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留守儿童本人的教育和引导

时间:2022-09-03 04:07:17

对留守儿童本人的教育和引导

本文为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的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批准号:GGZ12013051 ;课题负责人:杨森。

课题主研者:邹仕丹 邹仕修 姜文峰 张再刚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更需要我们呵护的花朵。从我们课题研究前期的调查来看,我们能感受到社会从来不缺少爱心,我们相信,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绽放笑容。本课题研究的宗旨就是希望唤起更

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能够更专业、有效地去帮助留守儿童。本文结合课题研究,重点谈谈如何对留守儿童本人进行

教育和引导。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本人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勇气,以更加积极、更加乐观的态度面

对人生。因此,尤其要激励自信。因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缺位,留守儿童往往自信心不足,因为他们感到被抛弃。怎样帮助这些孩子恢复良好的自信呢? 尼· 德· 列维托夫指出:“暗示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改进的可能性,并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个学生现有的优良品质和各种表现上。”教师要运用激励功能,激发他们的信念,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要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特长、优势、闪光点,表扬他们,激励他们。安排他们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担当主持人,在运动会上为班争光,担任学习委员、课代表,使其有“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感觉。

8.2.7 用关爱、关注、关心打开一天蓝天学校首先要建立完善留守学生专项档案。档案内容要有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别、所在年级、户主姓名、家庭住址、家庭情况、思想道德状况、学习状况、行为习惯、生活状况、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状况、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与电话,以及当前监护人联系办法等,实行每月一次动态管理。再就是结对帮扶。校领导、老师与2—3 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加强辅导,实行跟踪教育,要求每月到结对子“留守学生”家中了解情况,注意宣传用电安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并做好每次的入户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乡领导汇报;三是建立家校制度。每月对每位“留守学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至少联系一次(包括电话、书面),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四是建立奖励制度。及时表彰奖励表现好、进步快的“留守学生”,树立榜样并鼓励他们不断追求上进;五是建立“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制度。要求外出打工的父母保持与学生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及时与学校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到半个月能电话交流一次。同时,学校开通家长热线确保儿童有特殊情况时在第一时间和家长取得联系,另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对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心理健康加强帮助和指导。

第一,献出关爱,从情感基础点上促发学校召开留守学生交流会、座谈会,成立“留守学生之

家’夕,在“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之间广泛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利用同辈群体在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功能,让“留守学生”融入到班级、少先队和团组织的大集体中来,使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平时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留守学生”做到精心观察,及时掌握动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给这部分学生以更多的“偏爱”。学校、班级经常举办生动有趣的竞赛,开展书法、绘画、舞蹈、乐器、球类等课外活动。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等形式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爱心,找到归属感,找回缺失的情感与自信。

第二,显出关注,从思想关键点上促进

1、强化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调查发现,少数学生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他们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化为学习上的动力,自觉上进,成绩优异。因此,学校要注意挖掘、发挥留守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潜能,注重引导,经常鼓励,努力创造有助于留守学生成长的机会和环境。

2、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以法制副校长上法制课,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法制道德观念;通过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请退休老干部为学生讲革命传统故事,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以班队、共青团、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关爱、责任、诚实”等基础道德品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尤其特别重视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第三,显出关注,从交往热点上引导由于亲情的缺失和青少年的心理闭锁性,导致他们强烈寻求替代品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因此,他们很容易与异往过密。学校应该通过品德课、班团队活动等形式加强训练他们正确交往的能力。既要鼓励他们与人积极交往,大胆交往;又要告知他们交往要有正确的目的,要有意义,要守规则。老师甚至要关注他们对异性的爱慕问题,与他们谈心,讲明道理,让他们变情感的冲动为上进的动力。

第四,付出关心,从学习难点上帮助留守学生的祖辈或亲戚同时也担起了对他们学习的监管

责任,但他们由于文化素质、管教方法不合理,造成了留守学生在家基本不学习的情况。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办“家长培训班”等形式,帮助他们提高配合学校管理教育学生的能力。学校班主任或学科老师与监护人可将联系电话互相告知,家校协作,共同担起对留守学生的家庭学习教育的责任。

第五,付出关心,从生活落点上规范在生活行为习惯方面,祖辈们大都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的态度,对孩子的物质需要有求必应。做好家长的教育和帮扶工作就有必要了。学校可利用春节返乡等有利时机,通过家长学校、集中家访日等活动,学校和家长的长效联系机制,帮助家长转变错误的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促使他们有效地履行起家长的监护责任和义务,用更多的关心来规范留守学生生活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吴霓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教育研究

[2]刘亚、孙晓军.留守儿童,“心事”向谁说.中国教育报

[3]吴承红等.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教育探

[4]李庆丰.上海教育教研

[5]曹加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思考.教育科学

论坛

对留守儿童本人的教育和引导

贵州省晴隆县马场逸辉基金中学 课题组

本文为国家教师科研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的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批准号:GGZ12013051 ;课题负责人:杨森。

课题主研者:邹仕丹 邹仕修 姜文峰 张再刚

上一篇:关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差量法”快解化学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