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商住楼结构设计浅析

时间:2022-09-03 03:38:41

高层商住楼结构设计浅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复杂的建筑布局高层商住建筑与日俱增。本文对该类建筑结构抗震不利的诸方特性及如何使结构抗震性能受不规则建筑平面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程度进行浅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复杂的建筑布局高层商住建筑与日俱增。本文对该类建筑结构抗震不利的诸方特性及如何使结构抗震性能受不规则建筑平面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程度进行浅析。

关键词:商住楼;抗震概念设计;体型不规则;转换层

关键词:商住楼;抗震概念设计;体型不规则;转换层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quickening of the process of complicated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building top layout is growing. This article for this type of structural seismic adverse environm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how to make structure seismic performance by irregular building plane of the adverse impact of minimizing the guide-subject.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quickening of the process of complicated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building top layout is growing. This article for this type of structural seismic adverse environm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how to make structure seismic performance by irregular building plane of the adverse impact of minimizing the guide-subject.

Keywords: commerce-residence building; Anti-seismic concept design; Irregular shape; Conversion layers

Keywords: commerce-residence building; Anti-seismic concept design; Irregular shape; Conversion layers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下面是大开间的商铺或停车库,上面是高层商品住宅的这类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被广泛采用,这类结构由于转换层的存在, 极易形成刚度突变的薄弱层;加上建筑师在外观造型上的标新立异,这样出现了很多结构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而通常它们在结构方面都不规则甚至是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商住楼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下面是大开间的商铺或停车库,上面是高层商品住宅的这类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被广泛采用,这类结构由于转换层的存在, 极易形成刚度突变的薄弱层;加上建筑师在外观造型上的标新立异,这样出现了很多结构体型复杂的高层建筑,而通常它们在结构方面都不规则甚至是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商住楼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2. 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分析

2. 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分析

(1) 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一方面,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1) 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一方面,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2) 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 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之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2) 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 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之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3) 侧移成为控制指标。与较低楼房不同, 结构侧移已成为高楼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 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4) 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4) 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3. 高层商住楼建筑平面方案对抗震的不利因素

3. 高层商住楼建筑平面方案对抗震的不利因素

由于较复杂的建筑平面布局对结构产生诸多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由于较复杂的建筑平面布局对结构产生诸多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竖向交通构成的核心部位在平面中成为“缩颈”,两侧凹口较深,楼板在其横断方向净宽度过小,无法满足楼层平面无限刚的要求;

(1)竖向交通构成的核心部位在平面中成为“缩颈”,两侧凹口较深,楼板在其横断方向净宽度过小,无法满足楼层平面无限刚的要求;

(2)各户型外伸翼块长宽比过大,翼块与核心部位不能形成有效的连系,其连接的根部便形成抗震的薄弱部位;

(2)各户型外伸翼块长宽比过大,翼块与核心部位不能形成有效的连系,其连接的根部便形成抗震的薄弱部位;

(3)在平面的转角处设转角凸窗,会消弱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尤其是抗扭刚度,使结构的扭转效应难以消除;

(3)在平面的转角处设转角凸窗,会消弱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尤其是抗扭刚度,使结构的扭转效应难以消除;

(4)因属商住楼,难免有转换层,有的还需进行高位转换,形成竖向不规则。

(4)因属商住楼,难免有转换层,有的还需进行高位转换,形成竖向不规则。

以上建筑特征对于抗震结构来说,往往造成平面不规则甚至大多情况下是相当不规则;竖向上则造成竖向主要抗侧力构件即剪力墙不连续。这种平面和竖向的不规则性形成了超限建筑,加大了结构设计难度。

以上建筑特征对于抗震结构来说,往往造成平面不规则甚至大多情况下是相当不规则;竖向上则造成竖向主要抗侧力构件即剪力墙不连续。这种平面和竖向的不规则性形成了超限建筑,加大了结构设计难度。

