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喜剧中的小人物分析

时间:2022-09-03 11:49:16

莫里哀喜剧中的小人物分析

【摘 要】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同时又是一位身兼编剧、导演、演员于 一身的喜剧大师。莫里哀的喜剧作品触及到了法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他通过喜剧传达的民主平等思想,俨然已超越了其所属时代。在他的喜剧作品中,小人物常 常独树一帜,这些小人物通常由身份、地位都相对低微的侍者、仆人担当,但他们聪明机智、 灵动活泼,在各种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尽显市民阶层的智慧。莫里哀竭心塑造的这类人物,在 其喜剧创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是十七世纪法国社会中下层人民的传声筒与代言 人,跟随他们的脚步,透过他们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十七世纪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君主专制极 盛时期色彩斑斓的广袤社会:既看到了资产阶级对金钱的贪婪铜臭、世袭贵族的向往及各种 附庸风雅,又看到了贵族阶级的腐朽、没落与荒唐及对其他阶层的蔑视。莫里哀以辛辣的讽 刺之笔,通过所谓的下层人物:小人物的言行、智慧,映衬出了所谓的上等社会:资产阶级、 贵族阶级的各种时代弊病。

【关键词】莫里哀;喜剧;小人物

第一章莫里哀对前代喜剧的继承及其喜剧的独特性

第一节对前代喜剧的继承

莫里哀的喜剧,是17世纪法国民众的一场又一场盛宴,剧作家用自己辛勤的 劳动成果以飨对其充满期盼的读者与观众。与悲剧相比,喜剧长期被视作低人一 等的剧种,历来不被重视。“喜剧描述的是比较坏的人,然而,“坏”不是指这个 人具有一切种类的恶,而是指具有某些恶或丑陋的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 一种滑稽可笑,滑稽的事物包含某种错误或丑陋,但它不致引起痛苦或造成伤害。”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为喜剧所做的定义,成为喜剧向前发展的方向,以滑稽 可笑为手段,以揭露错误或丑陋为目的。

在17世纪以前,喜剧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提到喜剧,被后世誉为“喜剧之父”的阿里斯托芬是一座无法跨越的大山。阿里斯托芬是古希腊最勇敢的和平战士,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拿起手中的批判之笔,在四十年的创作生涯 中,不断为雅典城邦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他始终没有离开人民立场,没有脱离现 实,他通过批判的现实主义手法,为当日的和平、民主而斗争。阿里斯托芬对后世喜剧的影响毋庸置疑,在《财神》中,他刻画的克瑞密罗斯的妻子颇有个性, 是希腊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滑稽女人物。此外,奴隶人物也第一次在喜剧中占据重要地位。该剧里的卡里翁,他可以骂主人,可以随便开玩笑,这种鲁莽的奴隶后 来成为“新喜剧"和罗马喜剧的典范。此类型的奴隶在奴隶制后期的喜剧中仍以奴隶的身份出现,但到了封建时期,在莫里哀的笔下,他们便以小人物为类型出 现在各部剧作中。莫里哀的喜剧,汲取古希腊的营养来丰富自身,难怪乎李健吾先生也说:“像阿里斯托芬那样泼辣,像米南德那样深入世态,专心致志,写出各 类喜剧,成为现代喜剧的先驱的,就是莫里哀。”

除了从古希腊的艺术中吸取养分,莫里哀还模仿学习古罗马的戏剧。莫里哀中学时期进入巴黎当时最好的克莱蒙中学学习,在这里,莫里哀认真研习拉丁文,为能够从原文读到古代罗马作家和戏剧家的作品作了语言准备。克莱蒙中学的学 生在学习拉丁文的时候经常排演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喜剧,莫里哀总是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罗马戏剧不仅吸收了古希腊戏剧的精华,还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艺术 营养,并巧妙地将希腊新喜剧的技巧与罗马民间喜剧的生动狂放熔为一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罗马剧作家中,对莫里哀影响较大的要数普劳图斯和泰伦斯。普劳图斯的喜剧常采用诸如计谋、换装、误会、相认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喜剧 手法,这些元素在莫里哀的喜剧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史嘉本的诡计》是一部很受欢迎的人民喜剧,它采用了罗马喜剧家泰伦斯《福尔米奥》的情节,意大利“文明喜剧"的结构形式,但中心人物史嘉本却是 十足的法兰西民间英雄。足智多谋的史嘉本为了成全小主人的婚姻,运用各种诡计来欺骗他的老主人吉隆特。史嘉本先是撒谎说少爷被绑架从而顺利地骗取了“赎 金”,接着为了复仇他又把吉隆特骗进口袋,用棍子痛打了一顿。这种采用民间 闹剧手法的场面极易惹人发笑,但莫里哀却也因此而受到非难,古典主义理论者 布瓦洛在其《诗的艺术》中谴责莫里哀,指责他的人物时常做鬼脸,说他抛弃了 高雅的趣味,布氏甚至认为莫里哀如果“少做人民之友",他的艺术就会是最伟大的。而莫里哀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接受了法国民间戏剧的优良传统,因为他的喜剧有着最宝贵的人民因素,因为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友。

