的行为,并表示可能采取“报复措 施”。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王杰夫

微博互动专区

落吖:一财报道说“可口可乐加大投资咖啡市场”,推出即饮咖啡乔雅后,可口可乐又看上冷泡咖啡了。个人认为冷泡咖啡是很常规的东西,而且星巴克今年夏季就推出了,虽然星巴克的并不是很好喝~~然而,印象里这种东西也有保质期,本身制作并不难,但是做成瓶装饮料估计不会少了防腐剂吧。

RE:基本上免不了。

请叫我斯坦利-库布里克:一财周刊说优衣库没能拿下美国顾客,北上加拿大了。我感觉优衣库更像是一个居家服饰的店,其最核心的不是时尚、设计,而是舒适、好打理,这很日本思维,老美穿衣服很随便,但还是会感觉优衣库太保守吧,或者说太传统、毫无特色 吧。

RE:感觉你比较懂他们。

G德勒gon:@第一财经周刊纠错。锦织圭并没有得过大满贯,他的最佳战绩是2014年的美网亚军。亚洲大满贯第一人应该是李娜。

RE:谢谢指正。

读者来信

情结很重要

一财哥:

不知道是怎么的,这期杂志又给寄丢了。

难改周末阅读你的习惯,随手拿起一本旧杂志翻翻。

哇,发现居然还是伊险峰作为主编、李洋作为观察者的世界,感觉好亲切!可惜现在都人去楼空了,难免有些许伤感。

伊主编还好吧?听说是去了《好奇心日报》了,这是纸媒和新媒体争论后最直接的选择吧。我个人觉得对于阅读,捧一本你喜爱的书,手边放一杯香茗,坐在窗边,是人生一大快意之事。就好比吃苹果:洗一洗,带皮儿可以吃;削了皮儿可以吃;削了皮儿,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在精致的果盘里,用小叉子叉着也可以吃。

纸质媒体的阅读对于爱书的人,可能就是最后一种―有一种情怀在。这也是这么多年,Kindle并没有让纸媒没落的原因所在。当然,你得有好的内容在。希望一财哥能继续保持高颜值,继续让我这个死忠粉有一个愉悦的周末。新主编,请亮出你的绝活吧!

―Lesley

RE:谢谢你这份切成块用小叉吃的情怀。我们会继续的。

想来听听前辈的吐槽

你好!作为普通读者一枚,冒昧发来邮件,源于刚才吃完饭回公司翻开新一期的一财(焦躁的义乌)就直视到“北京运营中心……光华路……”几个字,心血上涌。想到离“偶像”如此之近又不能混入写字楼跪拜,便得寸进尺翻到了采编通讯录一页……此邮件您就纯当饭后甜品吧。

虽然不知道富大人是谁,但是看了多年的一财周刊,真心折服于一财个性新鲜的内容和精致的观感。作为一个对技术创投很感兴趣的理工男,真的是一财让我拓宽了视野,如今在普华永道实习的经历也让我接触到了更多商科出身或从事商业咨询领域的前辈。在我心里一财从不是一本纯粹的财经杂志,也看不到在互联网氛围中苦苦推新的传统媒体的挣扎,正是这种多元化又有深度的风格吸引了我。

想到近来找工作的紧张状态,或许听听前辈的吐槽会有所帮助(就是这么喜欢被虐被影响)。之前大学在校园担任记者站站长,还曾有志于从事传媒行业。后来读研继续学习了工程专业,但期间又在《环球科学》杂志兼职了一年多,感觉传媒圈的前辈都见识颇丰,对很多行业都有深入的探索,这方面有点像咨询的乙方。

如果有时间,很想听听您对不同领域跨界和年轻职场人转行的看法,没准我能借此在作死和自虐的路上多一些坚定的情怀。如果有机会我会去当面跪拜的(虽然不知道您是上海还是北京)~!Good Day~愿贵刊的咖啡豆不要和普华一样酸爽……

―小檀

RE:我们的咖啡豆好像没了,饼干还有点。但我本人出现在办公室然后又凑巧被碰到的几率不高。谈不上前辈,我的职场经验也so so,但如果想多尝试行业,转行没问题,趁年轻气盛,做做跳跃运动,事情能坏到哪去呢?

一点不同意见

你好,崔鹏那篇写喝星巴克的文章《不喝咖啡的人为什么没有法拉利》有误导读者的嫌疑吧。

人家写喝星巴克的文章是说明现金流的概念,意思是消费一杯星巴克看似不多钱,但每天消费积累起来其实很可观。买一部苹果手机,看似比较多,但平摊下来其实并不贵。但崔鹏的文章完全扯到别的问题上了,现金流说的是要削减那些每天都要消费的数额不大的物品,就可以大大改善经济状况,为什么老板不愿意给员工加工资,就算增加的数量不多,但每月都增加其实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深深的孤独

RE:是这样,我的意思是人是相对理性的而不是绝对理性的。一个人改掉他喝拿铁的习惯可能降低他的幸福感,从而降低他挣钱买法拉利可能性;另外,这个人放弃喝拿铁,那段原本用来喝拿铁的时间很可能干另一件性价比低的事,这是他没有攒钱买法拉利的另一个原因。(崔鹏)

一个小问题

你们好,我看了2016年第34期关于盖茨是怎么理财的一文,富豪的八卦总是看得津津有味,直到结尾处那句股权保留,财富翻倍,瞬间被这句神转折带入一种网络段子的感觉。欣喜这种玩味的态度,不过冷静下来,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如果盖茨把股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微软的股价会和现在这样分散状态有何不同?真的也会翻倍么?

―郭步青

RE:早些年达成过协议,每年要卖出一些微软股票。另外如果股票留那么多在手,遗产税也得考虑。

读后感

一财报道宜家的电商终于正式上线了,宜家中国网上商城在9月1日姗姗来迟,但该电商目前仅支持上海地区。和线下商场相比,宜家电商的价格并没有优惠,也没有食品销售,同时也没有包邮。我的观点是不辐射全国等于没开。

―meng萌的铺盖卷儿

RE:基本同意你的观点。不过可以给人家一点时间。

本周我推荐

千年饭局

网友骨董时光的一张照片,看起来像国产电视剧片段,实际展示的是辽代张文藻墓的发掘现场。当墓室被打开时,这桌的好酒好菜都在,人却早已不在,如同凝固的历史,定格在近一千年前。千年的饭局,恍如昨天。

上榜理由: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

推荐人:ape

上一篇:你不一定真懂颠覆性创新 下一篇:曾国祥:Stranger Things看得最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