对于以上不利因素,《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补充规定DBJ/T 15-46-2005》给出了有关体型不规则类型及定义的一个定量指标,共6项,分别是扭转不规则,狭长、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其中,3.3.2还详细条阐述了,6项指标中,“第一,扭转不规则属II类,同时存在另外2项不规则;第二,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属II类,同时存在另外2项不规则;第三,6项里有4项不规则”,这三种情况的高层建筑均属于特别不规则结构。根据新《抗规GB 50011-2010》的3.4.1条,“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且3.4.2~3.4.5相应详细说明了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要使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得从结构选型及构件合理布置、控制抗震超限项目入手。2项不规则;第三,6项里有4项不规则”,这三种情况的高层建筑均属于特别不规则结构。根据新《抗规GB 50011-2010》的3.4.1条,“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且3.4.2~3.4.5相应详细说明了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规则性。要使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得从结构选型及构件合理布置、控制抗震超限项目入手。

4.结构的选型及合理布置

4.结构的选型及合理布置

根据此类建筑商住两用的特点,以及建筑平面布置和住宅室内空间内梁柱尽量不外露等要求,结构选型上基本只能选择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同时可参考广东高规补充说明的9.2.3条,当框架-剪力墙或筒体结构仅少量剪力墙不连续,需转换的剪力墙面积不大于剪力墙总面积的8%时,可仅加大水平转换路径范围内的板厚、加强此部分板的配筋、并提高转换结构的抗震等级。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特一级时不再提高。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可按一般框架-剪力墙或筒体结构采用。

根据此类建筑商住两用的特点,以及建筑平面布置和住宅室内空间内梁柱尽量不外露等要求,结构选型上基本只能选择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同时可参考广东高规补充说明的9.2.3条,当框架-剪力墙或筒体结构仅少量剪力墙不连续,需转换的剪力墙面积不大于剪力墙总面积的8%时,可仅加大水平转换路径范围内的板厚、加强此部分板的配筋、并提高转换结构的抗震等级。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特一级时不再提高。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可按一般框架-剪力墙或筒体结构采用。

住宅标准层大多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分布应尽量拉大间距,一般应采用大开间大进深 ,这种布置为框支柱取得合理柱网尺寸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为转换层下的商业用途及地下车库的有效使用提供了可能。剪力墙应尽量布置成一般剪力墙和少量的短肢剪力墙,而避免采用异形柱。为了发挥剪力墙平面外的刚度潜力,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对厚度较小的剪力墙应使其成为带翼缘的T、L型,若为一字型墙则宜在其端部利用窗侧边或门垛处加设端柱,当墙肢很短时可结合建筑平面位置处理成矩形柱。

住宅标准层大多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分布应尽量拉大间距,一般应采用大开间大进深 ,这种布置为框支柱取得合理柱网尺寸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为转换层下的商业用途及地下车库的有效使用提供了可能。剪力墙应尽量布置成一般剪力墙和少量的短肢剪力墙,而避免采用异形柱。为了发挥剪力墙平面外的刚度潜力,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对厚度较小的剪力墙应使其成为带翼缘的T、L型,若为一字型墙则宜在其端部利用窗侧边或门垛处加设端柱,当墙肢很短时可结合建筑平面位置处理成矩形柱。

框支层处宜采用传力明确、施工方便、经济性好的梁式转换结构,避免采用其他形式的转换结构。转换层的上部剪力墙宜直接落在转换层主结构上;当局部为主次梁转换时,则应选择传力路径较短的方案,如为解决墙肢翼缘的支承,采取不布置次梁而加设斜梁的方式。框支梁剪切承载力不足时可通过加大梁截面宽度、梁端部加腋或在梁柱节点处加设抗剪钢板等措施加以解决。

框支层处宜采用传力明确、施工方便、经济性好的梁式转换结构,避免采用其他形式的转换结构。转换层的上部剪力墙宜直接落在转换层主结构上;当局部为主次梁转换时,则应选择传力路径较短的方案,如为解决墙肢翼缘的支承,采取不布置次梁而加设斜梁的方式。框支梁剪切承载力不足时可通过加大梁截面宽度、梁端部加腋或在梁柱节点处加设抗剪钢板等措施加以解决。

