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的急救护理与原因分析

时间:2022-09-03 12:56:22

新生儿呕吐的急救护理与原因分析

【摘要】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症之一,若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将呕吐物吸入,可引发吸入性肺炎,反复呕吐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长期呕吐导致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严重呕吐可导致新生儿窒息,甚至引起死亡[1]。

【关键词】新生儿;呕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84-01

呕吐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活动,其发生机制是各种原因刺激延脑呕吐中枢,反射性引起幽门、胃收缩,贲门松弛,同时腹肌和膈肌收缩,使腹压升高,导致胃内食物和胃液经食管排出体外。轻者是吃奶后少量奶汁从口角处溢出,较重的大量奶液从口鼻涌出、甚至喷出,所以做好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尽量减少呕吐引起的并发症和协助医生诊断都是非常重要的。

1临床资料

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收治了66例有呕吐症状的新生儿,其中男婴38例,女婴22例,诊断为咽下综合征者11例,颅内出血者11例,缺氧缺血脑病者4例,喂养不当者5例,感染性疾病者15例,消化道疾病者10例,胃食管返流者10例,通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

2 临床常见的呕吐种类及原因

2.1 呕吐羊水 出生当天或次日呕吐,吐出物为泡沫样透明羊水或淡咖啡色黏液,系母亲宫血、羊水及胃液混合物,羊水污染的胃内容物吐净后,可自行好转。

2.2 喂养不当 约占新生儿呕吐的1/4,主要是由于喂乳次数过于频繁,喂乳量过多或浓度不合适,温度过热或过冷。奶嘴孔太大,奶流过急,吞咽过快等喂养不当,喂乳后立即平卧或过早、过多翻动小儿,均可导致呕吐。

2.3 胃黏膜受刺激 胃内血液贮存或出血、新生儿出血症、应激性溃疡及DIC等引起胃肠道出血可引起呕吐,呕吐物多为咖啡色或红色血性物,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2.4 颅内压增高 常见于脑膜炎、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呕吐呈喷射性,呕吐物多为奶液或乳块,极少有胆汁,前囟饱满,张力高,用脱水剂治疗并同时治疗原发病。

2.5 感染 以肠道感染常见,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也可有胆汁,尔后出现腹泻。

2.6 胃肠道功能失调

2.6.1 贲门―食管松弛 在新生儿中占重要地位,常在喂奶后平卧时引起,呕吐物为奶液,也可有陈旧性或新鲜血液,呈喷射性呕吐,采取半卧位或右侧卧位,1~2个月可自愈。

2.6.2 贲门失弛缓 呈间隙性吞咽困难,喂奶后即有乳汁溢出,用654-2等抗胆碱药有效。

2.6.3 胎粪性便秘 若生后数日内不排便或排便量过少,则引起腹胀、呕吐物量呈褐绿色或褐黄色粪便物,腹壁见肠型蠕动波,并可触及干硬的粪块,肛查或灌肠排便后呕吐消失。

2.7 各种消化道畸形 如先天性食管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幽门肥大性狭窄或任何肠段产生的闭锁式狭窄等,对这类畸形的患儿应尽量争取早日手术治疗。

3 新生儿呕吐的观察

3.1 对呕吐时间、次数和性状的观察 出生后1周内呕吐为功能性,先天性多见,1周后出现呕吐,系感染所致。应密切观察呕吐的次数、性质及量,观察呕吐的类型如属于溢乳,无压力呕吐,喷射性呕吐,频繁呕吐,间隙性呕吐,均应及时记录。

3.2 喂养与排便的观察 注意患儿每次奶量,吸吮是否有力及胎粪排出情况,腹部有无肠型波动。

3.3 患儿的反应情况 哭声响亮或微弱均应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颅压增高的体征如前囟是否饱满,对患儿的体温、尿量,有否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均需观察记录。

3.4 对已确诊的疾病性呕吐 应按疾病护理常规观察。

4 护理

4.1 禁食,胃肠减压 禁食可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是减少呕吐的基础。根据病因及患儿腹胀、呕吐情况决定禁食时间。禁食期间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一般反应,包括哭声动作反应,觅食反射程度等。同时进行血糖监测,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2]。

4.2 喂养不当所致呕吐 护理要耐心,吸吮猛的婴儿在喂奶时要吸吸停停,奶汁要适宜,姿势要正确,婴儿应取斜坡式卧位,喂奶后应将患儿竖起轻轻拍背,让胃内空气逸出,在吃奶后少翻动头、颈背,并将头抬高片刻。

4.3 洗胃、灌肠 用1%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洗胃,清除肠道内的剩余物,对胎粪性梗阻引起的呕吐,用温生理盐水或1%肥皂水30~50ml加温后灌肠,使胎粪排出,呕吐停止。

4.4 均应取头高脚低斜坡右侧卧位,呕吐时可暂给俯卧,脸朝下轻拍背,利于呕吐物流出,吐后侧卧,防止吸入性脑炎。

4.5 呕吐后及时清除口、咽内奶汁 呕吐物可用棉签蘸出或用包有消毒纱布的手帕伸入口内轻轻揩净,或用导管接注射器抽吸,动作要轻柔,切忌损伤黏膜,若呕吐致窒息,可给氧气吸入,紧急情况时可口对口人工呼吸[3]。

4.6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严格控制滴速,遵医嘱准确及时地用药,以保证营养的供给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7 呕吐后皮肤清洁护理 用温热水将口角、颈下、耳后奶汁用消毒毛巾清洗干净,新生儿皮肤柔嫩,角质层薄,皮肤障壁功能差,口水、奶汁均能引起发红、溃烂,内衣和包被应柔软,并应随时更换,同时应注意保暖[4]。

4.8 做好婴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婴儿出生后,其家长既高兴又紧张。由于缺乏育儿知识和经验,担心自己没有能力护理好孩子,加之婴儿出现呕吐等异常现象,内心更加恐惧。护理人员应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耐心讲解新生儿的特点,生长发育知识,喂养方法和呕吐的处理方法,使其了解育儿知识,掌握婴儿常规护理方法,对婴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5体会

体会

新生儿肌肤特别娇嫩,全身机体各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机体抵抗力低下,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必须对新生儿进行专门的护理和关照。由于产妇产后体质虚弱、疲劳且初为人母,许多年轻妈妈缺乏抚育孩子的经验,面对小儿突如其来的呕吐,大多部分家属不知所措甚至恐慌惊乱,更不知如何去护理新生儿,这就更进一步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应耐心、细心、全面地做好新生儿期的护理指导,帮助母亲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1] 张家骧.新生儿急救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36-440.

[2] 崔炎.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5.

[3] 于建海.新生儿呕吐的观察和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6):1080.

[4] 樊绍勇.极低体重儿临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3):142.

上一篇:食道癌放疗剂量与疗效的分析 下一篇: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