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时间:2022-09-03 10:48:06

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摘要】本文讨论了词语教学中理解词义的一些方法。认为词文结合,激活学生大脑中已经有的信息,引导想象,融会贯通,能让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丰厚、深刻起来,能让词作成为一个个鲜活的意象,“活”在学生心中。

【关键词】词语;方法;教学;感性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149-01

词语作为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词语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在词义教学中,我认为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就是词语反映的现实世界和所蕴涵着的意味、意蕴、情感。 下面试以几个教学片断为例,谈谈如何引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1 想象品读,读“活”词语

词语反映的是现实的世界,教师不能单纯的以理性来理解词语的意义,应该激活生活已经有的背景知识,引导想象,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在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课堂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教学片段。

片段:

师:把你能够发现的描写“二全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都找出来,出示词语:茫茫月海,如银月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流水淙淙,蜿蜒而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一组一组地边读边想象,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读“一泓清泉,静影沉璧”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在静静的月夜,月亮沉浸在水中。

师:你从哪个词语看到月亮就浸在水中?

生:静影沉璧

师:“璧”指什么?

生:我觉得可能指月亮象玉佩一样皎洁,皎洁的月亮倒影在水中。师:月亮那样的清醇、皎洁,就像是一块洁白无暇的美玉一样,美吧,大家把它读出来。(读)

师:这八个字和你脑海中看到的画面读到心里去。(读)

师:同学们,这些词语仿佛变成了什么?

生:一幅美丽的图画。

师:什么叫如诗如画?这就是,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这段词语教学,孩子的精神世界被引入了独特的意象,在反复的品读涵咏、想象感悟之中,让词语在孩子心中成为画面,不仅解决了词义的问题,中国汉语的形象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舒展地联想,入境地朗读,学生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婉转的诗,在如诗似画的品读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语言的魅力泼泼洒洒地散发着。

2 融会贯通,读“深”词语

在词语教学中,挖掘学生的言语积累,融会贯通,让多个文本话语之间相互照应、穿插、印证,无疑为多重言语思维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样的词语教学,因为有了多重文本的参与,能深度理解词语。

片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师:课文说白骨精“诡计多端”。请大家想想,这白骨精,究竟施了哪些诡计?听你们老师说,你们前不久刚好上了节“感悟三十六计”的综合实践课。请大家拥“三十六计”分析一下,白骨精施了哪些诡计?

生:我看出了她的“金蝉脱壳”计。“‘啪’的一声村姑倒地死去,可是倒地的只是白骨精的化身,她的真身却化为一缕轻烟逃跑了”。

生:我发现了“美人计”。“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一个村姑,提着一篮馒头,笑着向唐僧走来。”

生:我发现了“连环计”。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差点丢了性命,她知道有孙悟空在,是吃不到唐僧肉的,决定再施诡计,让唐僧把孙悟空赶走”。

生:他还用了离间计和苦肉计。“孙悟空扮成老头……我这条老命也和你拼了”。他用自己拼命的方式来离间师徒的方式。

生:他还用了调虎离山计。

师:这里的“虎”是谁?

生:孙悟空。

生:使用了“激将法”。白骨精把孙悟空激怒,让唐僧责怪孙悟空滥杀无辜,进而把孙悟空赶走。

师:大家感悟得真好!请看大屏幕,老师将白骨精施的诡计归纳出来了。

变村姑――美人计 借尸还魂

化身逃――金蝉脱壳 以假乱真

变婆子――连还计

变老儿――离间计 调虎离山

喊救命――声东击西

说拼命――激将法 苦肉计

师:真是计中有计,环环相扣,计计相连阴险之至。这就叫做――

生:诡计多端。

师:白骨精肯定没有读过《三十六计》,但是她的计策却暗合了《三十六计》,为了吃唐僧肉,她是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啊,这就是――

生:诡计多端。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让学生用“三十六计”来解读“诡计多端”,以“诡计多端”为勾兑的支点,带领学生沉入多重文本,在多重语境之间实现融会贯通,从而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洞察力、联想力和深度思维。

3 词文相连,读“厚”词语

应该改变“就词语而词语”的教学方式,应该结合课文的语境,潜入深出,不但把词语读“厚”,还可以把教学环节推向深层,让词语教学为深入理解课个绝好的铺垫。

生词“脊椎骨”教学

词语来源:《微笑着承受一切》

《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记叙了我国女子体操队运动员桑兰在一次体育竞赛中失手致残的事。文章的教学重难点是: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体会桑兰遭遇脊椎骨骨折,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巨大不幸时,仍微笑着面对一切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描述:教师出示“脊椎骨”一词,然后让学生指出自己在学习这个词语时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一个学生说:“脊”这个字应该读第三声。于是,教师让这位同学带领大家齐读三遍。又一个学生说:“脊椎”这两个字很难写,书写时要注意“脊”的上半部分和“椎”的右半边。老师夸奖这位同学“学习生词真仔细”。接着老师问:哪一位同学知道脊椎骨在哪儿?学生似乎很兴奋,纷纷举手,于是教师指名一位同学在自己的身上找出脊椎骨的位置。至此,这个词语的教学完成。

反思:在进行“脊椎骨”一词的教学时,没有停留于这个词语的读音与字形,而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明白脊椎骨在人体中的位置,这是“学以致用”的体现,值得肯定。但是,我认为这样的字词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

学生知道“脊椎骨”的写法及其部位不是最终目的,而让学生知道“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脊椎骨骨折将带来什么影响”才是该词语教学的重点。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明白脊椎骨骨折给桑兰带来的痛苦;才能明白为什么桑兰在完成“刷牙”、“穿衣”、“吃饭”等常人看似简单的动作时却“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另外,如果学生能够明白脊椎骨骨折将带来的后果,就会对课文中二类生词“瘫痪”、“固定套”等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而且也为学生学习全文扫清了阅读障碍,为学生体会桑兰面临的巨大困难做一个很好的铺垫,否则只能是教师“纸上谈兵”,学生“望文生义”罢了。

在这个教学中,扣住词语教学做足文章。先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对接,既理解了词语,也为学生解读文本做了铺垫。该教师还借助课文中的两组词,通过品读,对“理所当然”的理解更加丰厚。最后联系课文,通过语言表达,使学生掌握了这个词语的内涵和精神,提升了词语教学的效度。

上一篇:谈谈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下一篇: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