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学评价 激活音乐课堂

时间:2022-09-03 08:59:25

巧用教学评价 激活音乐课堂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课程评价的对象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作为管理者的学校,旨在“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而《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稿)》则将课程评价主要定位于学生的发展,并特别强调了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使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那么,具体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来实施呢?

一、提倡多样性,让学生感受音乐活动评价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评价要更多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方面,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很多老师都在不经意间扮演了班级的统治者,甚至变成了学生的敌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眼里所看到的,只是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和手段来激励学生,则会取得不一样的教育效果。

1.利用“小小擂台”激励学生自我展示,自我评价。

新学期我接手三年级,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开学初我结合学校的“雏鹰争章”活动和学生一起制定了争得小星星的考核标准:每节课利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音乐小擂台”的展示,主动上台展示的学生得一颗星,再根据表演水平得星,每月一统计,前5名者得书签一张。通过此活动,我了解了学生的特长,同时又鼓励了学生。

2.凸显合作性,让学生体验在集体中成长的乐趣。

合作是现代社会对人的重要素质要求。在音乐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让学生建立和追求共同的目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

开学初我就采用自愿和指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组,并让每组人员给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在黑板边上还有一块小组展示园地,任课教师可以在上面画星(奖励)、画圈(批评),上课时按纪律、参与、表现等给每个小组打分。每月一评,连续胜出的小组将在学期结束时参与“冠军小队”的评比。

有时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带动、同化每一个成员。这样的评价方式有效促进了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与共同进步。

3.改单一的考试评价为综合评价。

众所周知,考试是对教学效果评价最常见的方法,指令性课程范式将音乐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束缚在狭窄的课程流水线上,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因此考试也是统一的预定性的。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往往总是一首歌加一张试卷,考试由老师一人说了算。这样的评价往往只有极少数学生优秀,而多数学生都只是平庸者或失败者。事实上,学生因先天条件、兴趣爱好等个性差异,在音乐表现上肯定是有差异的。

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和学生约定:(1)平时竖笛的还课成绩加上课的纪律表现和学期末的才艺展示综合得分即为学期结束音乐科的成绩。(2)课堂上的纪律表现以得小星星的个数为准。(3)才艺展示采取学生打分的形式。学期综合评价的成绩由以上三方面决定。这样的评价就像一个灯塔,指引着学生努力的方向。

二、注重过程性,让学生关注音乐学习的历程

新的课程目标除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外,还把“过程与方法”也列入其中。它要求教师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这种评价理念淡化了教育的功利意味,更符合教育的终极关怀。

1.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进行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快乐。

在课堂上,教师应准确地把握评价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的评价,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教学契机,使音乐教学良性发展。

如在上《手拉手,地球村》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环球之旅”的活动,学生任选地图上的地方来介绍。每介绍完,我都会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评价一番。如:“你是第一个主动介绍的,老师把一颗勇敢之星奖给你,并且还要奖励你一颗阿尔卑斯奶糖。阿尔卑斯奶糖是来自欧洲的奶糖,并以阿尔卑斯山脉来命名的”;“看看我们又来到了哪里?澳大利亚——一个羊背和矿车上的国家……”。在我的评价和引导下,学生完全置身于其中,美滋滋地等着为大家介绍他喜爱的地方,为歌曲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他评,激发潜能。

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时,我都让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测评和互评。刚开始,学生喜欢戴有色眼镜去评价别人,互相指责,夸大别人的不足。后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慢慢习惯用“赞赏”的眼光去评价其他同学,被评价的同学由于受到同学的肯定,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主动性得以增强。

音乐是美好的,作为音乐教学的“评价”,也应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爱好与兴趣,这样的“评”才是富有“价”值的。

三、尊重个性差异,关注特殊学生

人的能力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一定要把没有可比性的不同个体比个你高我低,不仅在理论上是荒谬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有极大的危害。在评价过程中尊重个性差异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前课堂上有一个怪现象:上课铃响,学生不能安静。对此,我要求学生每次铃响即坐正保持安静,给做得最快、保持较好的学生记一颗星。开始时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做到,我每节课都会把某某得到几颗星在下课前公布。再后来,铃响即安静的学生越来越多,我的要求又变了:看看谁守纪律能坚持到下课,看看谁唱歌唱得最认真最好。几周下来,一次,我又在课堂上公布学生得的星星数,一个怯怯的声音从教室后面传来:“老师,我有几颗啦?”循声望去,原来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程某,对呀,我怎么把他忘了?“哦,你呀,老师正在考验你呢,课前准备时你坐得又快又好,可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坚持到下课。”“我能,老师。”这节课,他一直努力表现着,虽然时不时犯点小错误,但对他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当然,下课时我没忘奖励他一颗星。慢慢地,我注意到,在我的课堂上,他变得有礼貌、守纪律了。

唤醒孩子的自信,就是唤醒孩子生命中最美好的那部分人性;激励孩子的自信,就是激励孩子焕发生命的活力和潜能。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评价要体现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要以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查课程内容涉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评价要让“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打破狭隘的封闭的评价形式,拓宽了学习音乐的渠道,既激活了课堂教学,又落实了“双基”;既以学生的需要为本,也以学生发展为本,从而有效提升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南京市竹山小学)

上一篇:掌握应试技巧,巧做听力试题 下一篇:论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论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