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与婴幼儿龋关系初探

时间:2022-09-03 01:15:08

气质与婴幼儿龋关系初探

【关键词】 婴幼儿龋 ;气质 ;横断面调查

中图分类号:R781.1,B8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6-0424-02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6.013

婴幼儿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危险因素包括致龋微生物,不恰当的喂养方式及社会心理因素。有资料表明,气质可能是婴幼儿龋的一个重要因素[1]。但国内相关研究少见。本文初步探讨ECC与气质的关系,为ECC的预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由于3~5岁儿童乳牙已萌齐,恒牙未萌出,故本次调查选取了3~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便利取样方式在杭州城区一所普通幼儿园整群抽取小班、中班、大班的儿童共123人,收回有效问卷118份,在非口腔疾病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按住院号随机抽取3~5岁儿童80名(问卷全部收回)。198名儿童中男111名,女87名;3岁63名,4岁36名,5岁99名。

1.2 方法

1.2.1 口腔检查

检查4个上切牙。每例均采用龋失补牙数(dmft)[2]及无洞损害(d1)、有洞损害(d2-3)[3 ]两类龋齿标准记录。dmft记录龋坏、缺失、充填的牙数。d1,d2-3分别记录有损害的牙的个数。3项均是“>0”为“有龋”,“=0”为“无龋”。

1.2.2 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4 ]

由与儿童最亲近家长根据孩子平时行为表现填写。该量表包括72道题,从9个维度来测试儿童的气质,将儿童气质分为4种类型:难养型,易养型,启动缓慢型,中间型。

1.3 统计方法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卡方分析。

2 结 果

2.1不同气质类型儿童龋失补牙数、无洞损害、有洞损害评分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龋失补牙数、无洞损害、有洞损害在不同气质类型组间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有无龋失补牙数、无洞损害、有洞损害儿童在气质类型上的分布(见表2)。

3 讨 论

研究表明难养型气质与婴幼儿龋有关[1]。本文尚未发现气质类型与婴幼儿龋有关。赵彦等人用NYLS3-7岁儿童气质量表评估儿童气质,采用了上切牙dmfs及全口dmft作为龋齿指标,发现婴幼儿龋患儿与无龋患儿间气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其用上切牙dmft作为指标,结果在不同类型气质儿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与本文的结果一致,这提示采用不同的指标对调查结果会有影响。Moy在研究中发现难养型儿童倾向于发生更多的上切牙龋[6],Spitz等人的研究采用d1,d2-3作为龋患指标,结果难养型和易养型气质儿童的上切牙d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难养型儿童的d1值要高于易养型者[1]。国外的研究采用母亲形容词评价的方法来评估儿童气质,与本文的气质评估方法不同,这可能是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dmft是常用于恒牙的龋齿指标,有人认为对于乳牙来说,d1d2-3比dmft更能准确地反映龋患情况[3]。本文采用了以上两种指标,得出了相同结果。但本调查样本较小,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来阐明两

者的关系,从而对婴幼儿龋的预防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Spitz AS,Weber-Gasparoni K,Kanellis MJ,et al.Child temperament and risk factors for early childhood caries [J].Dent Child(chic),2006,73(2):98-104.

[2]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26.

[3]Warren JJ,Levy SM,Kanellis MJ. Dental caries in the primary dentition:assessing prevalence ofcavitated and noncavitated lesions [J].Public Health Dent,2002,62(2):109-114.

[4]张劲松.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59-61.

[5]赵彦,葛立宏,俞畅,等.婴幼儿龋与儿童气质的相关性研究 [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7:422-425.

[6]Moy C.The relationship of dental caries and child temperament in preschool children [master's thesis[M].Columbus,Ohio: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1992.

2008-09-26收稿,2009-03-12修回

上一篇:ICD-10(V)在中国司法精神病学中的应用情况 下一篇:摘要的自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