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KAS模式实践教学

时间:2022-09-03 09:52:04

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KAS模式实践教学

摘 要:在我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后,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成为企业的香饽饽,而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距离。针对这一问题,借鉴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根据外贸行业工作岗位的特征对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进行整合模块化,特别突出实践性教学。

关键词:KAS模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227-0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推动高校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并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性指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应该体现在以应用为目的,重视技能动手操作能力,理论只要能够支撑技能运用即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关键是培养知晓“做什么”“怎么做”的应用型人才。

可我们从以往各届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得知,我们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毕业生通过与企业直接打交道得到了企业对外贸人才的硬件和软件要求,从中我们总结得出:企业对于外贸专业学生要求英语运用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强、熟悉工厂管理流程还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修养(包括待人接物、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我们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人才竞争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理论知识比不上本科生扎实,操作技能不不上技校生。今年出现的“技工荒”说明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应用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但是,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教学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课堂的板书教学,对理论的要求很高,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得毕业生在实际工作和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的应用却不能得心应手,对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很陌生。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语方面。国际贸易专业不仅要求学生看的懂,还要说得出。但现实状况往往是学生可以看懂一般的国际贸易方面的资料,但要他们用英语表达国际贸易专业方面的问题就不是那么的流畅,或者接听国外客户的电话(有时是面对面的交流)就比较吃力。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还忽视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学生专业资格证(上岗证)考证引导和组织,如外贸业务员证、单证员资格证、跟单员资格证、报关员资格证实、国际货运员资格证书、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师执业资格证书等在,这些岗位资格证书更能体现国际贸易类专业特色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们的教学重新进行定位,我们应该从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着手,重点放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外贸函电运用能力、价格核算能力、合同操作能力、信用证操作能力、结汇单据制作能力等。

我们要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让学生把专业技能内功练扎实,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KAS模式即知识、能力、技能教育,其中K是基础,A是核心,S是落脚点。依据此理念,我们可以将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分解为K(knowledge,我们将之扩展为知识与素养)、A(ability,指一般能力)和S(skill,指职业技能)。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阶段,就能很好的解决人才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和矛盾,我建议将三年的课程进行整合模块化,可以分为三大模块,即第一模块为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给学生讲授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业务操作流程;第二模块为课外教学活动,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进行各种技能比赛;第三模块为校外教学活动,主要以学生的实习活动为主。这三个模块中第一模块是基石,第二模块是分阶段检测第一阶段的成绩,从而为第三模块的实施做好准备。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三个模块的联动,不能让其孤立起来,要统筹安排,才能使之达到效果最大化。

(1)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对KAS三要素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对知识和素养(K)只需要达到理解或了解的状态,这一阶段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做准备的;对一般能力(A)是要求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对于职业技能(S)要做到有的放矢,围绕职业资格证的考试进行专题性的训练学生。

(2)国际贸易专业主干课程应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为目标,综合职业技能是由基本素质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交际能力、口才能力、应变能力及处理法律纠纷能力的合成能力。合成能力是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知识大赛以及围绕考证工作所长期积累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够重视技能的培养,我们要将考证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要坚持贯彻双证书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曹屯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N].宁波城市学院学报,2006,(1).

[2]祝卫等:国际贸易操作能力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上一篇:图书馆事业发展探讨 下一篇:论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