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识字在课堂内外处处开花

时间:2022-09-03 11:33:09

让识字在课堂内外处处开花

摘 要:如何增加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成为当务之急。教师应从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让识字在课堂内外处处开花。

关键词:多种渠道;识字能力;语言环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一年级的识字量要求较多,上学期要求识字400个,下学期要求识字550个,且要求多认少写。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语言,发展思维,为阅读减少障碍,满足学生的读写需要。但是,这么多生字,学生往往记得快,忘得也快。那么,如何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就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从带一年级语文积累的浅显经验来看,笔者认为,识字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老师教,更应从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让识字在课堂内外处处开花。

一、在课内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识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是学生认字、识字的主渠道,教师应通过课堂识字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认字、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让学生掌握认识生字的方法

学习生字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课文中画出生字,然后让他们利用已有的拼音知识,自己拼读认识的生字,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认识了新的生字,而且巩固了汉语拼音。如果遇到没有标注拼音的课文,学生则可以通过请教同学、老师,甚至查字典来认识新字,同时也使他们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分析字理帮助学生识字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造规律,运用汉字形与义的关系分析汉字,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提高识字兴趣。如:“灾”字,“灾”字的“宀”表示房子,屋中起火就是灾害,还可融会贯通进行归类,“月”“扌”“足”“虫”“氵”等偏旁部首的形声字的掌握。

(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找出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如,常用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等方法的运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尽可能让学生先自己学习,先自己探索和尝试。学生自己想得通的,说得清楚的,自然不必教。想不通了,说不清楚,这就是碰壁了,要求解决的欲望变得迫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给予启发,学生不仅容易豁然贯通,同时也加强了主观能动性,因而一定能“举一反三”。

二、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丰富词汇,积累语言

识字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但识字不能孤立进行,要与读词读句紧密结合。从教第一个生字起,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在文中、句中用笔圈出生字,让学生知道每一个生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的字构成不同的词,不同的字词组成不同的句子,它们都存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学应让学生多读课文,通过读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丰富词汇,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字练习组词、说话,让学生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巩固识字。

斯霞老师在谈到随文识字时说:“学生在识字过程中,能随时受到课文中规范化语言的熏陶。刚学过的生字词,就在课文中及时重现,通过学习课文,既巩固了生字词,又进一步领会了字词的运用。这样有利于把课文中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为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三、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一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喜欢学、主动学。因此,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是带学生进入“游戏乐园”,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字、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四、在课内外的学习阅读中识字

识字就是为了阅读。通过观察比较,经常读书的学生,在识字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在学生一开始识字的时候,就应该鼓励他们阅读。刚开始可读一些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尽早地把识字与理解语言结合起来。为了阅读,学生会想办法去认识它。阅读不仅使学生发展了个性,丰富了精神世界,还能积累丰富的字词材料,扩大识字量。

五、在生活中识字

新大纲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教师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权利,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广阔天地,家庭、学校,街道、商场,都是学生识字的环境。

要让学生坚持主动地在生活中识字,还应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把收集到的商品标签、食物包装袋等拿到班里,向同学展示自己认识的新字,并把其得意之作贴在展示台上。

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把学生的主动学习、创新意识调动起来,便能克服识字的枯燥感,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识字,不断增加识字量,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6.

[2]张捷,王标.小学语文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05.

[3]郑国民.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J].学科教育,2012(11):8.

[4]邹武林.新语文 新体验[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5]佟啡,张一清.小学识字教学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让作文“有血有肉”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写作现状和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