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9-03 01:53:28

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语文是交际工具,是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作为母语教学,它应该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书育人"、"文道结合"的说法早已有之。而今新课标在关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中,也有明确指出这一理念,"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可见,语文教学中,有必要承担思想教育的责任。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19-01

统观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大多数为缺乏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刻苦精神。这些成绩落后的学生大致可分以下几类:(1)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懵懂度日者;(2)不能很好处理和老师同学之间关系者;(3)不辨是非,人云亦云者;(4)心气浮躁,不肯踏实用功者;(5)妄自菲薄,缺乏进取意识者;(6)学不得法,事倍功半者。这六种情况中与思想品德有关的就占了五种,说明思想品德培养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在具体教学中发现,学生由于缺乏好的思想品德而形成的学习障碍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拿阅读、写作教学来说,阅读教学中多数老师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若要学生就某一人物、某一文章或语言发表自已的看法,有些同学就只拿参考书或课前课后的提示上的答案照读。这说明缺乏应对生活必须的独立思考能力,只能人云亦云。若学生十多年的学习只记一些死知识,死答案,那学习就没有任何意义。在这一点上,以往死板的教学方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写作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虽然懂得了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但常常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或看问题不够深透,只能停留于事物表面。这表明,学生平时的学习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一个人若只为学习而学习,而不把学习与生活相联系,不懂得实践的重要,不懂得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那他就不可能写出好文章。苏轼说过文如其人。鲁迅先生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艺,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欲要作好文章,先须做好人。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主题、内容,其次才是辞章方面的问题。文章没有好的立意、好的内容、独到的情感体验,就如同人体没有流动的血液,只能是僵尸一具,更谈不上感人。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1)要明确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绝非只是单纯的讲讲政策、形势、品德之类,而应该把握好培养学生掌握和使用语言能力这一根本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素养,也就是培养人的良好素质。

(2)吃透教材,认真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意义。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应该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内容,有的教人学会爱国,有的教人领悟真情,有的教人学会感恩,有的教人学会尊重,有的教人学会坚强与自信,有的教人明辨是非……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在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同时,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如《藤野先生》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对恩师的怀念感激之情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背影》表达的是作者朱自清与父亲催人泪下的父子情深;《我的老师》表达的是老师关心学生,学生热爱老师的师生情等等。教学中,把握好这些思想内容,一旦迁移,就可以让学生从中领悟到许多道理,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潜移默化。

(3)认真组织教学,设置情景,激情导入,给思想教育渗透特定的氛围。导入的语气或庄重或激昂,或沉痛或欢快,紧扣学生心弦,使之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共鸣,并进而自觉接受,比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不妨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导入:"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可是,做子女的往往却体会不到,甚至认为厌烦,而有些却只有在真正长大成人,乃至为人父母以后才能领悟到父母对自己的真情,同学们,你们是否为父母的关爱感动过呢?父母亲的关爱是流露在轻描淡写的语言中?还是一个不经意的行动中呢?让我们来看看朱自清先生与他父亲之间的感情吧!"这样的导入,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主题,并产生共鸣:朱自清先生是怎样待父亲的呢?他的父亲又是怎样待自己的呢?父母对我怎样呢?我对父母又怎样呢?

(4)重视朗读,在培养语感的同时,使学生感悟道理。新课程改革尤其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体验性",强调"探究"与"经历",朗读应该是对作者感情、经历的一种很好的解读与理解的方式,通过朗读,学生们往往会感同身受,可能在不同的学生则有不同的感受与见解,尤其是像《在山的那边》、《春》、《风筝》等文句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往往会联想到许多与自己有关的经历与体验,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思想感情就与文章的思想内容产生共鸣,进而领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了。

(5)注重实际联系,领悟人生道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为了教好一篇文章而教,也不能为了明白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而教,而应在让学生明白这些东西的前提下,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拓展迁移加以领悟,这样才会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所以,在分析阅读文本的前提下,必须做好思维迁移与拓展训练,比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明白了文本表达的是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后,不妨迁移一下学生的思维:荣辱得失,谁都可能经历,同学们的经历中印象最深得一次是什么呢?当时你的态度又如何?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启发呢?经过这样的迁移学生自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产生联系,不仅能使学生深刻领悟道理,也许对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哲学家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品,伟大的行动者。"这句话无疑告诉我们思想教育是有多么重要,语文教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将思想教育有机的寓于教学中,充分发挥好语文学科的教育性,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科学的同时,真正的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感受人世间的各种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上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之初探 下一篇:探索教学新路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