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外向型畜牧业环境条件分析

时间:2022-09-03 12:24:03

发展外向型畜牧业环境条件分析

作者:余万琪 单位:温州市畜牧兽医站

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外向型农业就必须同时发展外向型畜牧业。根据温州实际,本文就如何发展外向型畜牧业作些初步探讨。

1.发展外向型畜牧业环境条件分析

温州地处浙江东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各种畜禽的生长发育,具有发展畜牧业优越的自然条件。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资源逐步开发利用,我市以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共有3758家,乳制品皮革制品等产品畅销英、法、新加坡、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我市外向型经济虽然有一定基础,但远远不能满足对外开放形势发展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我们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勇气,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怕亏本、怕有风险,还存在经验不足、信息不足等实际问题。二是出口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重轻工、轻农付产品,在农付产品出口中忽视了畜牧业的出口创汇。三是外贸出口的加工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素质不高,适应不了发展外向型畜牧业经济的需要,畜产品缺乏竞争力。鉴于上述情况,今后发展外向型畜牧经济的指导思想应是:以建设和开发本地资源、加快出口基地建设为基础,以深加工、精加工为手段,大力发展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通过积累资金、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现“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跻身于国际经济大循环。

2.进行分类指导,实行区域化、专业化和基地化

发展外向型畜牧业要从实际出发,走多层次、多渠道发展道路,根据不同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分类指导。

2.1西北部山区:以发展牛、羊、兔为主,包括文、泰、永等县的全部或大部和苍、平、瑞、匝、乐等小部份地区共216乡6个镇。这些地区要有计划地引进优良牧草,改良草山,提高载畜量;要引进优良畜种进行改良,逐步建成名符其实的牛、羊、免商品基地。

2.2中部丘陵山地:发展猪、禽、兔区。包括乐、匝、永、市郊、瑞、平、苍等七县的中部地区,计107个乡、4个镇,在巩固平、瑞、欧、鹿母猪基地基础上,扩大规模经营,有计划地引进良种公猪,开展二元三元经济杂交,提高瘦肉率,力争建成一批供港活猪基地,同时大力发展家禽业和长毛兔、肉用兔为中心的小家畜商品基地。

2.3东南沿海平原:发展猪、奶牛、禽区、包括市郊、欧、乐、永、瑞、平、苍等七个县(区市)靠近东南沿海和三江流域的部分地区计134个乡,17个镇,重点为稳定生猪生产数量,尽快提高质量,大力发展奶牛和家禽业,进一步巩固奶牛、家禽商品猪基地,保证城镇居民肉食和出口创汇的需要。

2.4东南沿海岛屿区:包括洞、瑞、平等三个县在海面上的200多个岛屿群,重点发展经济动物,在大力发展水貂、貉等皮毛动物外,积极发展养猪、羊、禽生产,此外充分利用海产品及下脚料加工,以弥补平原地区发展猪禽业的蛋白质饲料。

3.发展外向型畜牧业的主要内容

3.1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展羽绒生产,加速羽绒制品创汇能力,为了有效地提高羽绒的品质和产量,大力推广活拔鹅、鸭毛绒的技术,我们设想,用三、五年时间,全市推广活拔羽绒鹅、鸭10万只或更多一些是完全可能的,这样年产值可达800万元,创汇350万元。所以抓紧开发水禽活拔羽绒这一项目迫在眉捷。

3.2狠抓山羊板皮基地建设。我市发展山羊的有利条件很多,文成、泰顺、永加三县历来是全省有名的山羊板皮基地,其次是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可利用的草山约有300余万亩;第三是文成、永加、泰顺的山羊个体较大,种质较好,通过选育、改良有可能成为我省的山羊新品种。《九五》期间,我市规划发展山羊20万头,年收购山羊板皮10万余张,加工成初级制品,可创汇250余万元,通过深加工、精加工,,其创汇率还可成倍增加。