框支柱在平面布置上应尽量成行成列,使商业房及地下室的平面柱网较有规律,有利于提高平面使用率,通常采用矩形截面,其大小由轴压比控制,宽度一般大于转换粱的截面宽度。

框支柱在平面布置上应尽量成行成列,使商业房及地下室的平面柱网较有规律,有利于提高平面使用率,通常采用矩形截面,其大小由轴压比控制,宽度一般大于转换粱的截面宽度。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楼梯、电梯间剪力墙必须落地,为了满足转换层上下层刚度比和剪切承载力比的要求、通常需将此落地剪力墙厚度在转换层以下加大,有时候还需将楼、电梯间以外位置的某些剪力墙直接落地或另加设剪力墙。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楼梯、电梯间剪力墙必须落地,为了满足转换层上下层刚度比和剪切承载力比的要求、通常需将此落地剪力墙厚度在转换层以下加大,有时候还需将楼、电梯间以外位置的某些剪力墙直接落地或另加设剪力墙。

存入我的阅览室

对于楼盖,一般选取普通梁板楼盖,大面积空间及需提供灵活分隔的空间则可选择结构自重小、隔音性能较优越的现浇空心楼板或有填充块的双向密肋楼盖。

对于楼盖,一般选取普通梁板楼盖,大面积空间及需提供灵活分隔的空间则可选择结构自重小、隔音性能较优越的现浇空心楼板或有填充块的双向密肋楼盖。

5. 抗震超限项目的控制

5. 抗震超限项目的控制

从抗震超限项目看,大多数高层商住楼结构由于要设置转换层而产生竖向构件不连续,这是此类建筑的必然现象,此外平面内垂直交通通道“颈缩”又是其另一固有特征。为了控制抗震超限的项目和超限程度,我们在结构设计中必须注意以下方面:平面“颈缩”处通过在“颈缩”外部加厚楼板,保证该处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5m;在外伸翼块的根部设法扩大其宽度,使外伸翼块的长宽比≤2:竖向上避免采用高位转换层。如果结构定量计算可过关,加上上述平面处理,则此类建筑的抗震超限就仅剩下“竖向构件不连续”和“平面凹口处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方向的50%”两项,按照广州市颁布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的规定,这种超限结构可不经专项审查,从而可简化报批手续和节约时间。但实践证明此类建筑的结构定量计算要完全过关是相当困难的,普遍会出现扭转位移比>1.2的情形,这样超限专项审查仍可能无法避免。除非建筑设计中能消除“平面凹口处有效楼板长度小于该平面的50%”这一条。即使进行了超限专项审查,其审查能否过关则取决于超限的复杂程度、多种计算手段所得的结论以及各种抗震加强措施的有效程度等。

从抗震超限项目看,大多数高层商住楼结构由于要设置转换层而产生竖向构件不连续,这是此类建筑的必然现象,此外平面内垂直交通通道“颈缩”又是其另一固有特征。为了控制抗震超限的项目和超限程度,我们在结构设计中必须注意以下方面:平面“颈缩”处通过在“颈缩”外部加厚楼板,保证该处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5m;在外伸翼块的根部设法扩大其宽度,使外伸翼块的长宽比≤2:竖向上避免采用高位转换层。如果结构定量计算可过关,加上上述平面处理,则此类建筑的抗震超限就仅剩下“竖向构件不连续”和“平面凹口处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方向的50%”两项,按照广州市颁布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的规定,这种超限结构可不经专项审查,从而可简化报批手续和节约时间。但实践证明此类建筑的结构定量计算要完全过关是相当困难的,普遍会出现扭转位移比>1.2的情形,这样超限专项审查仍可能无法避免。除非建筑设计中能消除“平面凹口处有效楼板长度小于该平面的50%”这一条。即使进行了超限专项审查,其审查能否过关则取决于超限的复杂程度、多种计算手段所得的结论以及各种抗震加强措施的有效程度等。

结构定量计算方面,结构布置进行针对性的有效调整尤其对扭转位移比计算过关很重要,加强角部剪力墙的抗扭刚度、弱化核心剪力墙的刚度及通过采用翻梁措施将角部甚至周边的框架梁截面高度加大都是降低扭转位移比及调整周期比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针对结构平面的不规则,在凹口适当位置 (一般选取凹口最窄处)加设刚强的连系梁或厚平、加大核心部位及与翼块连接部位的板厚并提高其配筋率,都是必要的抗震措施。加设连系梁或平板的抗震措施作为额外的弥补手段,并不会改变平面不规则的属性,这是应该明确的。结构设计中对承托转换次梁的框支主梁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并按应力分析结果校核其配筋设计,这对于此类建筑的重要构件是必要的。此外使用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计算程序进行复核计算则是规范所要求的。

