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以工代赈工作

时间:2022-09-02 11:39:29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以工代赈工作

摘要:以工代赈是一项特殊的扶持困难群众的政策措施,是政府推进经济建设和济贫救灾的重要举措,只有执行好、运用好以工代赈政策,才能将这项工作有效地融入新农村建设,完成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双重使命。

关键词: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项目 以工代赈资金

以工代赈是国家扶持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特殊政策。以工代赈资金是贫困地区最主要的扶贫开发资金来源,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始终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把以工代赈工程建成“德政工程”,更是贫困农民“致富工程”。近年来,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对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发挥了显著作用。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以工代赈管理体制不顺,以工代赈计划下达时间较迟等。因此,以工代赈作为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任务还非常艰巨。下面,结合多年以工代赈工作的实际情况,浅谈一下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以工代赈工作。

一、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1.注重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在以工代赈工作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不能强制推行统一模式,而应根据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现实需要,合理确定目标和任务,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帮助贫困农民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增收门路,提高农民基本素质。

2.注重尊重贫困农民意愿,发挥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农民需求谋划以工代赈,根据农民意愿推进以工代赈,依靠农民力量搞好以工代赈,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让农民主动参与、看到实效、得到实惠。

3.注重加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班子建设为重点,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带领群众致富方法多,驾驭农村工作全局能力强的人充实到村班子当中,解决好带头人问题。

4.注重调查研究。以调研为切入点,研究总结以工代赈的经验教训,提升以工代赈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几项措施

1.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认真搞好项目规划。以工代赈工作,项目是载体,规划是龙头。建设规划必须立足于对政策的深刻理解和正确认识,认真搞好以工代赈建设规划。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把以工代赈建设规划有机融入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与农村经济发展和交通、水利、生态建设等专项规划相衔接、相融合,充分发挥以工代赈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把搞建设、促发展与提供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紧密地结合起来。

2.统筹协调,规范运作,扎实抓好项目实施。严格按计划实施项目建设,是抓好以工代赈工作的关键。一要以贫困村为主战场,整村推进,连片、连线开发项目,突出以工代赈资金针对性,缺啥补啥,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制约瓶颈,着力提高贫困村综合发展能力。二要加强组织领导,抓好统筹协调。要坚持以贫困人口增收为目标,高度重视以工代赈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并组建扶贫发展部门。三要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实施项目。严格按照以工代赈项目管理的要求,按基本建设程序申报和管理项目,加强和突出以工代赈计划、实施和监管“三个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以工代赈的各项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

3.尊重经济规律,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把国家的有力扶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结合起来,运用经济手段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在项目实施、资金投入以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上,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增强风险意识,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家庭生产经营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与市场接轨,以务实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和市场经济的眼光,持之以恒,长抓不懈,使以工代赈项目、资金真正发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作用。

4.强化项目资金监管,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要严格执行省级下达的以工代赈项目资金计划,绝不允许项目单位改变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投向和资金用途。二要对以工代赈资金和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管,切实做到专户存储、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并将项目、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进行公示,让群众充分了解,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三要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提高产出和发展效益。积极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努力克服以工代赈项目“小、散、多”的问题,突出建设重点,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几点建议

1.适当扩大以工代赈资金使用范围。一是整理废弃土地,增加耕地面积;二是针对耕地板结,耕作层退化,深翻现有耕地,提高地力。建议将农村废弃地整理纳入基本农田建设,将深翻地纳入中低产田改造范围,使贫困人口通过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地力,多产粮,增加收入。

2.适当提高以工代赈项目层次。多年来,以工代赈资金一直用于解决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问题,但随着现代农业的推进和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发展设施农业也成为贫困县份和贫困人口面临的实际问题。建议适当提高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层次,上一批节水灌溉、保护地生产等以工代赈设施农业项目,提高贫困人口抗灾防灾能力。

3.建立以工代赈精准扶贫机制。以工代赈项目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普惠性。为提高以工代赈项目扶贫的精准性,建议对同样投资、同等规模的项目,优先考虑覆盖贫困人口多、投资见效快、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

4.建立以工代赈“瞄准”攻坚机制。每个贫困地区都存在一个最关键的致贫因素,特别是对于片区县份而言,都要针对主要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地选准项目,集中以工代赈资金攻坚,年复一年地攻克制约发展的瓶颈,切实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短板’问题,促进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

5.建立以工代赈示范机制。近年来,贫困村、屯相继开展了专业村屯建设,建议以工代赈资金为产业开发助力,积极解决产业发展中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促进贫困乡村产业尽快发展壮大。

6.建立以工代赈奖补工作机制。每年都要对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效果进行评价,对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成效显著的县份,要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奖补,全方位调动各方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斯丽娟.以工代赈在农村扶贫开发中的效益――基于以工代赈政策实施的调查[J]. 甘肃社会科学,2011(3)

上一篇:谁能走出故土的羁绊 下一篇:读书、写书的金融动力与国家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