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时间:2022-09-03 01:36:22

对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科学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才是取得良好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本文首先介绍了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各自在控制造价时可能存在的原因,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概预算制度;项目审批

1、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数额逐年大幅度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一些政府投资的公益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改善了我国投资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80年代完善起来的。由于历史原因,基本上是从前苏联全盘引进的基本建设概预算制度,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表现形式为国家直接参与和管理经济活动。

随着历史进程,经过恢复、改革和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概预算定额管理体系。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个体系的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粗略的说,概预算制度是以国家直接参与管理经济活动为前提的,企业并不是实际的经济主体。国家控制了构成工程造价主要因素的设备材料价格、人工工资和利税分配等。在这种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里,概预算制度为核定工程造价、帮助政府进行投资计划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我们对项目投资进行预测与控制。政府为了使资金得到最有效的运用,对项目的立项审批都有着严格的标准。估算和设计概算允许10%的误差,而决算价格则要求控制在30%内。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先进的计价模式的引入,原先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己逐渐不能适应建筑业市场的需要。

2、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工程投资系统管理的理念尚未形成,投资管理的各个阶段不够完善、相互脱节,导致工程投资损失浪费的现象比较普遍,表现在估算超概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等。这些现象俗称“三超”现象,在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造价控制中,导致施工企业资金困乏,运转不灵,人力、物力、财力不能合理使用,国家投资不能发挥应有效益。近段时期,对农民工工资的拖欠现象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三超现象”在建设项目中存在的普遍性。一个建设项目各个参与者由于分工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都会对整个工程带来影响。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投资失控的现象发生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

2.1 业主原因

目前,业主往往把投资的控制重心放在施工环节上,而对项目前期的控制设计环节重视不够。其原因如下:①对设计对投资影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看到施工招标时,投标价要低于标底价、承包商要让利等,殊不知设计方案的优化会带来更大的节约;⑦业主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从优化的角度提出要求或疑义,对市场的变化估计不足;③有些业主凭借雄厚实力,项目建设赶时髦、求新颖,根本不提优化要求;④有些业主自身对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及应达到的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要求出图时间紧,又压低设计收费,从而也影响了优化设计的开展。没有合理的概算,靠粗略的估计数代替,或投资概算缺乏科学的依据。另外,为了项目易审批,人为压低概算,往往使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不能真实反映实际造价。

2.2 承包商原因

由于承包商采用巧妙的投资策略,承包商在投标报价时,在不得影响总价的情况下将工程预计会增加的项目单价提高,以求在工程结算中得到更理想的造价,导致工程费用增加。投标虽然以最低价中标,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要求索赔,增加进度款的支付,提高了最终造价。另外,主要是因为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价格己不能准确反映当时、当地以及价格规律所带来的各种价格变化。很多企业为最求更大的利润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导致各种建筑产品质量不过关,造成了价格的不稳定,因而直接影响造价的变动。

2.3 设计单位的原因

设计文件是施工的依据,设计中的不足和隐患,在工程实施后很难得到纠正和弥补,施工图的好坏直接影响建成后的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由于地貌与设计图纸不符,或由于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是工程造价增加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在勘察设计阶段,缺少深入细致的调查,设计缺少全局概念,工程中敷衍了事,以及设计水平低下造成设计工作深度不够,导致项目实施过程变得频繁,漏项补充,因而增加额外投资。在施工图审查制度建立之前,建设方在勘察设计市场的行为是缺乏有效制约的,社会上“勘察设计质量是工程建设质量的根本”的意识十分淡薄。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设计单位往往受制于业主,违心地服从建设单位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有的甚至违反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和强制性标准规范,由此而引发的施工过程中因最初设计的不利而产生的工程设计变更对造价有着极大的影响,是很多预算超概算的首要原因。

国外技术人员在做设计方案中时刻想着如何降低工程造价,而国内设计人员则把它看成与己无关,认为这是概预算人员的职责。而工程概预算人员也很少了解设计和工程进度中的各种关系和存在的问题,常常只负责设计完成后的算账,不管设计,也不以工程造价价格来控制和约束设计。在许多设计单位中有这样一种观念,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未被通过的责任完全在于概算编制人员,但是他们忘记了这一点,设计文件是概算编制时除了定额外最主要的依据,脱离设计谈投资只能造成投资的失控。这种心理最终造成了你搞你的设计、我算我的账,使技术与经济严重脱节,难以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造成了严重的“三超”现象。

目前,为控制工程造价推行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和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又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专业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的不合理变更,以保证总造价不被突破。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严格控制设计规模,设计标准,合理确定设计原则,以控制工程设计造价,把施工图预算控制在批准的概算限额内。

上一篇:信息类课程实验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超高压变电站的设备维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