莫里哀喜剧中的闹剧化手法的成功运用,得益于外省流浪期间对民问戏剧演出的接触。当时活跃于法国喜剧舞台的主要是意大利的闹剧,莫里哀初回巴黎时还与意大利剧团共用小波旁剧场,这势必会对莫里哀的喜剧创作产生一定影响。“闹剧是最能使视觉得到满足的戏剧形式之一,其特点是:戏剧性强、动作夸张、 语言诙谐、情节突兀和逗人发笑”。莫里哀的成功,不仅因其自身编剧、演剧的 杰出才华,还有古典和民间艺术的给养(身后留有希腊、罗马、法兰西、西班牙 的喜剧剧本),从事戏剧前的良好教育及对巴黎时尚的早年浸淫。

第二节莫里哀喜剧的独特性

纵览整个十七世纪的戏剧舞台,悲剧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十七世纪法国悲剧 作家以高乃依、拉辛为代表。喜剧方面,在莫里哀成名之前,高乃依就曾写过《说谎者》,这是一部情节曲折的性格喜剧。当莫里哀还只发表了两部杰作的时候,观 众已经观看了基诺的《卖弄风情的母亲》,这是情节曲折的喜剧典范。十三年的 外省流浪生活,莫里哀接触到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并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为 自身的喜剧创作积攒了足够的力量。他研习了法国民问闹剧的传统,同时又把它 同别的国家――古罗马、意大利、西班牙――文艺喜剧优良传统结合起来,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兴趣为创作方针,努力促使民众摆脱那些平庸的自命不凡之辈的神气,摆脱那些女才子的矫揉造作、女学者的学究气及医生们的长袍和拉丁文,从而创造出具有生气勃勃、明快乐观和平民幽默等特征,同时内容又特别深刻、充满当时先进思想的法国古典喜剧。与其他古典主义戏剧家不同,莫里哀注重表现 现实生活,并在内容和形式上向民间创作汲取营养,把风俗喜剧和性格喜剧很好 地结合起来,以生动的喜剧形象大胆地抨击僧侣、贵族和放高利贷者等社会邪恶 势力,以滑稽、讽刺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

这是一个值得后世重视的时代,此时,高乃依和拉辛笔下的英雄、莫里哀喜剧中的人物、吕利创作的交响乐,还有博絮埃和布尔达卢等人的演说,都受到路易十四、以精于鉴赏著称的亲王夫人、孔代、蒂雷纳、科尔伯,以及生活在各个 领域中涌现出来的大批杰出人物的欣赏。然而,在这个时代中,最不容忽视的还 是人民大众对莫里哀的喜爱。外省流浪期间,莫里哀不断探索喜剧艺术,提高自我表演技巧,未返回巴黎之时,光耀剧团已是名声在外,市民期待着这位传说中 的喜剧导演与演员,期待着他的剧团能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莫里哀的喜剧是一场喜剧盛宴,是平民大众的狂欢节。

古希腊的“喜剧”一词原意乃是“狂欢队伍”之歌,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的滑稽表演。狂欢作为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精神现象,与戏剧的观演表 现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弗洛伊德曾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指出:狂欢是“本我” 得以实现的一种极端形式;马斯洛对于高峰体验的描述,也使我们窥探到某种人生的狂欢情境;而明确地把“狂欢”从个体心理引向社会现实即人群或广场,对 其社会功能进行实质性阐释的是美国的帕特里奇。帕特里奇指出:“狂欢”是一种 社会现象,是人性的半人半兽性的动力呈现。巴赫金则考察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的“狂欢”现象和形态,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揭示了狂欢的本质:边缘状态中生命 意识的爆喷,这种爆喷寓有交替与变更、死亡与新生的精神。在巴赫金看来,狂

欢的产生是和更为广阔的民间诙谐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的,以狂欢节文化为核心的民间诙谐文化被作为对日常生活制度和意识形态暂时的超越。狂欢的实质,正像巴赫金指出的那样:“它处于艺术和生活本身的交界线上,实际上,这就是生活 本身,但它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游戏方式。”狂欢节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等级差异 的消失,在狂欢化的特有气氛里,人人都是平等的,狂欢模糊了等级之间的森严 界限,从而颠覆了权威,消解了差异。在狂欢中,所有人都是积极的参与者,人 们不是消极地看专门的人来狂欢,或是自己表演狂欢的状态,而是真正生活在狂欢之中,它的精神是自由与平等、交替与变更、死亡与新生。狂欢使底层社会群体被压抑、封冻的生命激情开始复苏并爆发出来,冲向占统治地位的主导阶层和 规章制度,揭示它的虚伪和荒谬,由此让人们能够率性相对,达到忘我的沉醉和 情绪的宣泄。可以说,狂欢是戏剧尤其是喜剧诞生的源泉和土壤。

