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

时间:2022-09-03 05:20:14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

[摘要] 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教学的明理、启智、导行功能不能发挥,效果不尽如人意,深入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语文教学就要有新的理念,新的突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笔者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坚持情感化原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前提条件;坚持多样化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是关键,这些方式包括采用音乐,活跃思维;引入时政,提高实效;激发兴趣,拓展思维;创设情境,获取信息。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情感化 多样化 前提条件 关键

目前,有一部分中学生认为语文课比较单调,枯燥。不容否认,长期以来,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上课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内容枯燥,方法呆板,气氛沉闷,学生厌学,语文课教学的明理、启智、导行功能不能发挥,效果不尽如人意,而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要面向未来,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深入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语文课教学就要有新的理念,新的突破。究竟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坚持情感化原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前提条件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得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平等、民主、开放,充满情感化的语文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开阔的胸怀,同时教师要坚持寓教于需、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学生才能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智慧能量,做课堂的主人。一个教师只有尊重、爱护和关心学生成长,具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较高道德素养,才能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受和仰慕心理,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感召力。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是想方设法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竭力融人他们的生活。事实证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了众多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

二、坚持多样化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是关键

1.采用音乐,活跃思维

音乐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言,它能促使学生富有激情和幻想,拨动学生的心弦,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创造宽松愉悦的环境,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而且,听音乐能减轻课程负担过重造成的疲劳,对于增强人的记忆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对于爱好和通晓音乐的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寓教于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增进记忆,活跃思维。

合适的音乐能驱除无关信息的干扰,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比如在教学《甜甜的泥土》时,教师可以选用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新课,在教学爱国主义有关内容时,可以用《我的中国心》导入。

2.引入时政,提高实效

语文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人文性,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而且易于接受。因此,“求新”、“向新”就成了他们的一个显著特点。为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在教学中,教师上课应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介绍近期新闻报道的“重头戏”,不断用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最新材料补充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时代性,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热点问题,给学生以新奇的信息刺激,激发其创新精神,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其次,要“用新”,即教师上课要尽可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新颖性、趣味性和吸引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激发兴趣,拓展思维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的。”可以说,兴趣是求知的先导,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生动形象或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用巧设悬念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和观点,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拓展。通过新奇、灵活、独特而有效的的教学方法,大大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了学生的见识,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理论联系实际,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4.创设情境,获取信息

古人言:“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如果片面地追求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趋于僵化,学起来味如嚼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就能“化腐朽为神奇”,为思想政治教学开创一片新天地,从而不断丰富原有的知识,获取新的信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方法应是随机应变,灵活多样,不能僵化教条。一个成功的教师,总是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察言观色”,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达到情感的交融。实际教学中,我也尝试着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力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与艺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一条崭新的路子,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最向往的乐园。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教育研究,2002(4)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解读中国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浅谈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启蒙教学 下一篇:浅议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