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儿童的实际生活

时间:2022-09-03 03:38:25

《弟子规》与儿童的实际生活

“孩子成材,必先让其成人”,学生通过背诵经典的古诗文《弟子规》,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行为习惯。由于他们年龄偏小,理解能力有限,只能采取各种巧妙的方法,使他们先“不求甚解”,实现量的积累。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相信他们会把今天学习的古诗文更好地内化、吸收,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巧背,实现古诗文“量”的积累

1.边背诵边表演

古诗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强,学生在背诵时,可以引导他们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边背诵边表演。例如,《弟子规》中“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它告诉我们放置衣服的时候,一定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随意乱放。如果随意乱放,就会把它弄脏。我除了指导他们背诵理解之外,还把它进行了拓展,针对儿童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教育,如:学习用品用完之后要把它放回书包,引导孩子规范地放置物品。再如:打扫卫生结束了,应该把洒扫用具摆放整齐;看完了图书角上课外书籍,必须将书摆放整齐便于其他同伴阅读等。

2.情境背诵法

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时,应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各种教学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背诵的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把自己带入到情境之中去背诵。例如,在教学《弟子规》中“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时,我让学生观看课本剧表演,内容大意为:小明的妈妈在忙着做事情,小明去打搅她;小明的妈妈身体不舒服正在休息,小明嚷着要妈妈带他出去玩。后来,姐姐告诉小明,妈妈在忙着做事的时候不要打搅,妈妈不舒服的时候要让她休息也不要打扰,不然她会很难受的。我通过让学生观看课本剧表演,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韵文的含义,从而影响自己的行为,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理解感悟

1.感悟背诵

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引导孩子通过询问老师、家长、收集资料、阅读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涵。如:现在的家长、老师都比较注意从小给孩子讲一些卫生常识,使其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多数学生能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梳洗,把自己打理干净,再做其他事情。家长也很关注孩子的牙齿健康,使其坚持每天早晚刷牙漱口。上了厕所后,要洗手。这正是《弟子规》中说到的“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学到的经验,进行经典美文的学习。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主动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兴趣。

2.图文并茂,背诵积累

(1)课件赏析。我利用早晨、中午、国学课等时间,让学生观看诗文诵读的视频,欣赏美丽的画面。学生从视频中,从美丽的画面上,从优美的旋律中,欣赏着、品味着古诗文的艺术魅力。赏析法犹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悟诗文的无限魅力。情景交融,理解感悟,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文进行再造想象,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也使其感受到了诗文的韵味。

(2)评价是非。在教学《弟子规》中“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一句时,我认真地向学生讲解了它的含义,凡是别人所有的物品,即使是小东西,哪怕是一颗糖果、一块橡皮,不该你吃、不该你用的时候,你就不可以私自把它藏起来,变为己有;在拿别人的东西时,应该先征得别人的同意,经过别人的同意之后才能拿;在父母不在家时,不要乱翻柜子,在别的同学家玩耍时,不要乱拿东西,因为这些都是不好的行为。

3.积累运用相结合

古诗文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感悟到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唐太宗李世民这样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打开手中的这本《弟子规》,目光所及之处,尽是耳熟能详的古代先贤的谆谆教诲。我们不禁慨叹古人的良苦用心,我为之感动,《弟子规》何尝不是一面镜子,在时时折射出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弟子规》等古诗文在悄然无声中走进了学生们的生活,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那些背诵过的古诗文如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们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升华着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上一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语料库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新课改下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