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教育中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技巧

时间:2022-09-03 06:15:18

浅析职业教育中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技巧

摘 要:服装工艺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主要学科,它是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专业技能。本文以实践为基础,讨论了职业院校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五点教学技巧。

关键词:服装工艺 实践 技能训练

一、由浅入深,注重激励

对刚进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数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养成好的学习对习惯,如何从零开始,激发、调动、保持这些学生学习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服装缝制工艺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首先应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先要学会几种手针的基本针法(攻针、倒扎针、三角针等),再进行基础机缝的学习和练习,从简单的直线、几何图形及各种缝制的机缝训练,到部件(各种口袋、装裤拉链、领、袖衩等)的制作,逐步过渡到完成成品服装的制作,这样一步步确定技能目标的达成,使学生在服装缝制工艺课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助于接下去深入地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勤开导,多鼓励,用“表扬”“肯定”来激活学生的上进心,一定不要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情。当发现学生有了进步和成绩时,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倍增,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部件制作,突破难点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部件制作是服装成品制作的前提和基础,服装部件制作的好坏决定着服装整体的效果。教师可以对技能目标进行分解和整合,使技能教学的内容化整为零、变难为易,再化零为整、融会贯通,从而实现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例如将一件男衬衫的缝制工艺流程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基本工序,化整为零,逐个击破。每一堂实习课讲授、示范、训练其中的一项,让学生在坯布上模拟学习这一零部件的制作方法,做到学习一个理解一个,初步掌握一个,强化基本功的训练,形成局部技能。在此基础上,再合零为整,完成成品的制作,最终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组合的整体技能和技巧。这样既能使所学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提高和应用,又能增强知识技能的连贯性,大大降低成品制作的难度,提高成品制作的质量,实现工艺实习教学的目的。

三、规范操作,掌握要领

首先应对学生耐心地讲解服装的结构组成的部件和各部件的制作要领,实际演示,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分步操作,强化训练。例如:要做一件男衬衫,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男衬衫的结构,并将男衬衫分解为若干部件,详细讲解各部件的制作要领,使学生掌握了男衬衣制作的难点、重点。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对于个别较难达到要求的部件,必须进行强化训练。因衬衫领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件衣服外观的质量,所以,在练习男衬衫的制作流程之前,应先对衣领的制作进行强化训练。在实践训练中,把领子的操作每一步再进行分解,使复杂的操作简单明了,就非常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与接受。教师再严格把关,适时进行制作规范,要求每个制作步骤都按规定,依方法进行,养成良好的制作习惯,促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快速提高。然后再进行成品的制作,这样男衬衫的制作就非常简单了。

四、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制作工艺更是多种多样,教师不可能把每一种工艺方法都一一传授给学生,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把不同品种款式服装的工艺相比较进行讲述,分辨出他们的异同点,可以使学生的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充分理解服装“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培养学生利用已获得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由一种工艺延伸出另一些与之相连的多种工艺,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反复比较、反复实践,最后能掌握多种工艺方法及工艺技能。

五、培养兴趣,增强自信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在讲课时,应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来提高服装工艺课教学的效率。并要善于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学、乐学。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边脚料自行设计并制作各种款式的婴儿服、口罩、袖套、小围兜、小饰物等,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练习效果,加速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节约了原材料,同时这种创造性学习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当学生对服装工艺这门课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使他们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并且他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学习服装工艺,经常是掌握得迅速而牢固。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信心,有奋斗的目标,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效率也就得到了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颜丽婷.浅析如何提高服装工艺课的教学质量[J].华章,2008(12).

[2]刘秋莲.浅谈服装缝制工艺课教学[J].教育实践与科研,2009(6).

(作者单位:江西工业技工学校)

上一篇:关于齿轮油泵毕业设计的一些看法 下一篇: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