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植物化一般的顺从?

时间:2022-09-02 11:52:53

【前言】我们每个人都植物化一般的顺从?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纵观《炸裂志》,它呈现的只是一颗粗俗简陋的心灵面对他所无力审视的真实世界时的癫狂,是洞穴人面对墙壁上跳动影子时的癫狂。他在癫狂中将真实世界粗暴地简化缩减成他有能力理解和抨击的影子世界,在那个影子世界里,不仅忽略了任何的善,更可怕的是,也简化了一切的...

我们每个人都植物化一般的顺从?

《炸裂志》的故事主线,是一个名叫炸裂的小村庄如何在“”之后几十年时间里,迅速从村到镇再到县、市以至超级大都市的蜕变过程。在接受媒体访谈时,阎连科问:“一个作家是否可以通过一部作品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的三十年,对当代人的内心进行审视?”《炸裂志》不言自明就是作家自己提交的答案。

文 - 张小说家帕慕克看到,即便在那些受政权严控的社会里,杰出的小说也并不是以一种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的暴民方式来发出声音,相反,这些小说迸发出的惊人的创造性和独特性,恰恰来自针对这种政权严控现状的认真凝 视。在南美、俄罗斯、中欧、土耳其乃至伊朗等地的小说家那里,恰恰正是巨大的政治限制催生出巨大的创造力。

而阎连科的新作《炸裂志》,充斥的仅仅是一种毫无创造力的反抗,一种被外在政治强力压垮后的歇斯底里。

忽略了善,也简化了恶

《炸裂志》的故事主线,是一个名叫炸裂的小村庄如何在“”之后几十年时间里,迅速从村到镇再到县、市以至超级大都市的蜕变过程。在接受媒体访谈时,阎连科问:“一个作家是否可以通过一部作品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的三十年,对当代人的内心进行审视?”《炸裂志》不言自明就是作家自己要对当代人的内心进行审视,首先要对自己的心进行省察,看看自己的心有没有能力去理解当代人的心,进而才谈得上审视。

纵观《炸裂志》,它呈现的只是一颗粗俗简陋的心灵面对他所无力审视的真实世界时的癫狂,是洞穴人面对墙壁上跳动影子时的癫狂。他在癫狂中将真实世界粗暴地简化缩减成他有能力理解和抨击的影子世界,在那个影子世界里,不仅忽略了任何的善,更可怕的是,也简化了一切的恶。炸裂从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一个大都市,依靠的只有一种力量,就是金钱。在这里,金钱是抹杀一切个人差别的符号,一切行为和发展都是按照钱的多少来推动和运转的,而钱的来源只有两种,男盗和女娼;在这里,炸裂村所有的男人都跟着孔明亮偷盗,所有的女人都随着朱颖做,最后,大盗和老鸨联合在一起,全村的男男女女联合在一起,建设成一个超级大都市。

对恶的简化,源自一个人没有能力去理解善。热爱简化的人据说直奔“最高真实”而去的,但最终,不过滋生了一种新的欺骗。阎连科在这本小说中呈现的看似流畅有力的思维一贯性,也正是因为,他把自己执意藏在孤立的硬壳中,拒绝一切干扰他判断的真实。

“植物化一般的顺从”

倘若仅仅如此,这本小说只不过平庸而已,还不值得批评。当阎连科一定要坚持用所谓“内因果”、“内逻辑”、“神实主义”等生造词语来为自己小说中的一切问题辩护,当批评家们一定又不出意料地继续用奇崛、深度、反抗精神之类的美好词语来指认这位作家,真正严峻和迫切的问题才正式浮现。

阎连科所谓的内因果和内逻辑,并非事物内在的因果和逻辑,而只是“他内心”的因果和逻辑。在《炸裂志》中,主人公孔明亮从村长升为镇长,秘书程菁的衣服扣子就自动解开。阎连科对类似这种情节解释说:“(这情节)表面可能是不合理的,但这里我抓住的是内因果,内逻辑,即在权力面前,我们每个人都物化一般顺从。”这种臆想中的人性在权力面前地顺从,与其说植物化,不如说是“植物人”化。女秘书程菁的衣服扣子面对权力自动解开,几乎可以视作《炸裂志》整本书的隐喻—在这本小说中没有任何属于人类社会的难以解决的矛盾、纠葛乃至冲突,以至于不存在任何张力,源自“内因果、内逻辑”的情节和人物在叙述者的皇权面前真正做到了“植物化一般的顺从”。