结构定量计算方面,结构布置进行针对性的有效调整尤其对扭转位移比计算过关很重要,加强角部剪力墙的抗扭刚度、弱化核心剪力墙的刚度及通过采用翻梁措施将角部甚至周边的框架梁截面高度加大都是降低扭转位移比及调整周期比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针对结构平面的不规则,在凹口适当位置 (一般选取凹口最窄处)加设刚强的连系梁或厚平、加大核心部位及与翼块连接部位的板厚并提高其配筋率,都是必要的抗震措施。加设连系梁或平板的抗震措施作为额外的弥补手段,并不会改变平面不规则的属性,这是应该明确的。结构设计中对承托转换次梁的框支主梁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并按应力分析结果校核其配筋设计,这对于此类建筑的重要构件是必要的。此外使用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计算程序进行复核计算则是规范所要求的。

6. 总结

6. 总结

复杂建筑布局的高层商住楼由于自身体型的特点,因此只要条件允许,在拟定建筑方案时,有赖于建筑师与结构师参与确定结构体型和主要的受力构件布置,以使不利抗震的诸多不规则体型可在建筑方案阶段就避免,达到合理安全经济等多方共赢的局面。合理的建筑功能布局与良好的抗震性能都能很好的在每一栋建筑上体现,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

复杂建筑布局的高层商住楼由于自身体型的特点,因此只要条件允许,在拟定建筑方案时,有赖于建筑师与结构师参与确定结构体型和主要的受力构件布置,以使不利抗震的诸多不规则体型可在建筑方案阶段就避免,达到合理安全经济等多方共赢的局面。合理的建筑功能布局与良好的抗震性能都能很好的在每一栋建筑上体现,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JGJ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JGJ 3-2002 《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

JGJ 3-2002 《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

徐勤,石磊。结构布置平面不规则对住宅经济指标的影响【J】.建筑结构,2008(5);117.

徐勤,石磊。结构布置平面不规则对住宅经济指标的影响【J】.建筑结构,2008(5);117.

存入我的阅览室

对于楼盖,一般选取普通梁板楼盖,大面积空间及需提供灵活分隔的空间则可选择结构自重小、隔音性能较优越的现浇空心楼板或有填充块的双向密肋楼盖。

对于楼盖,一般选取普通梁板楼盖,大面积空间及需提供灵活分隔的空间则可选择结构自重小、隔音性能较优越的现浇空心楼板或有填充块的双向密肋楼盖。

5. 抗震超限项目的控制

5. 抗震超限项目的控制

从抗震超限项目看,大多数高层商住楼结构由于要设置转换层而产生竖向构件不连续,这是此类建筑的必然现象,此外平面内垂直交通通道“颈缩”又是其另一固有特征。为了控制抗震超限的项目和超限程度,我们在结构设计中必须注意以下方面:平面“颈缩”处通过在“颈缩”外部加厚楼板,保证该处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5m;在外伸翼块的根部设法扩大其宽度,使外伸翼块的长宽比≤2:竖向上避免采用高位转换层。如果结构定量计算可过关,加上上述平面处理,则此类建筑的抗震超限就仅剩下“竖向构件不连续”和“平面凹口处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方向的50%”两项,按照广州市颁布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的规定,这种超限结构可不经专项审查,从而可简化报批手续和节约时间。但实践证明此类建筑的结构定量计算要完全过关是相当困难的,普遍会出现扭转位移比>1.2的情形,这样超限专项审查仍可能无法避免。除非建筑设计中能消除“平面凹口处有效楼板长度小于该平面的50%”这一条。即使进行了超限专项审查,其审查能否过关则取决于超限的复杂程度、多种计算手段所得的结论以及各种抗震加强措施的有效程度等。

