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快乐的“小主人”

时间:2022-09-03 07:08:40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中快乐的“小主人”

摘 要: 《机械制图》实质上是根据投影理论研究“体”向 “面” 和“面”向“体”转化的一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为后续专业奠定基础。结合制图课的特点,作者的授课思路可以总结为十个字,即:“把脉”、“激趣”、“自主”、“拓新”、“合作”。

关键词: 机械制图教学 兴趣培养 情境创设 自主创新 合作探究

《机械制图》是跨机械大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技术基础课程。它实质上是根据投影理论研究“体”向“面”和“面”向“体”转化的一门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合理、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就需要教师在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结合制图课的特点,我的授课思路可以总结为十个字,就是:“把脉”、“激趣”、“自主”、“拓新”、“合作”。

一、“把脉”——仔细摸清所教学生的“底子”,划分不同类型,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教育方法。

《机械制图》是一门既重理论,又重实践,主要研究阅读、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基础课。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学习正投影的基本理论,掌握制图规范标准,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对空间想象的能力、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一句话,这门课程对学生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在职业高中,学生的优点是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所以让他们动起来,活跃起来,效果会好一些。

二、“激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学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图,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只有把学生的情感、动机,巧妙地牵引出来,才能使课堂教学顺利展开,使他们主动地投身到学习活动中。这就是教育性发展理论强调的“自主性”的第一步。

如在讲制图的基本规定时,先给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让学生照着画,学生几乎都可以用绘图工具把图画出来,接着给学生讲机械制图中的规定和标准,如图线、尺寸标注等,让学生回顾自己在画图的过程中是否按标准做了,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制图的规范,学生很容易接受。从最简单的知识点人手,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即使是学生把题做错了,也要在肯定、鼓励的基础上指出不足,绝不可肆意批评和指责。

三、“自主”——开展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主体学习的权利。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不仅是用智慧,而且是用整个心灵来感知周围世界的。”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实践,学生的主动实践更可贵。以学生为主体的画图的活动,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和谐配合中,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活动,培养主题画图的能力。这是教育性发展理论强调的“自主性”的第二步。

如在讲直线的投影时,我首先将铅垂线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融入到实际中,使学生理解得非常清楚,之后我总结出铅垂线的概念和投影特性。在讲到正垂线和侧垂线时,我把它们的概念和投影特性都教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概括。“想一想,谁想好可以告诉我”。对于这种形式,学生是很乐于参与的,人人都想在大家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四、“拓新”——在培养学生“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大力培养学生展开想象的创新思维。

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具备了空间想象力,学习起来就会觉得轻松自如。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制图课的首要任务和有效方法,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并不是独立的,而是要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

在讲组合体视图的时候,需要画图和读图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建立过程是这样的,由三视图找对应轴测图(或轴测图找对应三视图)—由简单轴测图画三视图—由三视图切制泥型想形体—由三视图画轴测图—补缺线、补缺视图—到绘制与识读复杂组合体三视图。从借助具体实物的观察帮助想象,到抛开实物抽象思维,从图与物、平面与立体反复的互逆转化完成空间想象力的飞跃。

五、“合作”——积极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发展性教育重视学生评价,但有别于其他理论的是:提倡“自我”评价,尊重学生自我发展过程中的成果,让学生开展评价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以往的学习评价是老师的事,学生很少参与,缺乏评价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和同伴的表现有自觉、能动的反应,尽管程度不同、范围有限。这些反应往往稍纵即逝,如果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则这种反应能被加强和发展。通过这种交流讨论,学生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必将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以前在讲轴套类零件时,难度很大,原因是其是综合性的知识点,学生不容易抓住重点,它的难度超过了组合体。往往讲完之后,学生不知道这节课主要学了什么。于是我重新设计了这节课,事先在零件图的知识点、相应的在幻灯上布置了问题。我以“这一节我没有读懂”寻求学生帮助。果然,在帮老师的动机下,学生开始探究。自己读零件图、自己想、小组交流讨论。当一个小组回答问题时,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直到正确的答案产生,当学生将所有的问题解答之后,我感谢了他们的帮助,他们享受到了极大的成功和喜悦。在这堂课上,学生处在交流互动,课堂氛围被激活,学生也在合作中得到了快乐。

在《机械制图》实际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情感体验、想象创新、合作探究等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也再一次深深体会到,教师如果诚心实意地把学生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看做是自身发展的体现,以此创造性地采用各种教育教学措施和方法,让学生快乐地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化被动为主动,那么,课堂就会产生更大的生命活力。

上一篇: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美术教学策略运用 下一篇:创建良好班风的重要性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