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途径

时间:2022-09-03 11:00:5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途径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不断出现全新的需求,所以相关人员对高校思想政教育工作中的载体进行创新研究十分重要。我们要在继承发扬传统载体优点的基础上,积极扩展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其进行创新探讨。因此,本文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在高校以及社会中的重要性,探讨加强其载体创新的具体途径,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具体途径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施教方和受教方之间的重要纽带,是高校市政政治教育进行广泛传播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发生着变化,所以对其载体进行创新途径探讨十分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自身的时代性、承载性、导向性等特点,我们在探讨其载体创新途径中应该注重结合高校和社会实际情况,寻求全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创新途径探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和开展。

一、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重要性

1.顺应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满足其当前的实际需求,以往单调的课堂教学载体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和开展。现代化电子通信设备在高校中的广泛应用使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愈发重要。加上庞大的互联网资源完全展现在学生和教师面前,这些资源中有优秀也有比较低俗的信息,教师或是学生自己不经过严格的信息筛选,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导致不良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顺应信息化时展需求的同时要注重信息化时代的两面性影响。2.顺应当前科技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步入全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特色事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人们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充实的同时越加注重对自身精神文明的追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面临着全面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断进行载体上的创新才能顺应科技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在不脱离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高校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积极创设,以促进师生之间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和交流,尤其对提升学生积极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促进作用。3.顺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需求。飞速发展的社会促进了高校教育教学的体制改革,在高校开展的管理制度和创新教育为主的改革探索之中不断有新鲜事物和新鲜元素出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载体难以完全顺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需求。这些新鲜事物和元素的出现要求我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创新改革,不断开发新载体。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法要求其在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方式进行改变,对其载体进行创新十分有必要,能有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其日常管理、学业课程、文化氛围等方面的作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性。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途径的具体探讨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载体的创新建设。高校日常管理作为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载体,贯穿于高校学生整体的大学生活之中,包括高校学生的生活管理、日常活动管理、教学管理以及思想行为管理等方面的载体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意义。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这些日常管理工作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我们在进行高校日常管理载体优化工作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高校以及学生与社会之间处于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充分激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热情,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载体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在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校管理的职责,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统一;一方面转变传统单一化的管理模式为现代化以服务为主要目的的管理模式,多重视对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关怀,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身日常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反省之中,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将日常管理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发挥到最大化。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业课程载体的创新建设。学生进入高校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业课程载体对实现高校学生这一目的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通过学业课程载体对高校学生的传道解惑功能,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业课程载体的创新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充分说明:首先,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充分发掘专业知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资源属性,形成系统、完整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的学科课程体系。其次,适当增加适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外活动,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选修课程、辩论会、演讲赛等形式的活动丰富高校学生课余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让高校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自我思想政治教育觉悟的提升。最后,在教学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主动进行自我价值的提高。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氛围载体的创新建设。良好文化氛围载体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通过对校园文化中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开发和利用,学校实现文化氛围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融合,达到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双重作用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氛围载体的作用。高校通过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让学生在隐性的文化教育载体中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顺应时展和高校精神文明的实际需求,重新定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不断提升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创新追求。进行文化氛围载体创新建设时,学校需要坚持以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增强图书馆、展览馆等高校现有文化资源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对高校文化和高校精神产生更为直观的印象,实现对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4.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建设。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使高校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促进作用。通过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适当学会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高校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起到了直接的组织作用。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建设应该符合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在高校原有的实践活动经验基础上,对当前或是未来的实践活动进行创新改革,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实践活动中。学校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组织安排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与科研调查、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者、参观红色文化圣地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自我提升。5.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媒介载体的创新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步发展,我们在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意应用最能体现当下高校特点的传播媒介,以此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及时性的明显特征。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提供了最新最全面的条件。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强大的互联网平台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完善相关的网络使用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互联网。其次,建设具有针对性的网络教育平台,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中,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增加。最后,学校可以通过网络的隐秘性,在校园范围内搭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社区,让学生和教师相互之间都能及时了解认识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保证教师能够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的引导,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时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小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工作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顺利开展其他教学活动的坚实保障。我们以高校全面发展大局为出发点,顺应时展需求,以便高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融洽的关系,更好地实现高校作用于学生、社会的有利价值。

参考文献:

[1]封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

[2]张俊洁.刍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应用[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

[3]张婷雅.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J].法制博览,2015

作者:钟奇敏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上一篇:学术期刊对同行专家审稿的表达方式 下一篇: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