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学生语文学习成就感

时间:2022-09-03 04:15:41

如何增强学生语文学习成就感

中学生不愿花时间学习语文,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原因很多,有一点我认为是被忽视了的,那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学生感觉学习语文没有收获,花时间不见效果。多学几篇课文与少学几篇课文,一篇课文多读几遍与少读几遍,他们觉得没什么区别。而其他学科,学生则不敢缺课,缺一段时间的课若要补上会很吃力,唯独语文,就是一两个月不上课也不担心跟不上。下功夫也不见成绩提高,少花点时间成绩也不见得就下降。特别到了高中,目标就是高考分数,哪些学科能立竿见影提高成绩,时间就花在哪些学科上。这么实际和功利的学习,让很多语文老师摇头叹气。但摇头叹气之后,我们必须有应对之策,增强学生语文学习成就感。

一、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成就目标

学生学习语文没有成就感,与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成就目标定位有关。学校和老师仅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导致学生仅以分数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成就。而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不能仅用分数来衡量,也不能仅看眼前的知识增加与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说:“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发展奠定基础。”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实践,本人认为中学生语文学习成就应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评价:

1.语文积累的丰富。语文积累包括字词句篇、语文知识、文学和文化常识、学习方法、生活和情感的积累等。

2.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能力主要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要特别指出的是语文能力提高是个综合效应,离不开以下几种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这几种能力与语文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3.人文素养的提升。通过语文学习吸收优秀文化,提高文学和文化素养,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和情感体验,完善人格,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生境界。

4.考试成绩的提高。考试成绩包括平时测练、模块考试、中考、高考成绩。

学生如何评价学习成就,学校和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语文老师应让学生明白:“语文对人的影响是深广的,有时是隐性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短时期不容易看出来。”提高语文成绩也不能指望立竿见影,要持之以恒,日久自然见功。语文积累丰富了,语文能力发展了,人文素养提升了,提高语文成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多层面、多途径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成就感

1.变语文学习目标的空泛无序为具体有序。

中学生学习语文往往不知学什么,这与语文教学目标的混沌模糊、虚泛无序有很大关系。语文教师要花大力气研究如何让语文学习目标明确而清晰的问题。在积累方面,我们可以分门别类地从范围和数量上列出具体要求,明确规定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然后将这些任务合理有序地分配到每个学年。如识字,课标要求:到六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到九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也就是说初中三年识字数量要增加500个,其中会写的也要增加500个。将这个数分解到三个年级,目标就具体了。高中三年还要增加多少,课标没有要求,老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定下一个数来。成语也可如此,初中和高中分别要掌握多少,定下一个具体目标,然后逐年完成。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我们要熟悉古代和现代哪些作家以及他们哪些作品,要背熟多少文章、语段、句子,也可定下数量来。这样的话,学生~年一年地坚持,语文积累就丰富了。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方面,我们也可以依据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教材体系,设计出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层级推进目标序列。依照这个序列施教,可以避免或减少盲目和随意,让学生学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连;学一天进一步,步步扎实。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进步和提高。

叶圣陶先生早就讲过,凡是一种能力或者习惯,不靠学习者自己运用心力去实践,去尝试,是无论怎样也难以养威的。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分析课文,学习欣赏文学作品,可是学到高三,他们还很难独立分析文章,不能独立欣赏文学作品。我想主要原因不在学生,而在老师,在于我们的教学方法。看看我们的语文课堂,到目前,基本还是老师唱主角,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学习。没有独立阅读,没有自我品味、感悟、体验的过程,没有情感投入,没有审美的愉悦、发现的快乐,没有深入思考后的彻悟。思维被闲置起来,终究是不会发现问题,不会分析问题。即使记下老师的分析结论,也不过是一堆无用的概念化的文字,既不能转化为知识,也不能生成能力。学生感觉不到进步,产生不了成就感。如果我们的教学能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真实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学习语文时有拍案叫绝、击节赞叹的感动,有“妙处难与君说”的“悠然心会”,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沉醉,那么,陶冶性情、滋润心灵、提升审美情趣的目标就能实现好。在这样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感受到思维发展了、情感丰富了、习惯养成了、能力提高了。

3.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语文学习成就。

正确评价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对于自我认识能力还不是很强的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往往因受到赞扬和肯定而热情高涨,信心十足;也会因贬抑和否定而心灰意冷。因此,老师要尽量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学习成就,收获更多的赞扬和肯定。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上一篇:“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与性别、年龄 下一篇:用《课标》精神培养学生语文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