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做人的公平还给学生

时间:2022-09-03 02:13:25

把做人的公平还给学生

笔者认为,有些学校基础教育危机的核心是“不把学生当人”。有专家曾这样讲:从幼儿园小班到高三毕业,学生就被看成了生产考试分数的“机器”,一条红线贯穿于相当明确的目标:上课是为了准备考试,考试是为了制造分数,用分数排出名次,用名次决定升学,用升学判处人生成败。就为此,多数国民的精力、财力、物力都被凝聚到一点上了。实施教育的过程似乎就变成了全员“被绑架”的过程。

易中天先生更是难抑心中的激愤:今日之中国,学校是工厂,院系是库房,班级是车间,学生则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只不过有的镀金,有的镀铜,有的压了塑料膜。但指导思想和生产模式则是一样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有人去想。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不拿人当人。

其实,教育的任务不过就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能够代代文明进步、繁荣昌盛,培养有自主精神、健全人格、担当意识、博爱情怀、创新品质的合格公民。鉴于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我国基础教育危机的实质,那就是有滑向了“只看分数不管人”的真教育的反面的倾向,为此,我不能不扪心疾呼:把做人的公平还给学生!

一、许多学生基本权利的公平都给剥夺了

足够的睡眠、科学的饮食、愉悦的情绪、正常的交往和独立的思考。这些权利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也是一个孩子正常成长和发展最不可或缺的,然而部分基础教育学校却生生把这些东西几乎都给剥夺了。学生整天只是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除了课本、练习册、考试卷还是课本、练习浴⒖际跃恚不问世事,更没有时间读经典美文,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过着一种“死学死练死考死循环”的生活。他们时刻处于为考试和升学而忙碌着的状态,繁重的课程和作业,各种各样的考试,甚至周末还有各种补习。学生的作息时间被规定到每一分钟,早上五点半晚上十一点(做作业慢的还要熬到一两点)甚至连吃饭和排队时都在看书,午餐和晚餐后只有十几分钟的自主消化时间,这还谈什么足够的睡眠和科学饮食。长期如此枯燥、疲惫、厌烦地“死学死练死考死循环”,身心健康备受摧残,还谈什么愉悦的情绪?方法就是死记硬背、灌输标准答案,手段就是不断考试、施压,根本就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平台,还怎么指望学生有什么独立的思考?学生不能怀疑,不准批判,不会分析、思辨,也想不到要去实证,当然也就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果也只能是,文科生变成“字纸篓”,理科生变成“机器人”。谁都不会独立思考,每个人都丧失了自我。有的学校甚至严禁学生交往,只准学生一门心思“死学死练死考”,违者就要扣班级的德育分数。学生连正常的交往权利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合作智慧等?许多学生的最基本的成长和发展权利被我们毫不觉悟地剥夺了,岂不知这对学生而言,则是天大的不公平!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本就无法保证,还谈什么为了学生明天的幸福人生?尤其可悲的是,一些人并不以此为可悲,反而感到了一种成功的荣耀!

二、许多学生可持续发展权利的公平都给剥夺了

教育方针,其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获得发展。然而,这“五育”如何并举,如何融通互补地综合发挥育人效益,则更是许多学校写在纸上、发表在刊物上的“美丽构想”了。实事求是地讲,当下的中国基础教育界,很多学校(高中尤甚)几乎都是一切为了分数和升学率,一切靠分数和升学率来说话。实质上,早已成了一种不折不扣的按分数评价优劣、按人数计算利益、按上课天数寄望质量的教育游戏。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仅仅成了为学生夺得分数的高压策略甚至欺蒙手段,形式主义的学校德育中已被推向了无聊的高地;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仅仅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摆设;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仅仅成了应付各级各类检查和观赏的漂亮门面;一些教师仅仅成了评职晋级的敲门砖。真可谓,只有分数和升学率才最真实、最靠谱、最是真理!在一些学校里表面上轰轰烈烈高喊素质教育,实际上却是在死心塌地、扎扎实实、不择手段地搞应试教育。有人可能会认为,抓应试教育总还可以代表“智育”工作做得很实在吧。对此,我不敢苟同。那种为应试得高分的教育,恰好是对智力发育的摧残!大学毕业生在应聘时,哪位公司老板还会问:你小学五年级的语文、初中二年级的物理、高中三年级的英语,各考了多少分?学生没有了可持续发展权利,也就不可能真正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养了,那么他们这辈子也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地健康成长和发展了。这对学生做人和发展而言,又是一个怎样沉痛的不公平啊!

三、许多学生个性发展权利的公平都给剥夺了

强制性的课业加量,重复性的作业负担,误导式的考试评价,使许多学校教育已经远离了教育本真。一方面,一些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就高人几等,一俊遮百丑,什么好事都是他们的,于是就养成了自我优越感膨胀、唯我独尊、自私自利、情感和意志脆弱等负面性格。更为奇怪的是,一些高分的学生在未成年之前,就超负荷运转,超生理承担,而到了大学之后,一夜之间,却又变得逍遥、轻松,真像是刑满释放似的,彻底解脱了。除了家庭贫困者忧虑日后就业尚能混个合格,有太多的人谈情说爱,穿戴讲品牌,吃喝讲品味,沉溺于网络,追随于享受。另一方面,那些考试成绩不好的同学就成了差生,就一无是处,既不能被发现任何亮点,更没有任何展示自己长处的舞台,于是就形成了我什么都不如人、只好应付父母、只配混日子、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等不良心态。网游成瘾、早恋低龄、厌学逃学、行为失范,早已作为应试教育的副产品在批量生产了。好端端的孩子,硬是被生生被逼向犯罪,成为“不安定因素”。

孩子本都是天使,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教育就是唤醒每个孩子,让他们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某种意义上我们的学校教育,不应该逼着学生去准备考试、去制造分数、去靠分数升学,并用能否升学去判处人生的成败。整个社会又都仅仅是靠分数评价标准,这也就更助长了一些学校肆意剥夺学生个性发展的疯狂行为。结果呢,就只能是把学生未来的发展逼向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局。由此看来,剥夺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权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将付出怎样沉重的代价!

现在,许多学生被无形的绳索捆绑着,如超常的上课、作业、考试、排名、升学、培训班,等等。有多少本属于他们的权利都在被剥夺着,如睡眠、玩耍、快乐、兴趣、正常交友、独立思考、自主人格,等等。同时,来自学生的多少心灵折磨又都被忽略了,如委屈、自卑、狂躁、封闭、抑郁、失败、绝望,等等。教育的终极理想就是教学生好好做人,教做一个智慧学习的人、诚信自守的人、崇尚博爱的人、审思明辨的人、自主自觉的人、懂得感恩的人、勇于担当的人、懂美爱美的人、喜爱创新的人。而要教学生做这样的人,就应该把学生基本权利、可持续发展权利、个性发展权利等方面的公平都自然地还给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中学)

上一篇:课程,让教育自然发生 下一篇: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