莫里哀的喜剧给巴黎市民带来的,正是这样一种狂欢。在观演喜剧的过程中,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亦或喜剧演员,他们都是平等的。莫里哀喜剧中小人物的出现,往往掀起这场狂欢的高潮。那些机智、聪慧、勇敢、灵活、快乐和好嘲笑的小人物,是法国人民的、或者如人们经常称为“高卢人”的生活环境中的真正代表。喜剧《冒失鬼》、《情仇》、《可笑的女才子》中的“玛斯加里尔”,《唐璜》、《打出来的医生》中的斯卡纳奈尔,《悭吝人》中的雅克和拉赉奋史,《女博 士》里的马丁娜,《醉心贵族的小市民》中的葛微耶勒和妮果萝,《史嘉本的诡计》 中的史嘉本,《伪君子》中的桃利娜,《女博士》中的马丁娜,《无病》中的唐乃特等,他们狡猾、聪明、灵活、快乐、爱嘲弄别人。他们虽然是仆人,但莫里哀给予了他们与主人平等的地位。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而其见解又总是合理正确的。在家庭发生矛盾时,仆人总是站在新生力量一方,站在正义一方和 那些丧失了理性的、违反自然的、封建道德的代表者进行斗争,而在斗争中,总是他们取得胜利。莫里哀最同情、最喜爱的就是这些富有正义感又足智多谋的 人物,这些均是来自人民群众中的反封建的代表。当观众走进剧场欣赏这些剧作时,无论台上的演员还是池座中的市民,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场合特定的环境中,他们进入了另一个时空,那是一个属于喜剧的,也是属于狂欢节的时空。在那里,观演双方都沉醉于暂时的假定世界,他们尽情地发泄胸中的不满,冲向占统治地位的主导阶层和规章制度,揭示它的虚伪和荒谬,并且去葬送它。在现实社会中被压迫、被欺凌的市民阶层在这里找到了出口,他们用这样一种方式,尽情地嘲弄社会中的畸形与不公。在这里,他们得到了精神上的短暂满足。

莫里哀的创作主要受到人民群众和具有民主精神的观众的欢迎,联系人民群众和善于吸引人民群众,这是莫里哀喜剧最显著的特点。但是,莫里哀喜剧的大众性绝不是依靠降低自身的思想深度来达到的,恰恰相反,莫里哀的喜剧一方面 具有愉快活泼的情调,充满意味深长的民间幽默,另一方面又具有极强的思想深 度,充满了精辟的道理和当时被肯定的进步思想。

莫里哀的喜剧题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在他的作品中,王公贵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下层人物,如仆人、厨师、农民、穷苦人等。尤其是, 喜剧通常是用来讽刺上述下层“小人物”,而莫里哀则用来讽刺按照古典主义惯例 本该予以颂扬的贵族,“他把侯爵作为‘今日喜剧的取笑对象,’他的喜剧反映了当下的世态风尚,他关注的是当下的自然,而非古代的自然。其次,莫里哀的喜 剧热衷于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养分。古典主义诗人布瓦洛要求诗人要“研究宫廷,认识城市”,这两者之中,以宫廷为重。表现宫廷贵族典雅的生活风尚,是古典主义文学共同的艺术趣味,而在莫里哀的喜剧里,这种风雅的贵族生活不仅被市井生活所取代,其“风雅"本身也成了被讽刺、批判的对象。莫里哀的喜剧,不仅剧作具有严肃的主题,鲜明的批判性,他自身对喜剧功能的认识也大大高于前代与同时代人。再次,莫里哀对喜剧形式进行了改造,莫里哀写的风俗喜剧和性格 喜剧,从根本上改造了旧喜剧。莫里哀的喜剧,刻画了一系列经典人物,使得他 名垂千秋。无怪乎18世纪德国大文豪歌德也称赞他:“莫里哀实在伟大,你每读他一次都会感到惊讶。他独具风格,喜剧作品近乎于悲剧,写得机智圆熟,没谁有勇气步其后尘。”

作者简介:司佳(1993―)女,汉族,安徽省宿州市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亚欧语系法语。

参考文献:

[1]韩璐.国内外莫里哀研究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

[2]于辉.翻译文学经典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欧阳菁,夏海玲.“喜剧性”及莫里哀的喜剧成就[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7)

上一篇:油画的特点与表现技法 下一篇: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