3.3建立水貂、貉等经济动物繁殊基地,发展裘皮业。我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9℃,光照强度长,适合水貂生长发育,所生产的貂皮毛绒短、平、齐,板皮轻柔、价格比外地高10%左右,是全省主要貂皮生产基地,洞头县是我市水貂生产主要基地,其次是市郊、永加、平阳县也有饲养。洞头县自1972年发展水貂业以来,共售貂皮2.7万张,创值达189万元。1987年饲养种水貂3400头,至1990年已达到9000头,这样可取皮1.5万张,每年创汇达40万元。

3.4大力发展珍禽业。珍禽已成为一项新兴饲养业。但货源奇缺,所以,发展珍禽业,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业,目前我市在龙湾区已办了七彩山鸡珍禽场,苍南龙湾龙镇办了肉鸽场,我们建议列入市出口创汇“星火计划”,制定优惠政策,调动珍禽场的饲养积极性。

3.5奶牛是我市传统的创汇项目,要下大力气努力发展。当前,温州市奶牛饲养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奶牛的饲养量和奶产量都在下降,我们认为解决奶牛发展间题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奶牛基地应逐步由平原向半山区转移;二是组织各级奶牛协会,加强对奶牛户领导,同时代表奶牛户利益与奶厂协商提出合理的鲜奶价格政策;三是加强管理,不断改良和更新品种,提高奶产量;四是制订优惠政策,为养奶牛户提供贴息贷款;五是提倡各乳品厂的横向联系,在条件成熟时成立牛奶公司,克服乳品厂之间互不协调现象。

4.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

4.1建立一个产、供、销一条龙,贸工牡一体化的服务总公司。任务是负责协调部门的关系;疏通上下左右流通渠道;传递商品、外贸出口信息;制订外贸出口计划;落实基地建设任务;组织种苗、物资供应和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工作。把有关部门如轻工、粮食、农牧、商业、土畜产、供销等单位组织在服务总公司周围,实行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计划,统一行动,切实把我市外向型畜牧业经济抓好。

4.2建立完整的饲料生产、加工、利用服务体系。①种植饲料:我市的饲料70%左右依赖于外地大调大运,今后要自力更生解决饲料,就应立足于“种”。利用冬闲田大种牧草。②加工饲料(配、混合饲料)。今后,凡是外向型畜牧业的基地县、区、乡(镇)都应兴建或扩建全价饲料加工厂,实行科学配方、科学饲养。③我市可以利用的300多万亩草山草坡基本上没有开发利用,今后可以先抓点、搞示范、成功一片搞一片。

4.3要在“种”字上下功夫。根据温州实际,首先要建好市家禽祖代良种繁育场,各县建立父母代种禽场,乡、村兴办商品场,建立完整的四级良种繁育体系;奶牛、菜牛的良种繁育基地,可以在现有家畜良种推广站的基础上,逐步配套完善;市农科所的种猪场要认真繁育四大瘦肉型良种猪,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各级良种繁育基地的种畜、禽场都要定期更新换代,不断选育和引进生长速度快,料肉、料质比高、种性强的新品种。

4.4努力提高科学养畜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可以不定期举办技术讲座,专题讨论会、咨询服务、现场会或印刷简明扼要的小册子、技术资料等形式提高饲养户的科学技术水平;市级必须创办一所畜牧兽医技术学校,培训乡来乡去,村来村去的初级畜牧兽医员。县(市、区)可以根据生产需要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班。

4.5认真搞好防疫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基地县(市)兽医防疫体系建设,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重点抓好疫情监测提高检测手段,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5.处理好出口创汇和“外引内联”的关系

我市作为浙江省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要扩大畜产品外贸出口,创造更多外汇,最根本的是要采取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和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正确战略:一要坚持把提高出口畜产品的质量放在首位,努力做到质量稳定,服务周到,讲究信誉。二要努力改善出口畜产品的结构,逐步由主要出口原料、初级产品向出口精加工制品转变;三要进一步改善出口畜产品的生产布局,逐步形成完善的出口生产体系;四要落实出口创汇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另外我市作为出口畜产品的口岸,还应执行“外引内联”的方针,把台、丽、温、闽北连成一片,把畜产品和初级产品进行精加工、深加工,先增值后出口,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上一篇:耐摩擦环境性膜层设计和制备 下一篇:氧化锌纳米棒电化学沉积特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