从抗震超限项目看,大多数高层商住楼结构由于要设置转换层而产生竖向构件不连续,这是此类建筑的必然现象,此外平面内垂直交通通道“颈缩”又是其另一固有特征。为了控制抗震超限的项目和超限程度,我们在结构设计中必须注意以下方面:平面“颈缩”处通过在“颈缩”外部加厚楼板,保证该处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5m;在外伸翼块的根部设法扩大其宽度,使外伸翼块的长宽比≤2:竖向上避免采用高位转换层。如果结构定量计算可过关,加上上述平面处理,则此类建筑的抗震超限就仅剩下“竖向构件不连续”和“平面凹口处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方向的50%”两项,按照广州市颁布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的规定,这种超限结构可不经专项审查,从而可简化报批手续和节约时间。但实践证明此类建筑的结构定量计算要完全过关是相当困难的,普遍会出现扭转位移比>1.2的情形,这样超限专项审查仍可能无法避免。除非建筑设计中能消除“平面凹口处有效楼板长度小于该平面的50%”这一条。即使进行了超限专项审查,其审查能否过关则取决于超限的复杂程度、多种计算手段所得的结论以及各种抗震加强措施的有效程度等。

结构定量计算方面,结构布置进行针对性的有效调整尤其对扭转位移比计算过关很重要,加强角部剪力墙的抗扭刚度、弱化核心剪力墙的刚度及通过采用翻梁措施将角部甚至周边的框架梁截面高度加大都是降低扭转位移比及调整周期比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针对结构平面的不规则,在凹口适当位置 (一般选取凹口最窄处)加设刚强的连系梁或厚平、加大核心部位及与翼块连接部位的板厚并提高其配筋率,都是必要的抗震措施。加设连系梁或平板的抗震措施作为额外的弥补手段,并不会改变平面不规则的属性,这是应该明确的。结构设计中对承托转换次梁的框支主梁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并按应力分析结果校核其配筋设计,这对于此类建筑的重要构件是必要的。此外使用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计算程序进行复核计算则是规范所要求的。

结构定量计算方面,结构布置进行针对性的有效调整尤其对扭转位移比计算过关很重要,加强角部剪力墙的抗扭刚度、弱化核心剪力墙的刚度及通过采用翻梁措施将角部甚至周边的框架梁截面高度加大都是降低扭转位移比及调整周期比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针对结构平面的不规则,在凹口适当位置 (一般选取凹口最窄处)加设刚强的连系梁或厚平、加大核心部位及与翼块连接部位的板厚并提高其配筋率,都是必要的抗震措施。加设连系梁或平板的抗震措施作为额外的弥补手段,并不会改变平面不规则的属性,这是应该明确的。结构设计中对承托转换次梁的框支主梁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并按应力分析结果校核其配筋设计,这对于此类建筑的重要构件是必要的。此外使用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计算程序进行复核计算则是规范所要求的。

6. 总结

6. 总结

复杂建筑布局的高层商住楼由于自身体型的特点,因此只要条件允许,在拟定建筑方案时,有赖于建筑师与结构师参与确定结构体型和主要的受力构件布置,以使不利抗震的诸多不规则体型可在建筑方案阶段就避免,达到合理安全经济等多方共赢的局面。合理的建筑功能布局与良好的抗震性能都能很好的在每一栋建筑上体现,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

复杂建筑布局的高层商住楼由于自身体型的特点,因此只要条件允许,在拟定建筑方案时,有赖于建筑师与结构师参与确定结构体型和主要的受力构件布置,以使不利抗震的诸多不规则体型可在建筑方案阶段就避免,达到合理安全经济等多方共赢的局面。合理的建筑功能布局与良好的抗震性能都能很好的在每一栋建筑上体现,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JGJ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JGJ 3-2002 《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

JGJ 3-2002 《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

徐勤,石磊。结构布置平面不规则对住宅经济指标的影响【J】.建筑结构,2008(5);117.

徐勤,石磊。结构布置平面不规则对住宅经济指标的影响【J】.建筑结构,2008(5);117.

存入我的阅览室

上一篇:烧结机控制系统的发展与其电力传动控制控制系... 下一篇:马里欧.萨尔瓦多利“抗力性形态结构”的建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