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开展太极拳运动项目教学的意义与途径

时间:2022-09-03 09:11:23

中职学校开展太极拳运动项目教学的意义与途径

【摘 要】分析中职学校开展太极拳运动项目教学的意义,提出中职学校开展太极拳运动项目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

【关键词】中职学校 太极拳运动项目教学 意义 途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174-02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发展历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优秀拳种,其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应时而生,顺时而变”的拳理蕴涵着道家、儒家等哲学思想,更是将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人生哲学联系在一起。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其技术特点明显,运动形式独特,适应人群范围广泛,针对性相对较弱。在全民健身运动日益普及、体育日趋社会化及“健康至上”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以及体育教学内容要向高质轻负方面转变的今天,太极拳丰富的内涵及其巨大的现代社会价值也正逐步为人们所认识。

在中职学校开展太极拳项目教学,不仅对学生的德育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运动观念的形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中职学校开展太极拳运动项目教学的意义和途径进行探讨,以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有所裨益。

一、中职学校开展太极拳运动项目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

德育教育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导向和动力保证。据史料记载,太极拳源于宋代的张三丰,其创办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太极拳特别讲究“武德”,提倡习武以修养身心;主张顺应自然,尊崇自然与生命,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强调“天人合一”的运动理念,即:心静身正,以意运动,顺逆缠丝,螺旋运动,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相连不断,滔滔不绝,运柔成刚。中职学校的学生思想活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继承者,在中职学校开展太极拳运动项目教学有利于将太极拳的传统优秀哲学思想传承和发扬下去。而太极拳本身所蕴涵的“舍己为人”、“随屈就伸,中正不偏,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人生哲理也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今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促进学生的精神境界的提高和道德修养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生的学习负荷也越来越重。研究表明,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均衡性、灵活性和思维能力,能保证学习所必需的充沛精力,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处于最佳结合而相得益彰与和谐发展。太极拳运动要求心静用意,气血引导,内外合一,这种运动方式对人的神经、呼吸、心血循环和骨骼肌肉有着全面的影响。它能全面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具备极高的保健价值。现代一些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太极拳对于人的大脑右半球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它能醒脑清神,调节情绪,诱发人的积极思维和情感,强化自我观念和自尊。集体锻炼太极拳还可以协调人际关系,特别适合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的修炼。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太极拳教学,既能使学生达到锻炼的目的,又能增强学生的体质。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中职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求要有健康的心理。太极拳运动所强调的“身心合修”,注重人的精神和体魄平衡发展的修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促进的作用。而练习者在练习拳术时必须达到“心静体松”、排除心中杂念的境界,长期练习,可以缓解紧张的精神压力,从而情绪稳定,进而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并从中得到人格的升华,有利于塑造精力充沛、热爱生活和积极进步的新人。可见,通过太极拳的学习,不仅能调节学生自身的心理机能,还能陶冶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有助于推动学生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形成

太极拳不仅具有超强的健身性,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随机性,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的人运动,运动者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随地锻炼健身。但太极拳又绝不是单纯的形体运动,这项运动虽然是以锻炼人的整体为目标,但它注重人的形体修炼,讲究精、气、神,要求练习者形神兼备、内外结合、身心俱修。因此,长期练习太极拳能够深刻体悟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从而对人的性格、修养、处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职学校开展太极拳运动项目教学的途径

(一)加强学生对太极拳的本体建设及其认知

随着年岁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及多年学校体育教育的熏陶,中职学校的学生对于体育的身心体验具有多样性、社会性和持续性,其体育态度的趋向是积极的。有调查显示,有82%的学生认为太极拳运动本身是我国的一种文化符号;73%的学生在练习太极拳时有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70%的学生希望能学到太极拳的精髓;81%的学生喜欢太极拳的拳术表演,尤其是大型的太极拳表演。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大型太极拳表演让学生对太极拳有更深的认识。因此,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强化学生对太极拳教学的理性认识和民族情感体验,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在视觉和本体感觉的基础上理解太极拳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不仅有健身价值和观赏性价值,同时太极拳所蕴涵的道家、儒家等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从而让学生产生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进而在校园中形成健康和谐持久的体育态度与体育运动行为,自觉将太极拳这项合乎人体生理规律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传承下去。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太极拳的主观能动性

1.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年轻、精力旺盛,富有激情,容易接受新事物。因此,在太极拳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在套路训练的同时要兼顾太极拳本身所包含的技击内容。例如,通过加强太极推手的训练教学,使学生更清晰地体验太极拳劲的特点和劲力的变化,并通过推手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掌握技击格斗基本规律的同时,产生进一步探究太极拳奥秘的兴趣和动力。

2.多种教学手段并举,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由于太极拳动作复杂繁多、运行路线多变、拳理深奥。因此,如果教师的教法单一,会让年轻的中职学生认为太极拳单调乏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采取如影视教学、多媒体教学、模仿训练、分组对抗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太极拳,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掌握技术动作要领,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情感,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自主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太极拳的队伍,为步入社会后的健身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中职学校的学习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趋于成熟和完善的时期。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除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进步的思想意识之外,还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太极拳既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又可以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因此,应促进太极拳运动项目在学生中的推广与普及,推动太极拳运动的科学化、大众化传播,让更多的学生自愿加入到这项运动中来,让“终身体育”运动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陈华文.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2]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罗时铭.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对外传播构想[J].体育文化导刊,2008(11)

[4]王宗岳等.太极拳谱[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5]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Z].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 华(1964- ),广西钦州人,广西工商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中高职体育教育教学。

(责编 何田田)

上一篇:基于PHP安全漏洞的Web攻击防范研究 下一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