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信息技术与聋校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03 01:27:05

试谈信息技术与聋校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在聋校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广泛使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将知识化繁为简,使普校语文教材内容更简单明了地为聋生所接受,提高普校中学语文教材在聋校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性 聋校 普校语文教材

教学手段的改革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最终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改革。聋校教育教学也不例外。

聋生由于听觉器官受损, “以目代耳”,视觉成为他们感知世界、了解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手段。传统的聋校语文教学,一本书,一双手,一支粉笔。学生信息的输入以教师的手势和文字为路径,这样的方式其能获取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在高速高效的信息技术电子图文面前,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耳聋学生的要求。因此,教师势必要接受现代科学教育价值观,学习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创设一个全方位地学习情境,提高聋生语文能力。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对聋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普通高校扩招相对应,聋生上高中、进入大学深造将会越来越普遍。在许多聋校的初中与高中都开始使用普通初高中的教材。普通初高中的语文教材较聋校教材,其教学容量大;课文篇幅长;聋生理解难度加大,有些甚至无法理解。这就对聋校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在聋校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教师能够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用技术画面来模拟事实,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各感觉器官,就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例如:诗歌《安塞腰鼓》的教授,融入了安塞腰鼓相关舞蹈视频,还有震撼人心的画面,利用低音炮的振动。课堂上,让聋生通过空气、音箱的振动,为多媒体课件创设的安塞腰鼓热烈的氛围感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梳理文章结构,提高理解能力。

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地弥补传统聋校教学的一些不足。让抽象事物变得具体、化理性为感性,让学生直观、生动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作为聋校中学生,理解能力相对于健听学生较弱,一些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内容被视为教学的难点,这个教学的难点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蕴含其中的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同时也很容易地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如:在《故宫博物院》一文的教学中,学生对故宫博物院缺少真实的认知,通过课件将故宫博物院的图片像一部风光片一样呈现在了学生面前,给学生以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自然对故宫博物院的图景豁然开朗,整体感受到故宫博物院的高超建筑艺术,通过图片领略了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采:建筑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物――精致美观;建筑布局――整齐统一。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显示一张建筑物名称的故宫平面图,从整体上和局部上感知了故宫博物院宏大壮丽的建筑规模与层次井然的结构布局,在聋生脑海里形成一个“故宫博物院”的整体方位形象,突破难点,加深理解“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丰富信息表象,培养思维能力。

听觉是人们接收外界信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通路之一。聋生丧失了听觉功能,就造成了感知局限。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突破了传统聋校教学在、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能使聋生完成从直观到抽象,并从抽象到实践的认识学习过程,以求得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完成《羚羊木雕》一文教学任务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与父母发生冲突的事件时,自己与父母的态度如何;以及父母和自己都采取了哪些解决的办法,让聋生将新认识和已有知识相结合,通过已有的理解对新内容进行过滤,并重组新的内容,构成自己的认识结构,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四、拓展课外知识,贯穿人文精神。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成果的载体,教语文必然要与育人结合起来。德育只靠教师讲大道理,泛泛而谈是不行,对于新时代的学生,进行德育应是多样化的。例如在《斑羚飞渡》一课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感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在课文的拓展教学环节,我们可以通过课件引入一些拓展阅读如《藏羚羊的跪拜》等,以及汶川地震时发生的真实鲜活的故事,从“敬畏生命”这一主题出发,树立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

在聋校中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使要教学内容深入浅出,使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明了化,这样聋生才能从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获取知识。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恰到好处、化繁为简,更需我们不断实践,敢于尝试,将聋校中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进而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聋童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2.张阅农.杨永厚.《中国教育新视野》,2003.7。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3期)

上一篇:论多媒体教学在《医用化学》中的优势 下一篇: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