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化民声

时间:2022-09-03 01:07:13

打破常规与天抗

力促停航减一半

根据规定,如果所在海域海面风力达到9级以上,所有途经此海域的船只一律停航。

早在2002年之前,整个舟山海域仅6个测风站,平均间距75公里左右。这意味着,一个测风站如果测出风力为9级以上,那附近海域都将被停航。可事实上,舟山沿海风力分布不均匀,不同海域风力差异很大,很多停航区域的风力根本没到9级。这一现状,既给当地群众和外地来舟山旅游的客人带来不便,也阻碍了舟山旅游业的发展。

自2002年以后,这一现象得到了改观。舟山的自动测风站从当初的6个增加至如今的70多个,站间距离从原来的75公里左右,缩短至10公里左右。

舟山市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主任李晓丽说,这一变化离不开舟山市人大代表陆均如的强力推动。她清楚地记得,2001年下半年的一天,当时她还在舟山海洋气象台上班,刚当选舟山市人大代表的陆均如找上门,向她述说了当时由于舟山海域测风站过少,致使一些处于可行驶风力区域的航线也被迫停航,严重制约了航船在航率的情况。陆均如说,以他当时所在的舟山海星轮船公司为例,普陀山至上海的客运航线每年要停航2个月左右,暂且不论每航次8万元左右的停航损失,更重要的是给进出海岛的客人造成不便。

李晓丽心里明白,陆均如所说的风力差级问题,其实在当地海运界是尽人皆知,可一直没人像他那么认真对待过。舟山市气象局领导非常热情地接待了陆均如的来访,并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帮他一起收集、比对相关数据资料。

自那以后,陆均如又多次乘船对不同海区的风力进行实地考察,去不同海运企业查找历年来的航海气象档案资料。2002年初,在舟山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以详尽的数据分析为背景,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在舟山重点海域建设自动气象站的建议》。

“该建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李晓丽说,这个建议直接推动舟山市开始了大规模的测风站建设。

领办该建议后,舟山市气象局立即制定了测风站建设计划,当年5月便完成了重点海区和主要航线(航区)附近岛屿的测风站选址工作。“大约半年时间,小洋山、大鱼山、鼠浪岛等沿线岛屿的测风站就建好了。”陆均如回忆道,这些测风站建好后,海事部门就根据航线海域实际风力签证通行,仅普陀山至上海一条航线的停航率就减少了50% 。

目前,舟山海域除了自动测风站数量翻了数番,站间距离缩短了不少,由气象部门进行点对点服务的航线也从原来的3条,增加至如今的27条。

高新技术进海岛

拨开迷雾见天日

“陆均如是个难得的认真代表,更难得的是,他能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关注气象。”李晓丽由衷地敬佩这位海岛群众的贴心人。

除了大风大浪,大雾也一样影响海岛群众的出行。据统计,有70%以上的海上交通安全事故是由海雾引起的。有一次,舟山海峡汽车轮渡公司一渡轮航行至大猫岛附近海面时,突遇大雾,渡轮被迫抛锚,直至当日下午大雾才渐渐消散,所幸期间没其他船舶经过该航道,否则极易发生海损事故。但当时在渡轮上的300余名旅客,被浓雾锁在海上达数小时之久,担心、着急自不待言,事后仍难免心有余悸。

陆均如从气象部门了解到,舟山年平均雾天数为50—110天,海雾持续时间最长可达4天,且舟山海雾分布局地性强、日变化大。随着舟山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上交通日益繁忙,海上航行、作业船舶明显增多,而且由于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后,舟山渔民捕捞作业范围大大缩小,造成舟山海域航道、渔场拥挤,船只在雾天航行,极易发生碰撞和触礁事故。

“如果能在船舶航行密集的主航道附近设置能见度观测站,那该多好!”陆均如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认可,只是能见度观测站在国内高速公路的应用已初见成效,但从未运用到海岛上。为此,在舟山市人代会上,他大胆地提出了《关于在舟山主航道建设能见度观测站的建议》。

该建议引起了舟山市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求气象部门根据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逐步实施。目前,经过气象部门的不断努力,舟山海域已建成22个海岛能见度观测站,有效改善了舟山海域的交通状况,减少了海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

建议完善信息平台

力促气象服务更加亲民

“当一个人把一项工作当成一份事业来做,那他对该项工作的关注肯定是全天候、全方位的。”作为一个已经当了12年的人大代表,陆均如这些年无时无刻不把履职责任挂在心上。

前两年,他发现舟山的气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可气象信息却十分滞后,手机上收不到气象预警信息,公共场所也没有气象预报栏,本地电视台的气象预报仅停留于简单的字幕播报。

“这不利于平安舟山建设,不利于城市品位提升,更有碍于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在一次人大代表座谈会上,陆均如手持《关于加强气象信息工作的建议》,一一阐述信息平台建设滞后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建议气象部门、广电传媒、电信企业不断提升气象信息服务,第一时间向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更具人性化的气象资讯。

收到该建议后,舟山市气象局立即筹建由广电、报纸、网站、“96121”声讯电话、手机短信等组成的气象预警信息系统,其中手机短信服务范围由党政机关、各部门领导扩大至各乡镇船舶管理站长、各中小学校长等。

随后,全市又先后安装了55套气象信息显示系统,在一些人流较集中的区域安装了58块气象预警信息显示屏,以及39套气象大喇叭系统。2011年12月31日,市财政耗资250万元打造的气象演播室也正式投入使用,使舟山市的气象节目更加生动形象,内容也更加丰富实用,成了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档节目。

上一篇:推开学校体育设施开放之门 下一篇:“一曝光有着落”喜中有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