在这样的意义上,随意指认阎连科的小说具有“反抗精神”,也是值得商榷的。他的小说从来不会使人感受到另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从来不会使人感受到另一种更值得献身的美好情感,也就不会真正引发任何对现实生活和命运的不服从。他的反抗,再重复一遍,是一种毫无创造力的反抗,一种被外在政治强力压垮后的歇斯底里。

《炸裂志》

阎连科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

黄永玉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8月版

一个老人,回溯生命的来路,打量着自己是怎么一点儿一点儿长成的。这就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第一部写到12岁,80万字。黄永玉用第三人称来写自己,显见得是拉开了打量的距离;但奇妙的是,这样拉开距离打量自己,反倒和自己更亲近了。不能说这部作品写的就只是记忆,同时也在隐现着现在的情形,写书人现在的生命状态。这样就可以看到一个老人与两岁、四岁、七岁、十二岁的自己的对话和交流。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

丁午 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3月版

全书收录了下放干校劳动的丁午在1970年代初写给8岁女儿的61封信和277张图画,文字图画充满生活乐趣和浓烈亲情。作者曾经伤心地以为这些当年的书信在动荡里遗失了,可见它被重新找到和成书,对时隔40年后的读者们是多大的幸运。和各种回忆录相比,这本书最珍贵的是它原汁原味的记录,直接的还原性。它以特殊年代里的特殊记录,完好地保留和印证了长久伴随我们的双重本能:自我遮蔽和人间温情。

《鸟喙—加拉帕格斯群岛考察记》

(美)乔纳生·威诺 著 王晓秦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7月版

加拉帕格斯群岛是太平洋赤道附近的一个群岛,现在,这个群岛堪称全世界生物学家心中的圣地,因为达尔文曾经在他的环球航行中考察过这个群岛。本书讲述的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格兰特夫妇的科学考察故事。他们对岛上的达尔文雀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展现了一幅活生生的演化图,生动说明了自然选择既不少见,也不是个极为缓慢的过程:它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我们可以观察得到。

《家国万里》

李怀宇 著

中华书局2013年6月版

本书是对12位旅美学人访问记的结集。受访的两岸学人有余英時、唐德刚、张充和、刘再复等,都是中国文化在异国他邦的杰出代表。在访谈中,学人自道治学旨趣,固然价值不菲,但他们回望国共是非,评点红白恐怖,针砭民族主义,探讨民主转型,不乏过来者的沉重感悟,远观者的冷静观察,去国者的殷切期待,尤其值得寻味与反思。

《曼德拉传》

安东尼·桑普森 著 陈子博、卫昱 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3年7月版

迄今为止,仅在大陆出版的中文版传记即达数十种之多。安东尼·桑普森的《曼德拉传》提供了众多一手资料,作为曼德拉的好友,作者不仅多次采访过曼德拉,还接触到了曼德拉的采访录音,参阅了曼德拉狱中笔记、手稿原件、书信,以及一些外交情报。新闻记者的理性与客观,对曼德拉一生事 业的同情之理解,两者得到了较好的融合。

《忍不住的“关怀”》

杨奎松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2013年10月

《忍不住的“关怀”》写了三位知名学人,复杂多变、被污名的历史人物张东荪;彻底认输、思想缴械的代表性人物潘光旦和王芸五过山车般的蹉跎命运。作者以小“博”大,真切地描绘出一代知识人在新时代徘徊踌躇、内心溃败的走向,对政治运动细部的激烈程度的展现、对人性的摧残性后果的揭示是以往学术书稿中所难以见到。

上一篇:谷歌是如何变为最佳工作场所的 等 下一篇:对抗垃圾,在街头创作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