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阅读 开阔学生眼界

时间:2022-09-03 03:09:52

指导学生阅读 开阔学生眼界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工具手段多样化。为了适应这个要求,“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明确要求学生要“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室、网络等查阅资料”。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从小做起,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借助“故事迁移”,培养阅读的兴趣。故事人人爱听,爱听的故事不要说听一遍,哪怕听上十遍,孩子们也会听得津津有味。当老师讲完故事以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除了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课外,学生有广泛的自,只要爱读书,都会读到自己喜爱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当学生尽情地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妙的声光变幻后,再捧起书本细细地品味书中的滋味,定能再次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事:老师布置完家庭作业不久,就有学生未等回家就利用课间悄悄地完成了家庭作业。暑假刚开始,又有学生把大部分的暑假作业完成了……这是一种特殊的外部刺激型的学习心理,早一点完成作业,就可以早一点干自己喜欢的事,免得因完不成作业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备。同时,这种心理又包含着一种可贵的上进心,我们不妨把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称作“超时心理”,其实这是一种难得的“心理资源”。

巧妙地利用小学生的这种“超时心理”,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老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每天自选一篇好文章阅读,并记好读书笔记。不久就会有学生把以后几天的阅读任务也悄悄地完成了,老师便可不失时机地大加赞扬,夸他们是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接着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效而仿之,很快在班级内就形成一种课外阅读从“赶超时间”到超越时间的良好氛围。

二、介绍优秀读物、陶冶学生情操

高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旺盛,手中的教科书及学校图书室的书籍往往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我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了调查后,就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课外读物。我还利用班级黑板报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等。并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看法。通过阅读和交流,使学生形象地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是因人而异。有的老师说,学生喜欢读什么书,应根据其兴趣爱好而定。我相信这一说法,但我同时亦认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可以通过读书来培养的。因此,我坚持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启迪学生的探索精神,陶冶思想情操。总之,对处在发育成长期的小学生来说,选择合适的书籍阅读十分重要。课内严格训练,指导阅读方法。

我们常说:“得法于课内”,说的便是课内要严格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爱好读书。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之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现场演示科学的阅读方法,把“教材”变为“学材”,主要强化五种基本读法的训练。

(一)是精读法,即逐字逐句读精研细读的阅读方法。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运用典范。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二)是略读法。现今科学突飞猛进,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字酌地读,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还应教给学生略读法。略读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略读的目的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领。因此,在阅读中,对某些难点,只要不影响对整体的把握,可采用“以绕为进,以避为进”的办法。

(三)是速读法,即不发音、不辩读、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要求读得快,理解得快。速读时可以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也可以用提问法,让学生速读后解答,培养速读的习惯和能力;还可以用竞赛法,激发学生速读的兴趣。

(四)是跳读法。就是不通读,有所舍弃,择其所需而读。因此,也可称为选读法。跳读时做到目光扫描最关键的词句,无关的通通抛开,只取所需,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五)是批注阅读法。就是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方法。预先确定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引导学生做到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既动脑,又动手。运用批注阅读法,旨在养成“不动笔墨就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指导摘录、积累词汇

学生如果不断努力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少。增加学生词汇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为此,在教学中可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佳词妙句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妙句摘录下来,以便学以致用。假如遇到不能辨别哪些是该积累的好词,就可选读某篇课文,告诉学生哪些词好,好在哪里,提高学生的鉴赏力。过后,要求学生自己去采撷好词好句。如写花草树木特征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刻画人物喜怒哀乐感情的,只要觉得美就抄下来,以丰富自己的语汇。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又是更主动的学习。在上课回答问题或平时交谈中,若发现学生能运用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应抓住契机,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尝到甜头,乐此不疲。

上一篇:论医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