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技能大赛促进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

时间:2022-09-02 11:28:31

浅析技能大赛促进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

摘 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能够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提高。要把技能大赛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为学生技能的培养增加推动力。

关键词:中职;技能大赛;电子专业教学

近几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在全国建立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从国家到省、市、县以及各学校都开展了技能大赛活动,实现了技能大赛的全覆盖。职业院校通过定期组织相关技能大赛,能够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提高。笔者多年从事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参赛教学指导工作,本文对技能大赛在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方面的促进作用试作粗浅分析。

一、构筑职业化标准平台,促进教学内容改革

1. 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更为重视

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标准为基础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设计,实现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将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所带来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确保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时代性。比如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内容由分立器件为主向集成电路为主进行转换;由模拟电路为主向数字与模拟并重进行转换;由注重原理分析逐渐向注重电路实用性和应用能力培养进行转变;增加了EDA技术、PCB电路板设计、传感器等新技术和新器件的应用教学。

2. 更加提升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以技能大赛为切入点,以模块化、项目式组织教学内容,以职业标准作为教学评价依据,强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技能要求。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提升技能水平的意愿;同时也通过贴近实际生活的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不同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突出行为导向教学,推动教学方法变革

教师改变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以与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的实用项目为依据,将实训与专业技能实践衔接,将技能培训与大赛衔接。由教师主导,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高,通过获取成功的体验来确保其自信心的增强,进而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实际功能电路为职业实践课程,参考技能大赛的形式来对实用电路加以装配、调试,测量相关参数,并对电路的作用和功能等进行总结分析,实现技能及理论的迁移。

实践证明,在实训场所进行行为导向式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融入竞赛基础知识,学生工作页参照技能大赛项目任务书的基本形式,学生围绕“工作页”展开自主性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学习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开展创新性研究,让学生的手、脑、心并用协同参与学习,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三、把握专业发展脉搏,实现教学质量提高

1. 注重专业课程设置较强的实用性

凡技能大赛的赛题都是取材于生产实际应用的一些项目,具有较强的市场价值,参赛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器件筛选、电路装配、调试和测试,比赛的过程就是实际产品的设计、装配和调试的过程。因此,在电子技能大赛参赛教学中不仅应努力提升学生在知识运用方面的能力,更应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使其能够将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做出实用的设计和产品。所以,针对电子专业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实用性的特点,在专业课程设置时,注重电子整机装配、电子组装工艺、电子测量与仪器以及EDA等相关课程的设置及有效整合。

2. 确保专业课程设置较高的技术含量

在中职电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技术含量较高课程的设立。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集成化、智能化,为了让学生能适应未来市场技术提升与改造的需求,就需要在电子专业课程中设置单片机、传感器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由于中职学生知识结构的限制,对这些课程的学习主要着眼于应用,而不拘泥于对结构、原理的探究上。从全国技能大赛单片机项目、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项目的参赛情况来看,有很多职高、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且通过跟踪发现这些参赛选手在工作岗位上也能做到学以致用,这就充分说明了在中职电子专业开设单片机、PLC等现代技术课程不但可行,而且也是有效和必需的。

3. 坚持专业课程设置广泛的覆盖面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近几年全国及各省市的技能竞赛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强,不仅考核学生对电路装配的操作能力,而且考核学生对电路原理的分析认识能力,只有在分析理解电路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对电路的故障排除和调试等重点任务。从赛题所涵盖的知识点来看,既有模拟电路的,又有数字电路的;既有集成电路的,也有分立元件电路的。基本上涵盖了放大、振荡、稳压、比较、触发、逻辑运算、计数等诸多功能门类,同时越来越重视计算机辅助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电子线路的综合设计及应用,而不是单纯地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切入。所以我们对于课程设置与调整应坚持贯彻宽专业、厚基础、多方向的原则,确保课程设置具有广泛的覆盖面。

四、培养技术能手、名师,提升专业教师素质

“名师出高徒。”技能大赛促进中职院校重视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兼顾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让教师获得大量先进知识与技能,培养技术能手、名师。一方面,广大教师重视教学理念转换、角色转换,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拓展知识面,提升专业素养,以期成为既能讲理论又能进行操作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建立和不断完善技能参赛制度,让广大专业教师积极投身到技能大赛中去,以参赛为契机,使提高技能水平成为教师成长的内在因素,让有能力者迅速脱颖而出,并给予适当待遇或奖励。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四新”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选拔教师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培训班的机会,对技能大赛的方法和基本理论进行学习探究,并进一步对全校教师进行延伸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技能大赛的重要性,形成 “重在参与,提高技能”的良好氛围,促进名师队伍迅速成长壮大。

五、打造真实训练环境,推进实践基地建设

各级大赛的任务都切合社会发展与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赛前准备也就应在真实环境中完成任务。针对技能大赛的要求和特点,对学校实训条件进行综合改造和设计,实行产学做一体化,把学校自身硬件条件推向新的阶层。例如针对“电子装配与调试”的“单片机操作”比赛项目,在校内组建单片机实训室,其内部设置贴近工厂生产的真实具体环境,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来开展相关任务,包括实验电路图绘制、PCB制板、电子元器件安装、程序编制与调试、仿真操作等各训练环节全部在该实训场所完成,通过工厂化模块式的实训,从而积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而在另一方面,又坚持依托企业、行业进行办学,注重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生产岗位操作,在真实场景中进行技能操作,确保学生认识能力、操作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学得的技能更加完善,达到学用结合的效果。

笔者认为,建立技能大赛引导专业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对职业技能竞赛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就能摒弃重知识、轻技能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对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对专业体系进行建构,以项目为纽带,将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链接到各项目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提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工作任务的分解。创设工厂化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生的职业能力,极大地促进学校内部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慧.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J].职业

教育研究,2008(8).

[2]周会达.对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

2010(30).

[3]刘豫东.技能大赛在职业教学中的作用[J].才智,2009(33).

(海安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灵动的语文课堂从兴趣开始 下一篇:落花若有意,流水自生情