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性司法在新时期的可行性

时间:2022-09-03 04:44:09

恢复性司法在新时期的可行性

【摘要】在我国,恢复性司法仍处于理念接受和试验阶段, 它与传统的司法制度相比,有利于激发犯罪者内心深处的认罪感,也有利于被害人的实质利益得到完全赔偿。该文认为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实行是必要的, 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为恢复性司法的发展创造了很多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恢复性司法;公民意识;被害人;协商;社区服务

中图分类号:D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2-054-01

传统司法是建立在报应主义刑法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刑罚对除极少数被实施极刑之外的犯罪人加以改造,使之重新做人不再犯罪。但仅通过传统司法那样处理,刑罚就只彰显了它的惩罚,而没有展现它的建设性作用。基于此,人们试图从另外一种角度,在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淡化部分国家公权力的机械运作,以宽容和解的理念解决这类刑事案件,恢复性司法的出现水到渠成。

1974年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基奇市,该市的两个年轻人实施了一系列破坏性的犯罪。他们共侵犯了22个被害人的财产,在法庭上他们承认了被指控的罪行,却没有将法庭判决的对被害人的赔偿交给法庭。在当地缓刑局和门诺教派的努力下,两个年轻人同22个被害人见面,并意识到赔偿金不是对自己行为的惩罚,而是给被害人的补偿,于是,6个月后,两人交清了全部赔偿金。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害人——犯罪人和解程序(VORP),也被认为是恢复性司法在现代社会的最早起源。

一、恢复性司法的具体运作

和解(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协商(由被害人、犯罪人及其他人参加)、圆形会谈(由被害人、犯罪人及多方参与)逐渐被认为是恢复性司法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另外两个被认为具有潜在“恢复性”功能的方式是:给被害人以补偿和由犯罪人提供的社区义务劳动。

(一)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和解

现代社会中,恢复性司法实践适用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和解”。双方的和解一般是这样进行的:由一个已经受过司法训练的协调人把被害人与罪犯召集起来,由他来协调、促进二者之间的洽谈。双方之间的和解可以在刑事诉讼之前、诉讼中或诉讼后的任何阶段进行,或者完全独立于刑事诉讼体系。即使在因法庭判决有罪或是犯罪人自己认罪而使得行为构成犯罪已确信无疑的情形下,也可以适用双方和解的方式。

(二)协商

协商源于新西兰,协商与前文所提到的“双方和解”不同。它涉及多方面的参与者,不仅包括被害人与犯罪人,而且还有间接被害人,与此对应的还有犯罪人的支持者。此外,诉讼中的辩护人或者人也会参加这种协商活动。协商这种方式可以在刑事诉讼的不同阶段适用,它比前面所说的“双方和解”的方式更早地被人们所普遍使用。

(三)圆形会谈

圆形会谈与协商的方式有相似之处,即被害人、犯罪人和他们的家人与支持者以及刑事司法人员都可以参与。但是圆形会谈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允许社会中任何对本案有兴趣的人参与进来。

犯罪人如何才能弥补和改正自己犯下的罪过。通常有这么几种方法:首先是赔礼道歉,由犯罪人为自己的行为向被害人表示真挚的忏悔。

此外,还有以下两种在本质上更明确的弥补方式:

1、恢复性补偿

恢复性补偿,即由犯罪人补偿被害人因其犯罪行为所遭受的损失。这种补偿可以用金钱、也可以返还财产原物或是返还价值相当的替代物、或者直接为被害人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或是以任何对方同意的方式进行。在法庭审理结束后,法院可以判决强制犯罪人实施某种补偿措施,犯罪人所返还的财产或补偿的金钱应该限定在被害人所遭受的物质损失范围之内。

2、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式。它要求犯罪人为慈善机构或政府机关提供无偿义务劳动,也可以通过强制方式实施。与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来补偿被害人的方法相似,如果方法的选择是出自于恢复性司法的本质特性,由双方自愿进行而不是强制性的,则它对犯罪人的矫治功能就比较明显。

二、新时代我国恢复性司法的有利条件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犯罪率居高不下,这就迫使我们国家的刑事立法在加大对重大犯罪活动打击力度的同时对轻微犯罪实行宽松的刑事政策。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为恢复系司法的发展创造了很多有利的条件。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和合”的传统文化观念为我过引进恢复性司法制度提供了文化土壤。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历来倡导“和为贵”,司法上也形成了调解的历史传统。这种文化观念的契合与和谐是法律制度顺畅运行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强化整个社会对和合文化的恢复性认同。

四、 社区的兴起,公民意识的觉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社区的兴起,公民意识的觉醒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网络的发展更是加速了这个趋势。这就为恢复性司法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刑事立法为恢复性司法的移植奠定了基础。刑事实体法在注重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同时,也提倡非刑罚方式恢复被害人权益,同时在公诉案件中轻微罪不制度,与恢复性司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重要的制度都为我国引进恢复性制度奠定了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长军.恢复性正义的实现[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2]陈兴良.刑法的启蒙[M].法律出版社,2003.

[3]周娅.短期自由刑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6.

上一篇:试论表决权信托制度在我国引入的可行性 下一篇:浅析违法保外就医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