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评价的生态学思考

时间:2022-09-03 03:05:54

对于学生评价的生态学思考

学生评价是指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个体学习的进展和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价值判断的过程[1]。学生评价具有鉴定、选拔、导向、激励、诊断、改进、反馈、调节等主要功能。学生评价不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也为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了依据。

一、我国现行学生评价制度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尝试,如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等,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的来说,传统的学生评价与当前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为“重视选拔与鉴别功能,忽视反馈与改进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由教师进行学生评价,缺少其他相关人员的参与等”。这样的学生评价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无法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评价目的:以分等、选拔、鉴别为主

现行的学生评价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激励、反馈与矫正的功能。长期以来,我国的学生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高一级学校选择满足它要求的学生,其中中考和高考就很能说明此问题。这导致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围绕着考试进行,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而身心全面发展中的其他方面,比如意志、性格等都被教师和学生所忽视,使教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学生评价不只具有选拔、鉴别的功能,还有诊断、反馈、改进等其他功能。学生评价应是促进每个学生提高进步的手段,不只是选拔人才。

2.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

目前各级基础教育学校进行的学生评价多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尤其班主任老师承担的评价任务更多。与被评价者关系甚为重要的同学、家长和教育专家没有参与其评价工作,而被评价者更是处于消极的被评地位,完全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不同及发展的真实需要。

3.评价方法:以量化评价方法为主

现在,大多学校主要采用的评价方法以量化评价为主,其中又以纸笔测验为主,真实有效的质性评价很少。量化评价方法以标准化考试居多,这种方法主要提取易被量化的指标,而一些缺乏量具、无法进行量化的、难以获得真实可靠有效资料的、但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因素却被忽视。学生的个性特色在量化的要求下被淹没。同时,评价方法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一个阶段之内所做的努力和已经取得的进步,无法充分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4.评价内容:单一,以课本知识为主

评价所涉及内容多为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略了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状态以及情感、态度和其他方面的考查。对个性不一的个体采用同样的内容进行评价,过多强调共性,忽略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二、学生评价制度的生态学思考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学生评价制度过于僵化,忽视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通过现有的学生评价,不仅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他们的真实需求并给予及时的帮助与指导,达到促进他们发展的目的,甚至由于将学生置于巨大的考试压力之下,致使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应该说评价已失去它原有的意义。

根据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学生评价也是一种生态现象,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生态过程。生态学的花盆效应、生态位、生态因子作用于生物的特点和生态系统的特点等思想为学生评价的完善带来了一些启示。

1.“花盆效应”对学生评价的启示

“花盆效应”在生态学上称为“局部生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它在空间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人为创造适合其生存的环境,易于导致生态因子的适应阈值下降,花盆内的个体或群体若离开此环境,其生存和发展就会出现问题。同理,如果学生的发展被局限在现行的半封闭的评价体系中,使学生的学习脱离具体现实的社会生活,也会使学生受到负面的局部生境效应的影响。因此,根据生态学规律,正视学生评价中的实际问题,尊重学生个性和生活的“原生态”,立足于学校,构建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独特价值,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及学生全面、终身发展的需要,这对于破解学生发展的“花盆效应”是十分重要的。

2.“生态位”原理对学生评价的启示

“生态位”主要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只有生态位重叠的生命系统才会产生争夺生态位的竞争。生态位宽度是指被一种生物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生物的生态位宽度与它的竞争力成正比。

当生态位的思想延伸到学生评价时,让人容易联想到的就是如今的标准化考试制度,它在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压缩进同一狭窄的区域,使得学生的“生态位”严重重叠,同时也将学生个人的“生态位宽度”缩小。这势必会导致学生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进而会影响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因此而来的各种压力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心理环境的形成。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智能包括语言、逻辑、空间、肢体动作、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生存智慧等多个方面,每个学生都有他较为擅长的一面。因此,学生评价制度应打破传统评价制度的局限,重视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发展,争取生态位分化,并努力拓宽学生的生态位宽度。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也保证了学生评价制度的相对公平,真正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生态因子作用于生物的特点对学生评价的启示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2]。生态因子作用于生物的特点主要有:综合作用、非等价性、不可替代性和阶段性等[3]。每一生态因子对于生物的作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生态因子具有综合作用并不等于说各种因子同等重要,不同生态因子同时作用于某一生物,它们的重要性有主次轻重之分。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非等价,但却都不可缺少。

依照生态学对于生态系统的定义,可以将评价制度视为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首先,评价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对学生产生影响。评价体系中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学生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反过来学生的发展需要决定着评价的方法、内容、主体等。其次,各因子对学生这个评价对象的作用也具有独特的作用,虽然它们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就如我们身体的每一器官的重要性不同,但它的作用却是其他器官难以替代的。再者,学生有自身的生命节律,无视课堂中学生成长的生命节律,而一味地把课堂定位为知识授受、能力培养是违背生态的。在学习生活的不同阶段,学生取得的成就是不同的,不应用同样的“尺子”去衡量,而要与时俱进。评价不应该只看到最后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中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学生评价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努力与进步状况,尽可能真实、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4.生态系统的特征对学生评价的启示

生态系统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自然性、差异性、整体性、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等。

叶澜教授认为:“在一定意义上,教育就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在传统课堂上,传统的评价制度的导向只关注枯燥抽象的分数,而看不到富有生命的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人亦如此。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却接受着同样的任务,要求达到同一目标,这显然是不符合多样性发展的要求。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学生更是被迫沦为教育这条流水线上没有个性、毫无特色的产品。评价体系计较着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的获得水平,却忘记了学生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得到的评价对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割裂了学生及其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忽视了个体与其所依存的物理和社会情境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掌握的课本知识在生活实际中难以应用,导致学生认为知识无用,这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挫败感。学生在接受教育的阶段,情感态度等还未定型,因此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非主要特质,这也是学生个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些可以强化,并使之成为主要特质,以利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评价的最重要的意图是为了改进,而非证明什么,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强调反馈、矫正功能,是为了诊断评价对象的现状,发现问题,促使教学工作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学生评价,应立足学校,关注学生发展需要,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业成就、个性发展等方面着手。总而言之,用多元化的标准替代如今的单一标准,用差异化的评价取代整齐划一的评价,形成教师、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这样构建的评价体系方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涂艳国.教育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李博.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尚玉昆.生态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对新教师怎样迅速转型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应重视初中生的网络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