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巧用英语课堂,重点从优化师生关系、趣由心生;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气氛;精心设计游戏,寓教于乐和转换教学角色,以学生为主来阐述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和有创造性的未来建设者。
关键词:兴趣 师生 情境 游戏 主动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只是被迫强制学习,是会扼杀学生的好学精神的。”“乐”指的正是兴趣。中西方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说明了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是推动学习的有效动力,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市郊,学生大多来自郊区,不少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同爷爷奶奶居住在一起,有的学生甚至家中没有大人,孩子们自己住在家中;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郊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学习无用论”却更加严重,家里大人忙着盖房,做生意,打工,闲了就打麻将,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必然受到影响,学生“厌学”心理比较严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所谓的“后进生”往往都是从不喜欢学习开始,逐渐过渡到不学,以至于辍学。从这些年的教学经历中,我越发感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物或某种现象真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涌动出一种探知的强烈欲望。只有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才是教学之“本”。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和有创造性的未来建设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那么英语教学中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优化师生关系,趣由心生
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地。”可见,师爱是教书育人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我们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没有生命的机器。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一个“情”字。我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更是体会到对学生只有“严”是不够的,教师要时时刻刻带着真情,以真情作基础,引发出平等民主的师生情。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多激励,让他们看到希望,不让他们经常体验失望的痛苦,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喜悦中增强必胜的信心。只有学生喜欢老师,他们才能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而作为英语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会使课堂轻松活跃。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气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对成功的渴望,这种心理需求的满足带来的是一种自信,是学生对挑战未知的信心。
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即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英语的场合和机会,让学生“沉浸”在使用英语的环境中(即语境),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并能激励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教学活动中,表现自我,建立自信。
在英语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究。要形成这样一种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自由争辩。可以把表演艺术加入英语课堂,比如我在讲《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让一些同学有角色的扮演外星人、厨师、理发师、洗澡的人、睡觉的人和记者等,在排练过程中,我纠正了许多同学的发音,增强了语感和语调、重读、连读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了语言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这一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三、精心设计游戏,寓教于乐
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积极。兴趣是一种极大的推动力,兴趣越大,进展就越快,效果就越好。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活泼爱动贪玩、渴望成功,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但对学习欠缺目的性,意志力不强,兴趣中心时常转移。游戏的趣味性特点恰好能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支持。教师要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引导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一种推动力。
一般来说,学习英语词汇量是一大难题,而遗忘是避免不了的,记忆与遗忘就成了英语学习的永久“敌人”。单纯地背诵默写单词、课文只是一种消极的巩固,而且十分枯燥,时间长了学生就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把创造性的游戏引入记单词、背课文上,学生们就会认为是一种有趣的活动而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了。可以通过游戏学习单词比如拼单词对抗赛,可以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对抗赛在两个小组中进行,在我宣布游戏开始后,第一组的第一名学生立即用中文说出一个单词(如:自行车),第一组的第二名学生应立即将这个单词说出来,说错或不能迅速说出单词的记负分,最后哪组扣分最少为优胜。
我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游戏,比如抢读单词、看图猜词、看图写单词、拼单词对抗赛、单词接龙、换宝、猜袋中物等等,学生很感兴趣。
课堂游戏要求学生,即游戏的参与者,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件事和如何去模仿他人的一言一行,都要予以及时的反应、回答和表现,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记忆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模仿能力,还能提高他们语言连贯表达的能力。课堂上可以开展许多生动活泼的游戏,如猜谜、打电话、男女生比赛等。在设计游戏时,教师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表达思想、说服别人和获取信息等方面的交际能力。在游戏活动中要强调学生活而不乱,动静有序,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并注意尽量安排集体游戏,特别是需要集体配合和体现合作精神的游戏,这样既可以操练语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转换教学角色,以学生为主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能动性最根本的途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学习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所进行的一种活动。而教师满堂灌,学生一味地听的“坐禅”、“填鸭”式教学,至今仍屡见不鲜,学生听得兴趣索然,恹恹欲睡,其根本就在于学生被“剥夺”了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变“一言堂”为“众言堂”。新课程再三强调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程序化,学生由于其性格、兴趣、爱好不同而反映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不能得到有效的挖掘,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变学习为自觉行为,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的探索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的思想也会渐渐发生变化,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师应从“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兴趣,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积极、主动的。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现成的知识点,还有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且随着教学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越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结语
总之,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正如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所说的那样“教师要使英语成为学生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有趣事物。”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举报文章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下一篇: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