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效果

时间:2022-09-03 02:19:17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效果

【摘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形成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一向沉闷的数学课堂充满了绿色的生机。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切实优化了数学课的教学效果,真正推动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优化 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相距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交流。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充分加以应用。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呢?我是这样认识和践行的:

1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年龄小,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旋转》时,我抓住小学生好奇心浓厚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把复杂的静态的图案还原,通过动态的演示、图形变换引出无数美妙的图案,牢牢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旋转”的美,运用信息技术使数学更生动地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从而诱发学生兴趣盎然地去探索其中奥秘,激励他们用图形变换的观点去审视周围的事物,从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重点、难点

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节时,在实物投影仪上引入一些实物模型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有关圆柱、圆锥的现实原型,使其建立直观表象,感性认识。在具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其相关概念。这种通过原型进入有关概念的教学比直接运用模型教学更有益于学生形成和理解准确的有关立体图形的概念。继而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展开、旋转、分解等动作,使学生能够形象清晰地将各概念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对于“侧面的长、弧长等于底面圆周长”这一难点,化抽象为具体,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展现于屏幕上,这种教学手段不知比传统手段(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要好多少倍。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看得清楚,想得明白,理解得透彻,课堂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3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思维能力

远程教育资源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得到训练。远程教育将声音图像结合起来,使视听并举,给学生身心形成一定的想象和思维“刺激场”,达到眼、口、手、脑多方面被调动的效果,使学生的主体思维能力得到训练。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多媒体课件演示:在一条公路上有手推车、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等在行驶,车轮都是圆圆的,大家都很自然地忙着赶路。老师提问: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要是将车轮换个形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让学生猜想。接着老师用多媒体把马路上行驶的车子分别被换上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甚至椭圆形的车轮,从而就出现了车子颠簸,甚至停驶的情况。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圆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二、发散思维与聚敛思维能够交替进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师生处于开发互动的审美情景之中,学生学习情趣激奋,参与主动,而且无拘无束,思维发散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教《比的应用》我设计了“改变山区面貌”实践活动,公司拿出40万元作为改善资金,请你设计把这些资金投入到哪些方面,怎样投资。让学生通过网上调查分析,综合参考、自主设计,把40万元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合理利用。这种教学和身边发生的事联系起来,能使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求,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4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探究能力

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工具,在探究性活动中,借助计算机处理复杂的数据和图形,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使用有效的的数学软件绘制图形,呈现直观的知识背景,加深对相关数学内容的理解。例如我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先在课件上展示由三个三角形拼成的一直角三角形图案,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通过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点击课件把标有序号的三个三角形慢慢地旋转拼成的一直角三角形,直观地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耳目一新,而且把学生引入由不协调---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假如按照课本上的条条顺序写下来,学生确实会感到乏味,远不如教师在运用课件指导学生自己看图进行分析、综合、归纳、评价得出结论的效果好。教学中采用这种新颖活泼的新形式,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充分体现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5 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

远程教育资源具有超文本,大容量、非线性、多界面、交互性的特点、充分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校的校园网和互联网,使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网站获取知识。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另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本身素质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角色的改变。

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由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其次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过去传统模式下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主角,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形成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一向沉闷的数学课堂充满了绿色的生机。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的运用,既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切实优化了数学课的教学效果,真正推动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教学研究》主编:陈定华

《中小学电教》

《中国现代教育》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示解读》

上一篇:拼音王国乐趣多 下一篇:做传统文化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