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展示

时间:2022-09-03 08:25:02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展示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设立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指导着课堂讲授过程、提问复习环节及联系反馈环节,通过各环节的有机互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同时对学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给学生前进指明方向。如果要从本质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全面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揭示。关注教学目标对于打造特色课堂,改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探索,希望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教学目标形式

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及学生发展的规律展开。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制定教学目标并及时地将教学目标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了解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一般而言教学目标的展示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口述表达的形式,这种形式需要教师用凝练的语言将教学目标向学生传递。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有10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用条理化的形式口述教学目标:认识10;了解10的大小并能够使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第二种方式主要是书面形式,教师将教学目标规范化地书写黑板上以便学生了解。第三种方式是借助多媒体的技术将课堂教学的目标展示出来。在这三种教学目标展示的形式中学生一般比较容易接受口述的方式,因为口述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教师要表达的意思,当然教师要用贴切的语言阐释。

二、教学目标展示时间区分

在教学目标的展示中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及教学进程的展开可以动态化地处理教学目标的展示。不管哪种展示都是从教学的教材内容出发的,只不过时间上的处理上存在偏差,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课堂教学开始前展示。教师要在宏观上计划课堂教学的安排,精心选择一个能够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目标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要求学生能够实现各个教学目标。学生围绕这个教学案例反思教学内容。例如在人教版第十册的课本中有一个例题,其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设计一个厂房,并且用平面图中的10cm表示实际生活中的100m,问题是求出在平面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教师通过对这个例题的讲解要贯穿三个目标: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表达方式;比例尺的求法。

其次,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展示。教学目标可以是一个比较笼统化的大目标,也可以是在大目标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的小目标,通过小目标的实现一步步地肢解大目标,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小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积累成功的信念,而教师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可以将人教版第七册中“小数的性质”这一个章节中的内容分解为几个层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例题1和2说明小数的性质,利用例题3和4说明小数性质的作用,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在教学后展示教学目标。这种教学展示是在对课堂授课内容的一次总结,将整个课堂内容完整的串联起来,使学生突然感悟到教学的实际进程及教师的思路安排。这种目标展示起到的总结作用一个重要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给学生一种复习反馈的效果,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来反思自己学习的内容扎实度。

三、在设计目标展示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手段来展示

1.情景展示。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教材的教学内容都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可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氛围中,激发学习情趣和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学习意志。

如在六年级数学进行比例和人体教学时,通过展示黄金比例的图片,设问:a.为什么这些图片都很美呢?b.什么是黄金比例?此时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能主动探索发现黄金比例与生活应用之间的联系,并对素材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加以思考,给自己以创造构想的空间,不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而且培养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创造数学、应用数学的品质。

2.问题、实验展示,导学导思。

问题意识是重要的,教师要注重将教学目标问题化表达,以此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展开。如教学“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时,提出问题,3/4吨与75%吨相等吗?通过学生的争论引出教学目标,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这种教学目标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有时也可以通过某些材料演示,教师启导,让学生发现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存在着本质联系,从上位概念或规律能推导出下位概念或规则,这样学到的知识记得牢,理解得深,用得活。

3.障碍展示,导凝导法。

通过设置障碍,展示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可称之为“练习碰壁”展示法,这是符合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思想。

如在中位教学中,先复习平均数的求法,然后给出一个问题:现学校要求每班推荐一人参加数学竞赛,我班张杰和李刚历次测试成绩如下:①100、85、90、80、95,②95、90、90、85、90,到底谁赢?学生很快回答,求平均成绩,可通过计算发现平均成绩相等,那派谁去呢?学生经过尝试探索,发现原有知识有能力不足以解决面前临的问题,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状态。教师提出质疑: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处理这组数据,解决这件事呢?这样把学生引入“愤”的世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明白今天的学习目标,就是怎样处理这一组数据,教师揭示目标:中位数的概念及计算。

这种方式展式目标,所设置的问题和练习要抓住关键,而且要有整体性、思考性、情趣性。通过设置障碍,展示目标,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索意识、创新精神,所学到的知识,印象鲜明,记忆深刻,而且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遇到学习困难时,败而不馁,肯思肯钻,孜孜以求,顽强拼搏。

4.类比展示,点拨迁移。

比较能够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别,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理解世界。数学知识本来就是纵横交错,互相联系的,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之间,如果存在同一性,相似性或者异质性,我们就可采取类经展示教学目标,然后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差别等活动认识知识间的共性和个性。

总之,教学目标要创新,同时要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和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下一篇:浅谈专科生就业教育全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