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模态文化教学视域下的师生互动及其评价体系

时间:2022-09-03 06:03:16

论多模态文化教学视域下的师生互动及其评价体系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媒介手段被引入英语教学,传统教学模式正在逐渐淘汰,教学多元化趣味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多模态理论的兴起印证新媒介环境下有利于开展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活动,由此带来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多模态 文化教学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31-02

多模态理论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西方国家,学者将语言在内的多种符号认为是传达信息的源泉,除了语言符号外的非语言符号主要有图画,声音,舞蹈等等;多模态就是多种媒介,多种符号。1996年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提出了多模态化教学概念,倡导以建构主义为教学理念,社会符号学为理论基础,注重利用各种符号资源来习得语言和文化。Halliday(1978)认为文化是由许多符号系统构成的意义模式,如建筑、美术、舞蹈、音乐等都是符号系统。[1]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文字表意模式逐渐与视觉、听觉、手势等其他表意方式相结合,而日益增强的文化多元化趋势和各种语言变体(尤其是英语变体)的出现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地方多样性和全球互联性环境中开展教学,使之更符合学生现在和未来的需要。[2](朱永生2008:10)。

多模态教学侧重于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融合声光电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于一身,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感官的多模态认知。[3](胡壮麟2006:6)多模态文化教学模式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使“教学”过程转变成“设计”过程,并在这些“设计”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除了教师方面的努力外,要使这些模式真正发挥作用,学生也要树立多元识读意识,在学习中实现学习模式和学习内容的转变。

比如从考试性学习转入“任务+合作性”学习,由纯基本语言技能性学习转入高级以“设计”为中心的学习,最后加强专业文献的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的培养,使英语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这样使英语学习目标性更强、成效更明显。

新媒介多模态教学环境下跨文化信息素养建构途径图示如下:

多模态理论的运用使得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师生互动环节,而这种互动不再局限于,学生提问,老师答疑,这样一种单一又比较沉闷的互动;教师互动由不平等变为平等互动,这种教学是一种民主教学,教师学生的角色不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从学生身上学习到很多知识,教师亦是学生。由此可见,多模态文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英语教学转变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习者在多模态社会情景中分析、解释和归纳通过不同媒介获取信息的思辨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多元文化交流意识;有利于专业英语教学不断丰富拓展教学手段,使教学手段也趋多元化多模态,即创造性地利用以教材为主的书面语篇以外的多模态教学手段如计算机、网络、CD、DVD、IPod、PPT、AUTHORWARE 等,实现电化教学、网络化教学;有利于新媒介时代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调整,明确教师的积极干预和循序渐进的指导,整合多种模态多种媒介的配合使用,辅导学习者利用各种符号资源建构知识,增强其对各种模态语篇的批判能力;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习者的主体性,并构建其自我身份、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新媒介多模态教育环境下需要我们解决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多元识读能力,构建师生主体间的交互活动,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二是网络平台下学生的多元识读形成性评估体系如何构建,以了解怎样完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1)教学模式交互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呈现多向性,教师应该如何置身于自然形成的学习群体中?交互性把众多的学习主体自然地联结成一个群体,教师在其中不仅仅担当教的角色,还可以在这个学习群体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在英语教学中建构师生双向交互式动态教学模式,符合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值得我们去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互惠,师生互动相益。

(2)评价体系多元化:多元识读教学模式中,“形成性”评价是主要的评估方式。学生对图像、音频及视频材料的识读能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和互动能力以及与同学间的协作能力等多模态意义表达能力都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如何建立起更为科学和全面的考核学生多元识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形

成性”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成为今后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新媒介多模态环境下,灵活的又具有趣味的学习自然会给学生们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这种新的学习新的教学就会带来新的师生互动,这样一来师生双向评价标准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前评价一个教师是否合格主要是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直接进行对比,而忽略了教学的中间过程更谈不上这些互动环节,从而有很多教师在这样一种评价体系中失去了教学的积极性,因为他的投入并没有没认可。这种评价体系是极其危险的,教师在这种只看结果忽略过程的作法无疑成了助长教师偷懒积极性下降的导火索。[4](葛俊丽2010:5)而老师在这种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评价也仅仅局限于成绩好坏,这样的评价标准并不满足全面发展和促进个性发展的要求。这种师生评价体是无法满足于这种新的教学环境,因为多模态的运用,对教师的评价应该转变,学生应该把新的师生互动纳入其中,与老师建立良性的友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同样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对待教学,要鼓励个性和特长发展,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总而言之,多模态理论的运用带来了教学方式改变,从而带来了师生评价体系的改变,两者之间是间接的因果关系。多模态跨文化教学提倡传统教学结合新媒体优势,使得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引导,采用多种符号工具等手段协同教学,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增强他们的跨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Arnold,1978:108-126.

[2]The New London Group. 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 [C] //Cope B, Kalantzis M. Multiliteracies. London: Routledge, 2000.

[3]胡壮麟.意义的多模态构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6):3-12.

[4]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1-10.

[5]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4):10-14.

[6]韦琴红.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2):28-32.

[7]葛俊丽,罗晓燕.新媒介时代外语教学新视角[J].外语界,2010(5):13-19.

作者简介:秦贻(1976-),女,博士,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跨文化传播,语言教学。

上一篇: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策略 下一篇:赣浙闽边界廿八都官话的语音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