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历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初探

时间:2022-09-03 07:19:17

改变历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初探

摘 要:如今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遇到一些疑惑,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授之以渔”的教学观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求索、自觉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分类、总结、应用。

关键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成才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何也?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之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鱼”指的是知识,“渔”则为获取知识的方法。“授之以渔”的教学观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求索、自觉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分类、总结、应用。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在理论上升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如今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时遇到了一些疑惑,比如教材形式的显著变化与历史知识体系的矛盾冲突;历史知识庞杂,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构筑知识体系,养成学科素质就成为我们研究的主题。

一、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来思考、解决问题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而使经济基础得到巩固或削弱。对于枯燥的原理学生如何才能理解呢?教师不妨给学生举个浅显易懂的例子,这个例子最好能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更易明白。比如:一个学生有10元钱,这10元钱只够他吃一顿午饭,那么他就没有多余的钱来做别的事情。另外一个学生条件较好,有100元,他花10元吃饭,还余90元,他就可以买一些学习类报刊书籍放到教室供同学学习,以赢得同学对他的好感,说不定在竞选班干等事情上同学们就会支持他。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让学生明白一个原理。当然,这个原理还应该进一步细化,比如: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部分组成的,生产关系则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部分内容。它们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2)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阶级属性决定事件本质。任何一个阶级所做的任何决定、采取的任何措施,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与统治。③其他。比如:现象和本质、偶然性与必然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

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如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结束后就应该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本单元的知识脉络。①春秋战国――创立与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②西汉――创造与独尊(代表人物:董仲舒、汉武帝);③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受佛、道影响,地位受挑战);④宋明――转型与成熟(代表:程朱理学、陆王心学);⑤明清之际――批判继承(代表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脉络也就是主干知识,理清之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脉络进行记忆、背诵。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更方便学生记忆。

三、注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

人教版必修内容分为三本书: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文化史。其内容是按照专题史的方式呈现的,这就给教学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由于单元之间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学生很难构建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古今中外历史的横向与纵向联系。纵向联系如讲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包括: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这就可以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与学生一起总结、罗列主干知识。横向联系如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涉及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同时应将中国历史的发展置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中讲解,如在讲解必修二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就讲到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之所以发生变动,其主要原因就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四、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学生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考到一个理想的分数,但往往会有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学生书读得很认真,默写也很好,但考试拿不到好的分数。这就是解题能力欠缺的表现。如何能解好题,拿到好分数呢?目前不管是水平类考试还是高考题型,一般都是客观题(也就是选择题)加主观题(就是材料题)。对于客观题,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在审题的过程中将时间、关键词、问题圈出来,找准范围、目标再答题,答题时运用上述讲的几个原理来答。主观题则要求学生先读题目,根据题目看材料,将材料分层剖析,运用历史语言回答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规范书写。解题能力主要是练出来的,要通过一定量的有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2).

[2]王长虹.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8(10).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上一篇:让物理探究展示独特魅力 下一篇:情境教学法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中的践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