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育人幼小为先 用心教育成就未来

时间:2022-04-06 01:43:13

百年育人幼小为先 用心教育成就未来

摘 要:“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培养人才是巩固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开始,注重幼儿养成教育与幼儿道德教育,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性,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宗旨,用心努力完善综合文化素养,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精心呵护每一位幼儿,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德育工作;沟通交流;尊重幼儿;家庭教育;家园互动

一、凝心聚力,开导宝宝思潮

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然而,紧张的生活节奏让绝大部分家长终日忙于工作,幼儿园的生活对宝宝的影响日趋显著。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就像一张白色的宣纸,没有是非概念,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如果老师做到了诚实、守信、自信、自尊、自爱,孩子就会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德育是立足之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我们凝心聚力,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宝宝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下成长。

二、恒心坚持,洞悉孩子心灵

都说小孩的脸像六月的天气,阴晴不定,宝宝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只要我们坚持观察与记录,就能发现每一个宝宝的爱好与兴趣,甚至宝宝的内心。有的宝宝不够勇敢爱哭闹,要让他多接触新事物,鼓起勇气学着更坚强一些;有的宝宝比较沉默,不爱说话,要细心发现宝宝感兴趣的话题,主动引导宝宝和周围沟通交流,鼓励他树立信心,更开朗一些;有的宝宝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幼儿园也很任性,喜欢拥有所有好玩好吃的东西,要多组织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让宝宝们体验分享的快乐并学会分享,同时,培养宝宝的团结合作精神……时光飞逝,回首六年工作经历,宝宝的笑容就是对我持之以恒的细心的最大肯定。

三、用心呵护,重视幼儿尊严

海卡尔曾说过:“人的尊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他的信念。它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家长和老师共同呵护孩子脆弱的尊严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为了帮助每一个幼小的心灵健康地成长,身为老师,我们要尽可能地用心呵护宝宝的尊严。

四、热心交流,重视家长沟通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家人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家庭的和谐是孩子成长的动力。老师与家长合作交流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促进宝宝全面发展。工作六年来,我尽可能地主动热情地与家长相交,争取与家长的有效合作,例如,通过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活动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密切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有时也会定期开展家长咨询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

五、真心服务,促进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培养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宝的成长包括很多方面,对于处在感知动作思维阶段的宝宝来说,身体的、智力的和心理的发展都非常重要。经过不断的课程升级,我们的教学系统日臻完善,深受宝宝和家长的欢迎。除了幼儿园整合课程的教学外,我们每学期还定期举办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真心关注宝宝成长的每一步。例如,在迎接2017年的到来时,我园举行了以“大手牵小手 一起来运动”为主题的亲子趣味运动会。我们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现场,小朋友们奋勇争先,和家长们密切配合。通过举办这次亲子运动会,丰富了幼儿在园的生活,锻炼了幼儿的体质,开发了幼儿的潜能,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宝宝受益终生。唯有真心服务,充分理解宝宝们的需要,才能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六、齐心协力,成就儿童未来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幼儿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齐心协力共促幼儿健康成长,不仅仅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更是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因此,我在这里呼吁国家、社会、教育局以及家庭来一起关注幼儿成长,给宝宝营造一个最佳的成长环境!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让每一位宝宝都成为父母的希望,国家的栋梁!

教育是一种幸福,幼儿教育的真谛就是为宝宝打开幸福的大门。在未来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以适应要求,完善自我。百年育人,幼小为先,只要我们用心教育,定能成就宝宝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邹艳娜,唐慧,梁淑贞,等.关于“家园沟通”的调查与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2):47-48.

[2]郭华健.浅谈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95-96.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下一篇:如何培养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