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课堂教学中的三要素

时间:2022-09-03 02:04:55

议课堂教学中的三要素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注重教法;渗透学法;培养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性措施。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注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学到知识,教给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情绪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平静愉快的心境有利于充分发挥感受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同时,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中学生处在好动、一切从兴趣出发这个时期,年级越低,学生学习动机越具体,也就更多地与学习兴趣相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迎合”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在“兴趣”上下功夫,有意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导言设计上要简明生动,引人入胜。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高强度的注意力,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从兴趣出发突出地表现在从生活实际出发。因为生活实际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学生既感兴趣,又易理解。例如,我在讲解《素描――静物》一节课时,时时让学生联系实际,为什么在画静物的时候要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试举出生活中的情景。学生对此内容很感兴趣。进而讲解教材的道理,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很快掌握了知识。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讲述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方法。

二、重点突出,让学生明白究竟学什么,从中渗透“抓重点带一般”的学习方法

重点突出是教者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师只有在重点突出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才能让学生明白究竟学什么。实际上也是在向学生渗透“抓重点带一般”的学习方法。

讲课时重点突出,总结的时候重点突出,巩固的时候仍是重点突出,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重点和难点上。这样,学生对本节或本章的内容有了清晰的轮廓,对重点知识也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这也正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认识一个事物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需要经过多次反复。重点突出,学生明白了学什么,学习自然就有了目标。清晰这一点,那些为重点内容服务的内容也就容易掌

握了。

三、处理问题时注意调动,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处在主动探索问题之中,进而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技巧

当前,由于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因此必须使学生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扩大知识内容,缩短掌握知识的过程。同时,学生离校后还要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所学知识,因为单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所以只有具备能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才行。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的能力、方法和技巧。比如,我在进行作业点评的时候,不能只为了理论而讲,而应当将理论中涉及的知识点都交代清楚,使其举一反三。如,画面的空间感怎样表现?怎样运用透视?这样,按步进行分析、设问、启发学生思维活动,使学生处在主动探索问题之中,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讲练结合,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在教学中,尤其是实践课教学,特别要注意讲练结合,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技能检验理论。例如,在讲解“素描静物――花瓶组合”这幅画时,先给学生讲明组合当中的主体物,然后讲清作画步骤,接着教者示范,学生观看、领悟,然后动手绘画。在绘画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当学生欣赏到自己的作品时,也从中体会到了创作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欢乐。同时,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更进一步得到加强。

总之,在教学当中教师要讲究教法,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从而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黄炎培.教育文集:第3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职业教育中心)

上一篇: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 下一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